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上曆史期中重點問題整合

八上曆史期中重點問題整合

1.鴉片戰争爆發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②導火線:虎門銷煙

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争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 中國近代曆史上第一個條約指中英《南京條約》;

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銀元;③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甯波、上海為通商口岸;④協稅:中國須同英國協定關稅;

失敗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

3. 第二次鴉片戰争爆發的根本原因: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罪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4. 戰後的《北京條約》條約,把哪一地區被割讓英國?期間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多少領土?其中哪一條約割占中國領土最多?

割地:九龍司地方一區;沙俄割占領土150萬平方千米;《瑷珲條約》割占東北60萬平方千米。

5.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鴉片戰争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階級沖突日益尖銳。

6.太平天國起義開始、正式建立政權、達到全盛、由盛轉衰和結束的标志是什麼?

過程:金田村起義、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變、天京陷落。

7. 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争,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

施政方案:《天朝田畝制度》(展現了農民的願望,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資政新篇》(中國近代第一部資産階級的改革方案,但未能付諸實踐)

8.洋務運動主要内容:⑴創辦近代軍事工業:以“自強”為口号,興辦了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内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李鴻章)等;(簡記:福安江南求自強)

⑵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以“求富”為口号,興辦了輪船招商局(李鴻章)、開平煤礦(李鴻章)、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織布局(張之洞)(簡記:大漢開輪船織布);

⑶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海軍: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⑷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了解)

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改變落後的封建制度。

評價:⑴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⑵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産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9.甲午中日戰争主要戰役:豐島海戰(開始的标志)、黃海海戰(鄧世昌)、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馬關條約》内容:①割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使台灣與大陸長期分離);②賠款白銀2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使列強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列強侵略進入資本輸出階段,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10.戊戌變法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産階級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11.義和團運動的性質:義和團運動是一場群衆性的反帝愛國運動;口号:“扶清滅洋”;

意義:沉重打擊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12.為鎮壓義和團運動,列強又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争;簽訂《辛醜條約》;内容:;最能說明清政府已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外國駐軍北京至山海關一線;;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特點:《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影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3.誰被稱為中國近代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他進行了那些革命活動?

先行者:孫中山。

革命活動:(1)1894年11月,成立第一個資産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2)1895年,孫中山發動廣州起義。

(3)1905年在日本東京成立第一個全國規模資産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4)1905年,在《民報》發刊詞中,首次提出“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5)1907年,與黃興發動廣西起義。

(6)1912年,在南京創立第一個資産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4.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驅逐鞑虜,恢複中華(民族),創立民國(民權),平均地權(民生)”。

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産階級革命政黨。機關刊物:《民報》

作用:它使全國資産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上司和明确的奮鬥目标,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15.辛亥革命的性質:資産階級民主革命。

成果: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創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具有資産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意義:⑴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的終結;⑵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最終結果(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16.面對袁世凱的獨裁和複辟帝制,國内出現了那些抗争?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幾大派系?國内出現了怎樣的政治局面?

抗争:孫中山和黃興發動“二次革命;爆發了護國戰争。

派系:直系、皖系、奉系;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

17.新文化運動意義: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18.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和結束的标志:從1919年的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直接原因(導火線):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成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了解)

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勞工階級開始登上曆史舞台,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五四精神)

20.中國共産黨成立的條件:①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②階級基礎:無産階級隊伍壯大③組織基礎:共産黨早期組織的成立。 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成立意義:宣告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是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産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新的上司核心:中國共産黨。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奮鬥目标:實作共産主義)

21.積極倡導新文化運動,後被稱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先驅的是李大钊;他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系統介紹;中共二大召開的意義是:中國共産黨在曆史上首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國共産黨成立後,把第一次勞工運動推向頂峰的曆史事件:京漢鐵路勞工大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