天天看點

70後的時代記憶—— 咬“姑娘兒”

作者:家有頑女初長成

我的老家坐落于遼陽燈塔市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房前屋後,總是長滿了大片大片的“姑娘兒”。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無論母親如何斬草除根,都擋不住來年它們一如既往地瘋長。

我們家菜園子裡的“姑娘兒”主要有三種:

1.紫姑娘兒:沒成熟前全身綠色,不苦不甜。成熟後變成紫紅色,微甜。個頭比洋姑娘兒大一些。

70後的時代記憶—— 咬“姑娘兒”

成熟後的紫姑娘兒

2.苦姑娘兒:沒成熟前全身綠色,味苦。成熟後變成紅色,微甜。個頭與皮姑娘兒相似。

70後的時代記憶—— 咬“姑娘兒”

成熟前的苦姑娘兒

70後的時代記憶—— 咬“姑娘兒”

成熟後的苦姑娘兒

3.洋姑娘兒:沒成熟前全身綠色,不苦不甜。成熟後變聲黃色,很甜。個頭比皮姑娘兒、苦姑娘兒小一圈兒。

70後的時代記憶—— 咬“姑娘兒”

成熟前的洋姑娘兒

70後的時代記憶—— 咬“姑娘兒”

成熟後的洋姑娘兒

孩子是最聰明的,他們總是能把身邊的一切事物變成玩具。在那個物質比較貧乏的年代,小小姑娘兒曾是我們的快樂夥伴。

快樂1:透姑娘兒

折一段小樹枝,越細越好。摘下一個姑娘兒(必須是沒成熟時的姑娘兒,皮姑娘兒與洋姑娘兒均可。我們一般不用苦姑娘兒,因為太苦),然後把小樹枝小心翼翼地插入姑娘兒的“嘴裡”,再用另一隻手不斷地揉搓姑娘兒的肚子,把裡邊的漿液一點點地順着小嘴擠出。反複這樣的步驟,直到把姑娘兒裡的漿液全部擠出,隻剩下姑娘兒的一層薄薄的外皮兒。

快樂2:咬姑娘兒

把掏空的姑娘兒放到嘴裡,上下嘴唇一吸,嘴裡的姑娘兒立刻漲得鼓鼓的。然後馬上用舌頭把它推到兩排牙齒間,牙齒上下一咬合,姑娘兒瞬間就會發出一種很特别的聲音。在成人眼裡看來,這聲音可能一點兒不動聽,但在孩子眼裡看來,它就是口琴,它就是樂器,一吹起來心裡便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70後的時代記憶—— 咬“姑娘兒”

現在紫姑娘已經銷聲匿迹,苦姑娘兒偶爾會在菜市場上能看見,洋姑娘兒俨然成了一種美味的水果(我們小時候基本不吃)。至于透姑娘兒、咬姑娘兒的兒時遊戲或許早已消失不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