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羊河流域“沙鄉”換新顔:群眾置業攬勝 生态經濟“雙赢”

石羊河流域“沙鄉”換新顔:群眾置業攬勝 生态經濟“雙赢”

8月下旬,鏡頭下的甘肅武威市民勤縣紅崖山水庫,碧綠的湖水靜幽幽鑲在沙海裡,滋養着沙鄉近30萬群眾。 阙道華 攝

中新網蘭州9月4日電 (崔琳 高展 黃婉怡)入秋以來,阻斷騰格裡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會師”的紅崖山水庫庫區流水潺潺,周邊機井自流成泉,滋養着沙鄉近30萬群眾。多年來,該生态區除了成為候鳥翔集的場所,更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賞景。

石羊河流域“沙鄉”換新顔:群眾置業攬勝 生态經濟“雙赢”

8月下旬,航拍鏡頭下的甘肅武威市民勤縣紅崖山水庫,碧綠的湖水靜幽幽鑲在沙海裡,滋養着沙鄉近30萬群眾。 高展 攝

紅崖山水庫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遊,距民勤縣城約30公裡,是一座沙漠窪地蓄水工程、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

武威市民勤縣水務局局長高培興介紹說,2010年以來紅崖山水庫累計向青土湖下洩生态用水2.8億方,青土湖形成水域面積26.7平方公裡,北部湖區形成約106平方公裡的旱區濕地,沙生植物平衡還兼顧近百萬耕地灌溉,由大漠、青山、碧波、綠蔭和藍天互相映襯的旅遊勝地就這樣逐漸形成。

大壩鎮六溝村原黨支部書記高立文,在該崗位上一幹就是27年。他向記者講述,在2015年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開展之前,受沙患影響,流沙埋壓的村莊多不勝數,生産生活用水均有限,群眾一年到頭最多洗一次澡,沒有什麼收入,被稱做生态難民一點都不為過。

為改善上述窘境,這座水庫于1958年始建,集蓄水灌溉、防洪調控功能為一體,同時承擔着向下遊青土湖注入生态用水重要作用,以此阻擋兩大沙漠的彙合。該水庫來水主要由中遊天然河道正常來水、景電二期民調工程調水、涼州區西營河調水三部分組成。

石羊河流域“沙鄉”換新顔:群眾置業攬勝 生态經濟“雙赢”

高培興表示,紅崖山水庫的建設,對于支撐民勤綠洲的生存與發展,鞏固擴大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維系流域生态平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指出,目前,全縣森林覆寫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2019年的17.91%,荒漠化和沙化面積呈逐年減少、減輕趨勢,整體處于遏制逆轉趨勢,沙塵暴天數明顯減少。

生态好轉後,民勤縣官方就開始推廣管道輸水、膜下滴灌、小管出流、小畦灌溉、壟作溝灌、壟膜溝灌、地膜再利用免耕等農業綜合節水技術,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昔日那個洗澡都困難的六溝村,如今有了1452畝人參果,正在繼續擴建日光溫室,棚均收入可8萬元左右,沙鄉群眾安心在此置業攬勝。

高培興說,值得高興的是,全縣用水總量由治理前的7.44億方減少到現在的4.13億方。農業單方水效益由2007年的3.46元提高到2019年的21.7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9年的4666元增加到2019年的14414元,實作了生态保護與農民增收的雙赢。

他也坦言,雖然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但由于曆史欠賬多,長效機制仍未建立,長期積累的生态風險仍未消除,兩大沙漠合攏的勢頭依然存在,要保證民勤盆地生态用水和生态植被修複,還需依靠外流域調水解決,從根本上解決當地綠洲生态用水問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