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察冀•定縣抗戰編年史(172)

作者:微曆史之中山古國

這幾天,機關斷電斷網,維修老舊線路,是以不能打開電腦,文章停更了兩天,真是抱歉啊[作揖][微笑]

是年,定南縣境内的3塊埝溝地區,作為天然屏障發揮了特殊作用,并做出了特殊貢獻。這3塊埝溝地區分别是:1、一塊在定縣城南、沙河以北,西始楊村北,東至西柴裡,橫穿定縣中部,周圍有五六十平方裡;2、一塊在沙河以南,西起龐村,東至西湖,周圍有二三十平方裡;3、另一塊在東湖村南,包括新立莊、韓家莊等村莊,方圓十幾平方裡。這3塊地區縱橫交織,犬牙交錯,很像巨大的蜘蛛網。埝溝有水有魚,鵝鴨成群結對,蘆葦、柳子叢生,岸邊樹林成行。特别是沙河北的一大塊,在岸邊高大的喬木中,還密密麻麻地生長着酸棗葛針,是以又叫“葛針溝”。其中水流向東,有數座石橋橫卧其上,欲進“葛針溝”必從石橋上過;企圖另外開路進溝,隻砍葛針這一條,就夠人“喝一壺”的了。隻要我軍守住這些石橋,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能讓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和騎兵“望洋興歎”。在抗戰最殘酷的時期内,這3塊地區幾乎成了開展抗日工作的大學營,縣區上司機關常駐這裡,并在此教育訓練各級幹部。縣大隊、區小隊建立了“露天醫院”,設有醫務室、手術室等,傷員在這裡治療、休養。群衆則在這裡挖地窖,存糧存菜,堅壁清野。市莊、邢邑的敵人曾對新立莊進行過合擊,就有定縣城内的騎兵和汽車參加;他們在這裡竄來竄去的,卻找不到遊擊隊決戰。而我軍與之不斷周旋,順着埝溝高出人頭的溝岸轉移;敵人一旦進入“死胡同”,隻能眼睜睜看着我們逃走:打槍瞄不到,抓人夠不着。敵人如放棄汽車和馬匹,也就變成了兩隻腳走路,可靠兩條腿走路,敵人又跑不過我們。于是,在敵人偷襲駐辛莊的定南縣上司機關,機關幹部和遊擊大隊就靠這些埝溝轉移;我軍在油味村西南利用青紗帳和埝溝,消滅了北俱佑外出之敵後,李親顧、邢邑的敵人曾下令平毀這些埝溝,最終也因工程的艱難、兩面政權的合法鬥争以及我部隊、民兵的打擊而遭到可恥的失敗。是以,在廣大抗日軍民中間流傳着這樣的歌謠:“葛針溝,葛針溝,擋住敵人我能溜!葛針溝,像棟牆,敵人過來丢腦漿!”

是年,為了堅持艱苦的抗日鬥争,發揮黨的上司作用,中共定南縣委對黨員和幹部進行形勢教育和民族氣節教育,并用組織處理和表彰先進的辦法配合教育活動。對動搖脫黨者,如區委書記徐鐵軍在“五一”掃蕩前後動搖逃跑,縣委即堅決将其開除出黨;對叛變投敵者,如縣青抗先隊長閻英傑,縣委即堅決對其鎮壓并通報全縣;對英勇犧牲者,如縣警察局幹部趙錫臣被捕後堅貞不屈,為國英勇獻身,縣委即以不同的形式追掉、紀念、表彰,并号召全縣黨員、幹部和群衆向其學習,向敵人展開更加英勇、頑強、積極地鬥争。

是年,明月店區曾劃歸定南縣,這一時期是該區受損失最大的一年。劃區時正遇上反掃蕩中的北疃戰鬥、北疃慘案,留下的區幹部還暫未配置設定,區小隊已決定上調但尚未調走。除區小隊長孫孝成負重傷随4名同志轉移外,指導員張奇景(東南合村人)和李印謙(大近同村人)、燕木山(大三路村人)、劉五子(溝裡村人)等30人全部犧牲。鬥争環境殘酷惡劣,幹部隊伍也處于散亂狀态:區委書記王全記病逝,區農救會主任徐洛介(大楊莊村人)、工救會主任呂海林和呂洛欣、邊某某等4人英勇犧牲,另有8人叛變投敵。

是年,在“五一”大掃蕩後,日軍在冀中平原上四處抓壯丁,大修炮樓、暗堡、公路、封鎖溝。為遲滞敵人的陰謀活動,在黨組織和抗日政府的動員下,趁敵僞監管者不在時,民工們就拖時間消極怠工。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後,冀中軍區七分區攝影組長流螢與七分區武工隊同行,在定南縣邢邑鎮拍攝下了民工們磨洋工時的情景,在寺底村道地内拍攝下了範棟申(定南縣遊擊大隊長)拎槍彎腰前行的情景,成為了生動記錄定南縣人民抗戰生活的原始資料和經典照片。

〖流螢(1922——2007),原名李興春,河北省邯鄲市人。1937年7月參加地下黨組織的抗日遊擊隊,同年10月參加八路軍129師遊擊幹部訓練班,1938年8月赴延安抗大學習并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畢業配置設定到冀中軍區戰鬥部隊,曆任排長和團宣傳隊隊長、文化教員等職。1940年7月進入冀中軍區第一期攝影訓練隊學習,畢業到第七軍分區政治部任攝影幹事,從事專職攝影工作。1942年5月起日寇對冀中根據地進行了長達2個月的大掃蕩,他一直堅守在冀中敵後抗日戰場上,拍攝了大量記錄八路軍戰鬥、生活,以及各種戰術場面的鮮活影像,冀中軍區授予他堅持平原遊擊戰争的一等“五一”獎章。1943年夏,他在阜平縣康家峪舉辦攝影作品個人展,成為晉察冀邊區第一個個人攝影展覽。1944年調任冀中軍區政治部攝影科長,1946年奉命開始籌建《冀中畫報》,1947年任冀中畫報社第一任社長,1949年調任華北野戰軍第18兵團政治部攝影科長,參加了平津戰役以及解放太原、進軍西北、解放西南。1950年調《西南畫報》工作,同年随西南軍區先頭部隊進軍西藏。1952年調北京八一電影制片廠,從此改行做電影工作,任攝影區隊長、電影攝影師。1955年至1957年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修班學習,畢業後回廠先後在劇情片室、紀錄片室工作,曾任八一電影制片廠技術室上司小組成員、攝影副總技師,國防工辦電影辦公室副主任等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老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會員。代表作有《奇襲》、《嘉陵江邊》、《長空比翼》、《軍墾戰歌》、《鄂爾多斯風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