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考證|東派丹法?或許這樣的稱呼并不準确

曆史考證|東派丹法?或許這樣的稱呼并不準确

陸西星是何許人也?

根據《興化縣志》、《重修興化縣志》以及陸西星本人的作品中關于其人其事的記載中可以得知,陸西星(公元1520——1606年),字長庚,号潛虛,揚州興化縣人。少學儒業,但是參加鄉試九次未中。于是,便棄儒從道,潛心研究道教内煉術,遊曆名山,訪道問學。史志載陸西星“生而穎異,有逸才”。雖然棄儒從道,陸西星并沒有徹底丢掉他的儒學功底,反而利用自己的儒學基礎圓融儒釋道三教。萬曆年間貞明道人評價陸西星對佛道二氏“觸處洞然,随其所入••••••少以儒術文之,更覺圓融洞徹”。

鄭觀應在《重印<方壺外史從編>鄭序》中提到:“陸潛虛先生究道德之根宗,得仙師之口授,深憫後學,皓首窮經,浩無津涯,往往廢書而歎••••••于是将最古最要之書,《玉皇經》、《陰符》、《道德經》、《參同契》、《呂祖師百字歌》、《邱祖師青天歌》、《龍眉子金丹印證詩》均為測疏,名為《方壺外史從編》。其測疏較諸家注解,尤為顯明,足為後學津梁。”陸西星道學造詣如此之深厚,後世把他尊為東派丹法的始祖,并将其道教作品奉為經典。

曆史考證|東派丹法?或許這樣的稱呼并不準确

盡管被奉為“東派始祖”,但陸西星的承傳問題比較特殊。他雖名為道士,實為自稱。陸西星一生從來沒有道教門内的師承關系和門派宗屬,更未曾住過道教的宮觀,亦非道教的居士,也就是說,并沒有道教的師承關系,這也是比較特殊的一點。陸西星的一生,從沒有開宗立派,也并沒有明确的傳承弟子。盡管有很多人自稱為東派弟子,但均與陸西星無直接承傳關系的實據。東派丹法的後代傳人,在曆史資料中并沒有記載。

是以說,陸西星的一生,上無師承下無弟子,從沒有拜師與收徒的文字記錄,就連所謂“東派”的稱号,也并非陸西星本人所創,而是二百年後,由後人來命名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陸西星并未創内丹東派,東派乃為西派對應而來。

在李涵虛創立内丹“西派”之前,可以說并沒有“東派”的提法。如清康熙年間博學廣聞的仇兆鳌和陶素耜兩位丹道大家,受陸西星學說影響頗大,他們在各自注疏的《參同契》與《悟真篇》中,采輯陸西星的理論學說最多,但是,也未見到講陸西星創立内丹“東派”之說,也從未将其視為“東派”。清乾隆年間劉體恕等所編纂之《呂祖全書》,載有陸西星“拱極遇仙”之事,但也不曾提到有“東派”的存在。

曆史考證|東派丹法?或許這樣的稱呼并不準确

通過考證可知,将陸西星認定為“東派”以及尊為“東派祖師”,是清朝李西月所奉立的。命名為“東派丹法”的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是後人因見陸西星常年生活在江浙一帶的東海之邊,故稱其丹法為東派;

更重要的原因是起源于四川的西派丹法創始人李涵虛對陸西星非常崇敬,為了區分自己創立的“西派”,而将陸西星所創丹法冠以“東派”之名。

東派丹法理論完備且博大精深,由于陸西星沒有親傳弟子能夠繼續繼承和發展其丹法,是以東派丹法并沒有直接的承傳。從曆史上看,能夠真正意義上繼承和發揚東派丹法思想的,卻是二百年以後興盛的内丹西派。這一曆史問題頗值得深入研究。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