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自古以來,詩人們都喜歡托物言志,并借此表達心中的褒貶。比如鄭闆橋的《竹石》,就彰顯了詩人慷慨潇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而袁枚的《苔》,也歌頌了那些身處逆境、但從未喪失生長勇氣的高貴品質。

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雖然積極吟詠、熱情讴歌,但一般情況下都局限于對個人潛力的發掘,并抒寫小我的得失與愁情。近代一位才子的詩作卻境界開闊,下面介紹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宿歌樂山詠紅杜鵑

作者:沈鈞儒

一叢紅杜鵑,當窗色自妍。

垂崖寒滴雨,帶樹遠凝煙。

疑有戰時血,如吟杜老篇。

更聽子規鳥,啼破曉來天。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沈鈞儒,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興人,徐志摩是他的表侄子。他早年參加辛亥革命,1935年率先響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号召,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沈鈞儒自幼聰穎, 15歲考中秀才,25歲應鄉試中舉人。次年又應殿試,并被賜進士出身。他從小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并影響着其一生。晚清時百姓們遭遇深重苦難,激發了他的愛國激情;甲午海戰後,中華民族更見外患日深。他在此期間寫了很多詩文,都抒寫了憂國憤世之情。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本詩寫于1941年,當時重慶經常遭到日本飛機的轟炸,但即使這樣,國民黨反動派依然加緊逮捕大批的積極分子。詩人有一次留宿在此,發現了很多璀璨的杜鵑花,于是寫詩歌頌紅杜鵑的風神,并含蓄地批判了當時的國民黨當局守土無能,卻反而屠殺堅持抗戰的新四軍将士。

歌樂山在重慶西郊集鎮,以陪都遺迹和白公館、渣滓洞而聞名,那裡還有很多野生的杜鵑花。首聯點題,描寫紅杜鵑的嬌妍,“一叢紅杜鵑,當窗色自妍。”窗前有一叢紅杜鵑,它們顔色鮮豔,在無人處獨自傲然開放,也天然形成了美好的顔色。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花色以紅色居多。花兒在窗前綻放,引起了詩人的注意,也讓他有些擔心,“垂崖寒滴雨,帶樹遠凝煙。”從山崖上倒垂下來的杜鵑花,霧氣在花瓣上凝成了水滴;生長在樹邊的杜鵑,更籠罩着一層輕霧。

如此寒冷的環境中,花兒很快就會枯萎、凋謝,詩人甚至擔心自己第二天早晨起來,可能就看不見這些嬌豔的花兒了。詩人以此暗喻當時的惡虐環境,委婉了抒寫了革命者遭遇的各種危機。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頸聯抒發贊美之情,“疑有戰時血,如吟杜老篇。”杜鵑花的紅色之中含有抗日軍民的鮮血,這裡暗喻皖南事變中不幸犧牲的新四軍将士。

詩人又說,自己的心情與當年杜甫創作詩篇時類似。杜老篇,指杜甫的《春望》,其中有“國破山河在、感時花濺淚”等名句。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雖然形勢嚴峻,但最後作者仍對未來寄予希望,“更聽子規鳥,啼破曉來天。”子規鳥,又名杜鵑鳥,古人傳說蜀帝 望被暗害而死後,其魂化為杜鵑鳥,啼聲凄苦。

唐代詩人李商隐的無題詩中曾有,“望帝春心托杜鵑”。義山一生受盡欺淩,終不得志,他感歎一輩子辛辛苦苦,到頭來隻是一場悲苦的夢幻。而詩人卻借此追悼被殺害的新四軍将士,并堅信終将破曉天明,更具有積極意義。

沈鈞儒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颔聯一語雙關,尾聯更意義非凡

沈鈞儒的這首五律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詩人留宿在歌樂山,偶然看見那些璀璨綻放的杜鵑花,它們處在嚴寒而又貧瘠的環境中,卻毫無怨言。雖然自生自滅,無人欣賞,但依然具有天然的美麗。

中間兩聯尤其精彩,不僅展現了含露籠煙的花兒的高潔品質,而且妙語雙關地贊頌了那些為國獻身的英雄兒女。尾聯更讓詩意得到了升華,那些碧血丹心都化成了杜鵑鳥,啼破曉來天,也讓明天充滿了希望。如此佳作,後世讀者豈能不為其點贊、鼓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