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作者:浩然文史

現代人,對曹魏賈逵、魏晉之際的賈充父子的事迹,可能并無多少印象。僅有的印象,或許停留在《三國演義》對父子二人若幹事迹的描述上。《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揮淚斬馬谡 周鲂斷發賺曹休》對賈逵援救曹休的故事,有較為詳盡的叙述。相較而言,《三國演義》小說及電視劇對賈逵之子賈充的描畫,給讀者和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于身為司馬昭心腹的賈充,唆使成濟等将領,弑殺敢于反抗的曹魏皇帝曹髦。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賈充弑殺曹髦劇照

<h1>一、曹魏忠臣賈逵</h1>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賈逵劇照

賈逵(174年—228年),本名賈衢,後改名逵。字梁道,河東襄陵(今山西臨汾縣)人。童時,喜好軍伍之戲。祖父賈習很奇異,曰:“你長大後,必為将帥。”口授兵法數萬言。

逵初為郡吏,守绛邑長,即獲忠直之名。郭援叛亂,攻略河東,所經城邑,守衛将士官吏或逃或降。逵獨堅守。城将潰,绛父老與援盟誓:若不害逵,绛人即降。郭援應允,绛人降。援聞逵名,欲使為将,逵堅拒。援左右迫使逵叩頭,逵叱之曰:“安有國家長吏為賊叩頭!”援怒,欲殺之。僥幸逃脫。後領弘農太守。曹操召見,與之計事,大悅,謂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賈逵,吾何憂?”

曹操在洛陽去世時,世子曹丕尚在邺城,勇冠三軍的鄢陵侯曹彰則在長安。軍中騷動。群臣恐天下有變,欲不發喪。逵堅持公布曹操的死訊,并負責主持喪禮。曹彰趕赴洛陽後,遽問逵先王玺绶何在。逵正色呵斥他說:“太子在邺,國有儲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問。”衆臣奉曹操梓宮還邺。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曹操去世

逵後任豫州刺史。他嚴格考核官僚紀律,二千石以下阿縱不如法者,皆上奏免職。魏文帝稱贊說:“賈逵才是真正的刺史的。”布告天下,以豫州為效法的楷模。豫州南與吳接界,逵明斥候,繕甲兵,為守戰之備,吳不敢犯。逵外修軍旅,内治民事,頗獲聲譽。

魏明帝時,賈逵率部參與夾石之戰。且不計前嫌,于危急之際設奇計,救出大将曹休部。

不久,賈逵病重,謂左右曰:“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薨,谥曰肅侯。逵在豫州,素有德政。去世後,豫州吏民追思之,為其刻石立祠。青龍二年(234年)七月,明帝東征,入逵祠祭拜,并下诏曰:“昨過項,見賈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長。逵存有忠勳,沒而見思,可謂死而不朽者矣。其布告天下,以勸将來。”

<h1>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h1>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賈充劇照

與父親賈逵矢志效忠曹魏不同的是,賈充這名“官二代”,善于見風使舵,很快就投靠了在“高平陵之變”後,攫取曹魏大權的司馬氏家族。尤其得到司馬昭信賴和倚重,成為司馬昭心腹死黨之一。“時軍國多事,朝廷機密,皆與籌之。帝(司馬昭)甚信重充,與裴秀、王沈、羊祜、荀勖同受腹心之任。為晉元勳,深見寵異。”

在司馬昭執政時期爆發的司馬攸、司馬炎争儲事件中,賈充堅定地支援司馬炎。司馬炎最終勝出,與賈充等公卿的堅定支援,有巨大關系。司馬炎稱帝建晉,以充為車騎将軍、散騎常侍、尚書仆射,封魯郡公。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劇照

賈充為政,務農節用,并官省職,武帝善之。賈充好推薦人才,每有薦達,必終始其事,是以多獲士人贊譽。即便如此,後人對賈充的評價卻不佳:無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專以谄媚取容。

侍中任恺、中書令庾純等忠直之臣素來疾恨賈充。加之賈充女為齊王司馬攸妃,懼後益盛,欲尋機解除賈充權柄。恰逢此時,氐羌反叛,晉武帝深以為慮,任恺趁機建議,以賈充西鎮關中,督帥将士平叛。晉武帝準奏。朝廷中的賢良忠臣獲悉此事後,皆彈冠相慶。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賈充因離開中樞,再也無法大權獨攬,内心憤懑不已。他雖深恨任恺,卻無計可施。出征前,百僚在夕陽亭為賈充餞行。賈充将内心的憂慮告知晉武帝另一心腹大臣荀勖。荀勖給他出謀劃策,建議賈充嫁女于太子,自可留居朝廷。不久,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晉武帝和大臣們談及太子婚姻事,荀勖趁機說充女才質令淑,宜配儲宮。楊皇後(大楊後)及荀顗等公卿皆贊同此議。帝納其言。加之此時京師大雪,平地二尺,軍不得發。因上述原因,賈充遂免于西行。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賈南風和“白癡”司馬衷

不久,晉武帝病重,朝臣皆知司馬衷智力低劣,因而屬意于素有名望的司馬炎弟齊王司馬攸。河南尹夏侯和對賈充說:“卿二女婿(此處指賈充女一為齊王妃,一為太子妃),親疏相當,立君當立德。”武帝知悉後,奪充兵權,位遇無改。轉太尉、行太子太保、錄尚書事。

晉伐吳之役,诏充為使持節、假黃钺、大都督,總統六師。賈充以外有異族侵擾,内農業歉收,加之自己年紀老邁等為由推辭,并欲勸武帝打消伐吳念頭。武帝诏曰:“君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受節钺,為諸軍節度,南屯襄陽。

忠臣?奸臣?魏晉之際“官二代”賈充的人生選擇一、曹魏忠臣賈逵二、西晉開國功臣賈充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西晉滅吳形勢圖

賈充雖勉強受诏出征,但取消伐吳之役的念頭始終萦繞心懷。即便在王浚軍攻克武昌後,賈充還遣使給武帝上表,建議取消伐吳之役,腰斬力持伐吳之議的張華。武帝不從。賈充因資訊不暢,還鬧了一個大烏龍。《晉書·秦秀傳》記載道:“及孫皓降于王濬,充未之知,方以吳未可平,抗表請班師。充表與告捷同至,朝野以充位居人上,智出人下。”吳平,三國歸晉。

滅吳後不久,賈充疾笃。太康三年(282年)四月薨,時年六十六。追贈太宰,葬禮依西漢霍光及晉安平獻王司馬孚先例操辦,谥曰武。

<h1>文史君曰</h1>

賈逵、賈充父子雖一忠誠曹魏,一忠誠西晉,雖異趣而同歸。且古訓明言:“良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設使賈充踏上仕途時,曹魏皇帝亦為才武類同曹操者,賈充自不必改易臣節,屈膝事司馬氏矣。曹魏、司馬氏雖皆系篡位建國,然亦符合古代賢哲所謂“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之明訓。以“不忠”指責賈充,顯然無義。

賈充之失,蓋在于無忠臣直臣之德:他慣于察言觀色,谄媚取容。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更是進退無據,唯私利是圖。如果說司馬炎、司馬攸兄弟才德相當,不分軒轾。賈充揣摩司馬昭心意,而擁立司馬炎,棄司馬攸,尚有情可原。那麼,當晉武帝于泰始三年(267年)置衆臣僚擁立素有名望的司馬攸的呼聲若罔聞,而立素有“白癡”之名的司馬衷為太子時,賈充卻沒有象衛瓘、夏侯和等大臣那樣,對晉武帝這一僅顧舔犢情深,不憂國家蒼生的昏聩決定,挺身而出,公然質疑。其明哲保身之私念,昭然若揭。賈充甚至還大搞政治投機:一女嫁司馬攸,一女嫁司馬衷。賈充之流上述所作所為,可謂置天下蒼生于度外,絕不萦懷。也算得上是西晉時“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典型代表。至于晉武帝死後,賈南風擅權跋扈,玩火自焚,燃爆長達十六年之久,“伏屍百萬,流血千裡”的“八王之亂”,終将西晉推向滅國深淵的殘酷史實,也是“女不教,父之過”的展現吧!

<h1>參考文獻</h1>

1. (西晉)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2.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3.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 王仲荦:《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 白壽彜總主編、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檔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