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振興的鹽城路徑探索與思考

作者:光明網

作者:陳利根(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回顧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取得的巨大成就,“政策好”無疑是其中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将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立足資源禀賦和優勢,從最有條件、最有基礎、最具優勢的領域持續發力,在農産品穩産保供、三産融合發展、富民強村行動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2020年,鹽城市獲得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第一等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如何推進三農工作?鹽城市對提出了新的目标,選擇努力在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做示範引領。筆者認為在今後工作中應該堅持做好“塑優勢”“解難題”“補短闆”“強弱項”。

塑優勢。優勢是增長極,優勢是競争力。鹽城突出的優勢是區位優勢。就自然區位而言,鹽城擁有全省最長的海岸線。從經濟區位來看,鹽城市距離上海不足2小時車程。是以,向海圖強是必然選擇,接軌上海乃大勢所趨。這種優勢對于整個區域發展、對于區域内農業農村發展都具重要的長期影響。從鹽城以往的發展來看,找準了區位優勢,是其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支撐,在今後的發展中要進一步挖掘優勢潛力,發揮優勢的力量,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不斷向前。

解難題。城鄉經濟社會二進制體制背景下,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資源要素的流動受限,城鄉交換不平等。鹽城應積極突破城鄉二進制體制形成的思維定式,創新産權制度,促進産權交易,下決心為鄉村資源要素還權賦能,擴大農村集體資産産權的開放性,促進要素在城鄉間平等交換、自由流動。出台支援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高含金量”政策,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建立健全激勵和限制并重的金融支農機制,完善适合三農特點的信貸服務體系。切實促進城鄉人員流動和互動,大力招引社會企業家,積極鼓勵返鄉創新創業,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

補短闆。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完善的基礎設施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實作價值捕獲、激活内生動力,是促進農村發展關鍵。今後一段時期,鹽城市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的重點在于提檔更新、在于立足鄉村發展進行系統設計。尤其是要順應農民期盼,推動基礎設施改善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村居民住房改善和農村居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等銜接配套。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紮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強弱項。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産業振興,産業振興的目标是産業興旺。近年來,鹽城市農村産業結構轉型迅速,尤其是在農文旅融合發展方面成效突出。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發掘鄉村生态資源、提升鄉村人居環境的過程,是将鄉村特色農業資源、綠色生态資源和鄉村傳統地域文化整合盤活的過程,是以鄉村為主戰場應對新需求、建構的新業态的過程,也是推動“以人為本”的現代化過程。鹽城應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立足資源優勢,做好各類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建設,發展好農業生産性服務體系,做強農業全産業鍊,健全農民分享産業鍊增值收益機制。

來源: 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