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如果聯合國為某人的去世而降半旗,那麼此人一定在世界範圍内有着極高的威望,同時也為人類的共同僚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自從有記載以來,聯合國為某人去世降半旗的次數屈指可數,而那幾個人,都是在世界範圍内響當當的人物。

聯合國降半旗
或許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聯合國降半旗緻哀的曆史上,其中有六次是為中國人而默哀。光是說到這裡,大家一定知道,這六個人一定為人類事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人類曆史上,他們都是無私的奉獻者,他們為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甚至整個世界的國家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那麼,這六個人分别都是誰呢,他們又做出過怎樣的成就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共和國的締造者——周恩來</h1>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北京。
消息一經公布,全國上下都為之悲痛,人們互相傳告這個消息,然後自發為周總理默哀。
彼時的毛主席也身患重病,甚至生活無法自理,得知與自己并肩作戰多年的好戰友周恩來永遠地離開了,毛主席傷心地流下了眼淚。于毛主席而言,周總理即是同僚,也是知己。自從兩人第一次見面,就被共同的革命信仰吸引在了一起。秉持着共同的信念,兩人将共産黨從一個僅有幾十人的小組織發展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政黨。
不止是在國内,在國外周總理的威望也十分的高。周總理去世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是這樣說的:“為了悼念周恩來總理,我建議聯合國降半旗。”
周總理
瓦爾德海姆這樣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他個人也十分尊敬周總理,在周總理身上閃耀着人性最光輝的一面。據說,周總理離世後,後人整理周總理留下的東西時候發現,擔任幾十年上司者的周總理甚至沒有一分錢的存款,甚至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在周總理的衣櫃中僅有着幾件打了許多更新檔的中山裝。如此精神,怎能令人不敬仰?
縱觀周總理的人生履曆,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生。
周總理出生于1893年3月5日,老家在江蘇淮安。從年幼起,周總理就酷愛讀書,曾在課堂上發出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樣的豪言壯語。而周總理也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自己年少時的信念。
1921年,周總理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共産黨員。
在後來的革命生涯中,周總理一直在革命的第一線,他在上海建立起了地下組織,負責着極為危險的情報工作,并在期間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這份工作履曆也讓周總理形成了處事不驚的性格。
在革命期間,周總理的情報工作為我黨做出了巨大貢獻。無數次,當我黨陷入劣勢的時候,周總理總是會站出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情報幫助我黨擺脫困境。可以說,周總理無數次幫助我黨逃出生天。
十裡長街送總理
新中國建立後,周總理更是積極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工作中。在和平時期,周總理身兼數職,其中大家最為了解的當屬是外交家這一職務。周總理善于與人交談,但又不失大國尊嚴,在那個被帝國主義封鎖的年代,周總理的每一次出訪交談都能幫助我國提高國際威望,也正是周總理的努力,讓我國得到了非洲大多國家的支援,這才有了後來我國在聯合國回歸一事的奇迹。
周總理逝世後,全國上下群衆自發組織起來為周總理送行,于是便有了“十裡長街送總理”的佳話。
正是因為周總理這樣偉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讓聯合國都為之降半旗默哀。
<h1 class="pgc-h-arrow-right">紅軍之父——朱德</h1>
談起朱總司令,人們想到的第一個稱号就是“紅軍之父”。此話不假,在我黨最為艱難的那段時期,正是因為朱德的精神鼓舞到了戰士們,才為後來的中國革命保留下了火種。
我們都知道朱德偉大,但是,朱德為何而偉大呢?
朱德早年跟随蔡锷将軍,是國民軍的一個進階将領。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朱德擔任此職務,可以說是完全做到吃喝不愁的,但是朱德卻厭煩這樣的生活,他覺得,這麼多年了,各個軍閥之間打來打去,國内局勢絲毫沒有變化。
朱德
後來,朱德了解到了國内正在發展的共産黨,朱德覺得,我黨組織跟他的思想不謀而後,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奮鬥,于是朱德便找到了當時我黨上司人陳獨秀,想要申請入黨。但是陳獨秀卻婉拒了朱德,理由是朱德為舊軍隊出身,不太适合我黨。
兩人一見如故,互相交談了自己的革命信仰,兩人驚訝的發現,彼此的想法完全吻合。終于,在周恩來的推薦下,朱德成功入黨。
多年以來對真理的追求造就了朱德堅定不移的信念,在後來的革命生涯中,朱德創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紅軍,之後與毛主席會師井岡山,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朱德一生淡泊名利,建國之後,朱德為了保持我黨的良好品格,首先做出表率,不讓自己的子女因為自己沾光,朱德兒子隻是一名普通的火車司機。
作為聯合國降半旗緻敬的第二個中國人,聯合國對朱德的評價是這樣:朱德帶領了全中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上司了黨和中國人建立起了新中國,朱德為全中國立下了豐功偉績。
<h1 class="pgc-h-arrow-right">偉大領袖毛主席</h1>
毛主席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老家在湖南湘潭。
沒有人能想到,一個從山溝溝裡走出來的湖南伢子,能改變整個世界。
離開家鄉前,毛主席是這樣說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少年毛主席
毛主席首先來到了北京大學,在北大擔任圖書館管理者。在那裡,他認識了李大钊,通過李大钊認識并了解到了馬克思主義,後來出任中共一大,成為了十三分之一。
對于馬克思主義,毛主席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幾次失敗的嘗試後,毛主席逐漸認識到,中國的革命并不能照搬俄國的經驗,毛主席通過調查和了解,開創出了屬于中國自己的革命理論,于是,他來到了井岡山,見到了帶領着另一支紅軍隊伍的朱德。
在井岡山,毛主席發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言壯語,堅信中國革命一定能夠取得成功。但是彼時的毛主席在黨内并沒有着很高的地位,于是,在後來的第五次反“圍剿”戰争的失敗後,毛主席等人不得不踏上了兩萬五千裡長征。
遵義會議後,毛主席重新拿回了軍事指揮權,也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一系列神奇戰術。在面對着數倍于自己的國民黨軍隊,毛主席通過各種戰術,将蔣介石的軍隊在山溝溝裡繞的團團轉,最後終于帶領着紅軍隊伍逃出了國民黨的封鎖。
在“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上司下,毛主席又對黨的隊伍進行了數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起了一支屬于人民的軍隊,讓我黨的軍隊變得獨一無二。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上喊出了那句時代最強音,标志着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
但是,剛成立的新中國也面臨着很多困難,在帝國主義的封鎖下,毛主席大膽出擊,以一場史無前例的抗美援朝戰争讓新中國站穩了腳跟,也為我國赢得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時期。
毛主席繼承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同時也做出了新的發展,為後來許多國家的獨立做出了貢獻。
是以,在毛主席逝世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媒體第一時間報道了該次事件,聯合國也為毛主席降半旗默哀。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共和之母——宋慶齡</h1>
可以這樣說,宋慶齡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偉大革命信仰的最偉大的女性。
作為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更習慣于做一個幕後工作者。在民主革命的初期,宋慶齡一直幫助孫中山先生進行着工作方案的起草和校對工作。都說偉大的男人背後都有着一個偉大的女人,此話不假,對于宋慶齡,用“巾帼不讓須眉”來評價再合适不過。
宋慶齡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蔣介石的狼子野心便暴露了出來,宋慶齡及時察覺到了這一點,主動與蔣介石劃開距離。後來,宋慶齡了解到了我黨的政策和理念,便對我黨抱有很大的期望,認為我黨才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遺志的黨派。
我黨革命過程中,宋慶齡無數次為我黨提供了幫助。建國之後,為了報答宋慶齡為我黨做出的幫助,毛主席更是數次邀請宋慶齡參加開國典禮。
作為女中豪傑,宋慶齡在世界範圍内也有着極高的威望。
是以,在她逝世後,聯合國同樣降半旗緻敬。
<h1 class="pgc-h-arrow-right">5.總設計師——鄧小平</h1>
時至今日,鄧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思想都在為我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内的經濟發展始終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毛主席逝世後,國内的思想情況急需穩定,在這個時候,鄧小平站了出來,他大膽地提出“改革開放”,此後,我國的發展進入了騰飛階段。
鄧小平
不僅如此,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國兩制”也為港澳的回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年撒切爾夫人訪華,就香港一事展開讨論,面對着彼時比我們強大的英國,鄧小平不卑不亢的态度徹底折服了撒切爾夫人,不久之後,香港回歸。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之後的幾十年裡,我國始終貫徹着鄧小平所提出的“改革開放”思想,而中國的發展也是肉眼可見的。
鄧小平同志曾說“我是人民的兒子。”的确,鄧小平的一生是為人民利益奉獻的一生,縱觀他的整個人生,也是極具傳奇色彩的。
鄧小平逝世後,聯合國降半旗為其默哀。
<h1 class="pgc-h-arrow-right">杜兆宇</h1>
提起杜兆宇,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是,杜兆宇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杜兆宇是山東人,在兩千年左右帶領着工作小組駐紮在黎巴嫩。
杜兆宇
2006年,杜兆宇所在的工作小組因為以色列空軍的錯誤轟炸而犧牲在了異國他鄉,享年三十四歲。對于我國和世界,杜兆宇都是一個為了國際精神而犧牲的偉大英雄,他犧牲後,世界上多個國家為其進行默哀活動,以此來感謝他為世界的和平所做出的貢獻。是的,杜兆宇是一位合格的共産黨員,在危急時刻,他依然堅守在工作的最前線,始終為世界的和平而奮鬥着。
杜兆宇犧牲後,聯合國為其降半旗默哀。
除了這六位英雄,還有很多革命前輩值得被紀念,他們或犧牲在戰争年代,或犧牲在和平年代,但他們的犧牲都有着巨大的意義,他們無不為人類的偉大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司馬遷曾說,人終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而他們的死,無異于是重于泰山的,他們的精神始終激勵着我們,為我們的奮鬥指引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