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内蒙古師範大學做學術報告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我院做學術報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我院做學術報告</h1>

<col>

[日期:2019-11-05]

2019年11月4日,應曆史文化學院邀請,中國元史學會長、北京大學曆史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帆教授在盛樂圖書館二樓報告廳進行了題為《元代蒙古人的漢文碑傳——文化交融之一側面》的學術報告。張帆教授于1992年7月畢業北京大學并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曆史學系系主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國元史學會會長、中國蒙古史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蒙元史、北方民族史、明史、政治制度史、元明官僚政治制度、元明政治文化、中韓關系史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元代宰相制度研究》、《中國古代簡史》等。

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内蒙古師範大學做學術報告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我院做學術報告

張帆教授報告分為四個部分。主要介紹元代漢文碑傳研究的概念、緣起。以及漢文碑在全國的分布、留存情況。并介紹了元代漢文碑的分類和材料的來源;漢文碑傳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元世祖時期:蒙古權臣的碑比較多,而且有的是用八思巴文和漢文寫的;元成宗時期,蒙古貴族權臣的碑文比較多,這個時期開創了元朝勳德碑傳統;元武宗以後漢文碑傳數量明顯增多,原因是受漢地傳統影響更深,元朝奉贈制度的推行等。然後,張帆教授講述了元代漢文碑傳的研究價值以及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最後張帆老師總結說,“樹碑立傳”并非蒙古的傳統,元代蒙古人接受此習慣較晚(遜色于色目人),終元一代仍不普及。老師還認為元代蒙古人的漢文碑傳提供了史書不具備的重要資訊,叙事通常更詳盡,但也明顯存在文化隔閡現象,有必要在充分挖掘方志,金石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彙總整理研究。

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内蒙古師範大學做學術報告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我院做學術報告

參加此次學術報告的有内蒙古師範大學、内蒙古大學近400多位師生。報告結束後,教育科學學院的王風雷教授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希望同學們向張帆老師學習,并希望張帆老師常回家看看。講座由曆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李豔潔老師主持。

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内蒙古師範大學做學術報告中國元史學會會長張帆教授來我院做學術報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