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大新《洛城花落》:一部中國人的情感教育小說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據報道,疫情期間,所有國家的離婚率都有明顯提升。好多家庭都上演着美國電影《婚姻故事》裡那樣的場景:相愛的時候如膠似漆,日常生活中相安無事,離婚的時候惡言相向、怨恨四起。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我們自己?結婚是因為相愛,離婚呢?

人民文學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作家周大新的新書《洛城花落》,這部長篇小說講述的就是中國版的“婚姻故事”。周大新用“拟紀實”的手法,從一個媒人的角度,用四次離婚庭審的記錄,講述一段婚姻故事中的愛情故事和最後的一地雞毛。

周大新《洛城花落》:一部中國人的情感教育小說

周大新

《洛城花落》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個來自山東,一個來自河南,均畢業于985,通過相親,二人在北京相愛,奉子結婚。工作壓力、買房壓力、孩子教育、老人贍養……婚姻所有需要面對的問題,一下子沖到兩個人面前,兩個人在不斷克服生活難關的同時,也感受着現實的壓力。

評論家李敬澤所說:《洛城花落》讓人想到福樓拜的《情感教育》,這是一部中國人的情感教育小說。不是小說家要教育你,而是小說家用一個故事,帶着我們每個人進行情感的自我教育。在這個婚姻觀念多元和沖突的時代,這種情感的自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周大新《洛城花落》:一部中國人的情感教育小說

《洛城花落》

在“審判婚姻”的外表下,周大新想要探究原生家庭帶給人的情感能力,探究在智商、情商、财商之外,“婚商”的問題。不同于之前的寫作中更加關注現實困境,周大新在《洛城花落》中關注的是感情的變化,而對一場婚姻來說,生活艱難遠遠不如互相猜忌更有殺傷力。周大新認為,所謂的愛情需要浪漫,婚姻需要包容都是學習的表現,都是提高“愛商”和“婚商”的辦法。不要到了離婚的法庭上,才發現自己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周大新希望在這部書中融彙法律和人情、偏見和了解,書寫了一部“理性婚姻指南”。

“洛城花落”,書名意象源自歐陽修那首名為《玉樓春》的詩。更多的人熟悉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其實接下來的幾句更讓人傷感:“離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别。”以這樣的意象結構書名,有愛情凋落的悲劇意味,也暗含着女性成長的代價。

小說的女主人公是山東姑娘,漂亮溫柔,她是家裡的乖乖女,也是學校裡的學霸、校花。上大學之後,她有了初戀,與社會有了接觸,她不願意事無巨細讓父母管束,她想主宰自己的生活。與男主人公戀愛中,她不物質不庸俗。然而,結婚之後,她卻無法忍受丈夫忽然的冷淡,她開始猜疑,直至走上離婚的法庭……

周大新借着兩個人的婚姻,把筆墨延伸到曆史上婚姻中的女性成長和男女平等問題等等這些老問題。然而,在新的故事、新的人物形象刺激下,這些老問題又有了新的意義。當周大新寫到古代女子因想要丈夫忠誠而離婚,被家族祠堂阻攔;寫到民國期間女人被家暴想要離婚的艱難,同時也在思考婚姻制度在中國,所承載的宗法、文化和法律的複雜性,也在思考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頒布實施的《新婚姻法》,在多大程度上為婦女獨立、婦女有選擇的權利保駕護航。

如今,“離婚冷靜期”也成了熱搜詞,這些都為現在的婚姻制度,為女性如何确立在婚姻中的位置,提出了新的話題。周大新談道,家庭不是職場,不應該按叢林法則行事,而應該處處充滿愛和安全感,這是女性最自然的訴求。

周大新一直筆耕不辍,他喜歡曆史,也關注現實,書寫家鄉,更書寫時代。從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湖光山色》開始,他以每三年一部長篇的節奏,紮紮實實地完成着一個矢志于“時代書記官”身份的作家的責任。

到這部《洛城花落》,周大新恰好完成了十部(十三卷)長篇小說。其中的《走出盆地》《第二十幕》《戰争傳說》等等,都得到諸多關注。而近些年的《曲終人在》《天黑得很慢》,也在“虛構”和“非虛構”之間不斷摸索和開拓。

周大新表示,他以《洛城花落》為長篇小說寫作“封筆”,在這部告别長篇小說寫作的作品中,周大新選擇了世間最普通也最複雜的“婚姻”作為故事載體,也用“家庭”這個社會的細胞來展現生活的光怪陸離。

李敬澤說:“一個作家的寫作伴随着自己的生命曆程,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對周大新來說,尤其難。兒子英年早逝,他寫出《安魂》;自己慢慢變老,他寫出《天黑得很慢》;如今,他以一部《洛城花落》宣布長篇寫作的封筆,回到了愛本身。我覺得他不是在寫小說,而是在寫自己,寫生命。”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