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文具人的“自救”指南:納新不忘修“内功”

中國文具人的“自救”指南:納新不忘修“内功”

參展商直播展示商品。 李典 攝

中新網甯波7月19日電(見習記者 李典)“這款筆墨水容量足,很适合學生日常書寫用。”19日,在浙江甯波舉辦的第17屆中國文具禮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文具展”)上,文具“老字号”白雪文具展位的主播正通過鏡頭為網友展示着最新推出的直液式走珠筆。

誕生于1988年的白雪文具,伴随着改革開放一路走來,是國内文具行業發展的一大縮影。曆經改革30餘年,中國文具發展迅猛,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産業集聚與配套已具規模,2019年僅出口便超過372億元。

然而,疫情之下,許多文具企業不得不面臨資金鍊趨緊、供應鍊受阻、生産成本提高等現實,加之企業多處于“商業微笑曲線”的獲利最低端,往往“受傷”頗深。

中國文具人的“自救”指南:納新不忘修“内功”

文具設計越來越注重趣味性。 李典 攝

危機已至,唯有主動“迎戰”,才能在困境中求得發展生機。

巧借直播經濟風口,便是“自救”方法之一。“我們的主播不僅直播商品,還想到許多消費者并沒有體驗過文具展,就通過鏡頭,邊直播展會,邊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談及借力直播,白雪文具市場部部長鄧玮表示,一場四、五個小時的直播下來,店鋪直播間能吸引數千客流量,“效果還不錯。”

中國文具人的“自救”指南:納新不忘修“内功”

展台前的交流。 李典 攝

像白雪文具一樣選擇線上發力的文具企業不在少數。來自甯波慈溪的貝恩文具不久前剛與海外客商通過文具展的線上展會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受疫情影響,這家公司銷售額減少了30%-40%。“這也倒逼我們去開拓更多新的銷路,包括參加此次文具展,我們很主動地去嘗試線上參展。”貝恩文具負責人羅旭棟說。

深耕線下展會16年,文具展亦在納新。6月初,此次文具展的“前奏”甯波文具禮品出口全球網上展開展,為文具供貨企業和海外采購商提供着視訊交流契機。“這種形式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們展會計劃轉型的一個方向。”文具展主辦方負責人之一符運中說。

而在嘗試新鮮事物之時,文具人并未忘記“打鐵還需自身硬”。

中國文具人的“自救”指南:納新不忘修“内功”

展會現場。 李典 攝

作為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曾生産出中國第一瓶修正液的白雪文具,如今擁有近百項專利,掌握多項自主知識産權核心技術,憑借紮實的産品獲得海内外認可。“對我們來說,最重要還是要‘修煉内功’。”鄧玮說,三年前,将目光轉向“精益生産”,企業從過去關注生産-訂貨-發貨這一模式,探索至當下更精準掌握客戶需求、更少地積壓庫存,實作了更大生産的提升。

除了研發之外,國内文具人也已開始察覺到消費市場的“口味”在變。

中國文具人的“自救”指南:納新不忘修“内功”

展出的各種花式的文具包。 李典 攝

“現如今,文具不僅是簡單的學習工具,更是培養孩子審美趣味和個性化發展的一大載體。”義烏可奇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平直言,若抓住這一趨勢,對傳統文具行業進行産品更新,亦有可能在危機之中“突破重圍”,迎來新的發展。

“實際上,這種轉型在國内有着更好的基礎。”黃平說,中國文具擁有的完備的供應鍊體系,為企業往“商業微笑曲線”的兩端研發環節和品牌營銷環節發力提供着強有力的支援。

此外,政府、行業協會的支援等也成為文具行業的“過關後衛”。“早前,義烏文化協會包下飛機、客車在全國各地拉來客商,讓我們能夠盡快恢複生産。”黃平說,這讓文具人多了幾分迎難而上的勇氣和自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