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晉皇帝的悲歌:明、成、康:父子三帝壽難“立”(中)

2、難兄難弟“成”與“康”

晉明帝司馬紹即位後,立原太子妃庾文君為皇後,立長子司馬衍為皇太子。明帝逝世,司馬衍即位,這就是晉成帝,他是明帝的嫡長子,不過當時隻有5歲,自然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雖然明帝臨終前曾指定王導與庾文君的哥哥庾亮等大臣共同輔政;可是一旦明帝“龍馭上賓”,庾皇後成了庾太後,文武大臣們就集體上奏道:“皇帝年幼,皇太後應該依照東漢鄧綏太後的舊例,臨朝稱制。”庾太後再三再四地辭讓,實在推不掉了,才“臨朝攝萬機”。太後當政,最信任的自然是自己的親哥哥庾亮。是以,王導與其他的顧命大臣就幾乎成了擺設,“政事一決于(庾)亮”(《晉書·庾亮傳》)。庾亮威望不高,根基不深,大權獨攬後又剛愎自用,很快就失掉了人心。鹹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又不顧王導等人的反對,欲剝奪大将蘇峻的兵權,将他調回京城任大司農,終于導緻了東晉王朝内部的第二次變亂——蘇峻之亂。

兩晉皇帝的悲歌:明、成、康:父子三帝壽難“立”(中)

司馬衍(321年12月-342年7月26日)

叛軍打着讨伐庾亮的旗号,連敗官軍,第二年春天,就攻下了都城建康,庾亮倉皇西逃。叛軍“窮兇極暴,殘酷無道”(《晉書·蘇峻傳》),放火焚燒宮殿與官署寺廟,又縱兵搶掠。在攻破皇都内城——台城後,一些士兵闖入皇宮,那些明晃晃、硬邦邦的兵器甚至招呼到禦座之上,還不把8歲的小皇帝吓得心膽俱裂!幸虧在文武百官四散而逃時,侍中禇翜(音shà)始終護衛着小皇帝,并大聲呵責亂兵道:“蘇将軍親自來朝見皇上,你們這些士兵怎敢逼迫至尊?”确實,蘇峻并沒有公開提出要廢黜皇帝、取代皇帝啊,是以士兵們果然不敢逼迫,卻亂哄哄地闖入了後宮——那個什麼皇太後,不就是咱們蘇将軍最痛恨的人——庾亮的親妹妹麼?對她還有什麼可客氣的!這下子後宮遭殃了,嫔妃宮女及堂堂庾文君太後都被搶奪劫掠。叛軍又驅趕着、鞭打着被俘的文武百官及部分禦林軍将士們,逼他們都挑着東西登上了鐘山;最後又不分男女、不論官民,全都剝得赤條條一絲不挂。可憐這些人隻能用破席或亂草遮蔽下體;連破席亂草也找不到的,隻好坐在地上,用泥土遮蓋下身。一時哀痛号哭之聲,震動京城内外。蘇峻又分兵四出,“所過無不殘滅”。這年三月初八日,32歲的皇太後庾文君因為受到“逼辱”,“遂以憂崩”(《晉書·後妃傳下·明穆庾皇後》)。須知,蘇峻軍隊在京城内外大肆燒殺淫掠一番後,也想恢複一下秩序,遂于二月初八日以小皇帝的名義大赦天下,卻特别說明,唯獨庾亮兄弟不在被赦之列,可見蘇峻對庾家怨恨之深。“恨屋及鳳”,庾文君太後在這整整一個月間所受“逼辱”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了。

兩晉皇帝的悲歌:明、成、康:父子三帝壽難“立”(中)

蘇峻之亂

五月,晉将陶侃、溫峤等率勤王大軍從上遊沿長江東下。蘇峻準備據守建康西北的石頭城抵抗,便逼着小皇帝也遷往石頭城。偏偏又碰上雨天,道路泥濘難行,晉成帝哀哀痛哭着被強行抱上“禦車”,後宮也一片号哭之聲。到了石頭城後,蘇峻将小皇帝安置于一間倉庫之中,每天還要跑過來,指着小皇帝的鼻子痛罵一番。後來,蘇峻雖然在與勤王軍的交鋒中被殺,蘇峻的弟弟蘇逸卻統率哥哥的餘部,繼續與勤王軍對抗。晉成帝雖然幾乎是處于囚禁之中,身邊仍有幾個忠心耿耿的大臣陪伴着他,右衛将軍劉超與侍中鐘雅便是。在極端困難與危險的環境中,劉超還恭敬地給小皇帝講授《孝經》、《論語》等儒家經典。第二年正月,随着叛軍漸趨瓦解,劉超與鐘雅密謀帶着小皇帝投奔勤王軍,不料事情洩漏,蘇逸派人逮捕劉、鐘。已經失去父母的晉成帝抱着二人,痛苦地哭喊道:“還我侍中與右衛将軍!”可是有什麼用呢,劉超與鐘雅還是被蘇逸殺害了。二月,勤王軍攻破台城,擒斬蘇逸,平定了這場内亂,被囚禁了一年多的小皇帝才恢複了自由。由于皇宮已被焚為一片灰燼,晉成帝隻得暫且居住于建平園中。這一住就将近4年,直到鹹和七年(公元332年)十二月,晉成帝司馬衍才搬進了建立成的宮殿中,其時,他已經12歲,在位也有7年了。

兩晉皇帝的悲歌:明、成、康:父子三帝壽難“立”(中)

司馬衍往後的日子比較平靜:雖然内部也有一些變亂,對外也有一些戰争,好在規模都不大,沒有造成什麼大影響。鹹康元年(公元335年)正月初一,已經15歲的晉成帝舉行加冠典禮,表示已經長大成人,于是大赦、改元;鹹康二年二月十九日,備下彩禮,迎娶故杜陽侯杜乂的女兒杜陵陽為皇後,又一次大赦天下,文武百官也一齊緻賀;鹹康七年三月,21歲的杜皇後駕崩;鹹康八年(公元342年)六月,22歲、在位17年的年輕皇帝司馬衍也壽終正寝了。據說這位杜陵陽皇後雖然生得楚楚動人,卻“明眸”而不“皓齒”,因為她嘴裡光秃秃的,沒有一顆牙齒。正因為如此,興沖沖前來求婚的人家,最終都望而卻步,打消了原來的念頭。及至晉成帝送來彩禮的那一天,16歲的杜陵陽突然于一夜之間,就長出了滿口潔白的牙齒,你說奇怪不奇怪?杜皇後沒有兒子,不過,一個姓周的嫔妃卻替成帝生下兩個兒子:司馬丕與司馬奕,他們後來都成了東晉王朝的皇帝。母以子貴,周氏也是以而被拜為“貴人”,在晉代的嫔妃之中,僅次于“貴嫔”與“夫人”,她于長子司馬丕即位的第三年,即興甯元年(公元363年)病逝。這位周氏娘娘可比杜皇後幸運多了,一則因為她活了40歲出頭,差不多是杜皇後的雙倍;二則兒子做了皇帝後,她被尊為“皇太妃”,儀仗衣服、日常生活等諸方面的待遇,都與皇太後一模一樣。

(《高處不勝寒——皇帝與他的後妃兒女們》系列之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