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擁有“小确幸”擁抱“大夢想”

台海網10月3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我省抓台青就業創業始終是用心用力用情。在福建,有真金白銀的扶助,有待遇同等的溫暖,有揚帆圓夢的舞台,既可擁抱‘大夢想’,也能擁有‘小确幸’!”

22日,省委台港澳辦回應委員建議的一番話,在“支援台灣青年來閩就業創業”專題協商會上引來了如潮的掌聲。當天的會議氛圍始終熱烈,各方交流讨論的熱度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從省政協主會場延伸到全省多個台青就業創業基地,集思廣益如何支援更多台青來到福建開啟就業創業的追夢、築夢、圓夢之路。

建構追夢管道

如何讓台青更及時有效了解來閩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

怎樣才能幫助台青更好建立在閩就業創業長遠規劃?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幫助台青消除“早晚都要返台”的過客心态,在閩更順暢地交友融入?

協商會上,委員們圍繞着支援台青來閩追夢的思路,一步步深入展開讨論交流,結合目前現狀、經驗成效和存在不足,出實招、謀良策。

“建議加強人才服務一體化平台建設,打造‘一條龍’的就業資訊統一釋出系統,盡快整合完善權威性的就業綜合服務門戶網站。”省政協委員許勇鐵代表台盟福建省委會發言時表示。

為了幫助台青來閩後更好建立起長期職業發展規劃,我省在全國率先直接采認台灣地區11項專業技術職業資格,允許52項考試及資格證書的直接比照認定,并開展台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及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試點,獲得了多方好評。

台青範姜鋒正是這些優惠政策的受益者。他在廈門開設的“兩岸青年心家園”,是一個包括了台灣青年創業輔導中心、人才服務中心、台灣青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等在内的多元化涉台公共服務平台,也是台青在閩創業項目中一次“以台引台,以台幫台,互助融合”的有益嘗試。

“福建作為台胞在大陸生活工作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是台灣青年立足大陸的首選地。”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台協會會長吳家瑩認為,用心講好上一代台商在福建這塊熱土上成功創業的故事,可以加強台青的融入,對來閩更加“有感”。“通過這些台商的現身說法,讓台灣青年看到來閩就業創業的良好前景。通過台胞的傳、幫、帶,讓台青在福建就業創業有家和親人的感覺,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吳家瑩立足親身經曆,深有感觸地說。

打造築夢平台

資料顯示,我省已累計培育形成國家、省、市各類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82家,入駐台資企業2795家,吸引台灣青年就業創業7000多人。

創業基地的建設,為台灣青年來閩打造了堅實的築夢平台。

為了進一步建設台灣青年創業基地,省政協常委董良瀚在代表民革福建省委會發言時建議:成立專門的創業項目立項審查和項目運作管理專家庫,在審批項目的同時,為相關項目提供後續支援與指導,及時跟蹤項目運作情況,精細化創業項目管理。

目前,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的規模集聚示範效應日益凸顯。下一步,我省将在提升現有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質效的同時,探索在鄉建鄉創等台灣青年擅長的領域搭建專業化項目平台。

台灣上趣開新團隊的張欣頤和自己的小夥伴正是在福建的創業過程中走出了一條鄉創實踐之路。台灣上趣開新團隊從2015年進駐泰甯縣杉城鎮際溪村、打造以耕讀文化為主題的美麗鄉村開始,現已服務了福建20多個村落的鄉創鄉建。團隊還舉辦“跨越海峽來鄉建,鄉村振興交流彙”,為台灣青年鄉建團隊來閩落地搭建平台。

對于包括鄉建鄉創在内的農業領域創業基地的完善,省農業農村廳在會上及時回應:下一步将持續台灣青年産業融合示範基地、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台灣高校學生農業教學實踐基地等的建設,有效拓展台灣青年在閩農業就業創業平台。

福建緻公經濟研究院院長、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授李為建議,設立一批省級台灣青年實習、就業、創業基地,積極申報新設一批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同時,改造提升團省委已建立的101台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網站,将其打造為全省服務台灣青年就業創業的一個線上基地。

拓展圓夢舞台

近年來,在就業創業管道日益順暢、平台不斷完善的基礎上,來閩台青就業結構日趨優化,職業分布更加多元,重點行業聚才效應亮眼。創意設計、教育教育訓練、IT研發、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台青創業企業蓬勃發展,傑出台青代表不斷湧現。

“建議深化先進制造業對接引才,鼓勵電子資訊、石化、精密機械等優勢領域的來閩台資企業加大招收台青力度。”

“可以發揮我省對台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包括文創旅遊在内的現代服務業台青專才。”

“新經濟領域也是支援台青來閩就業創業的一個重點。建議扶持台青創業企業圍繞跨境電商、網絡娛樂、線上醫療教育和文創等項目進行場景應用開發。”

……

從産業次元來看,支援台青在哪些領域就業創業成為本次專題協商中委員們關注的一大熱點。

以高品質發展帶動高水準就業。我省堅持在推進台青職業需求與我省産業優勢緊密結合的過程中,為他們拓展更大的圓夢舞台。

“建議完善産業結構更新,實作台青就業連續。”省政協常委吳棉國在代表緻公黨福建省委會發言時說道,“對文化創意産業、醫藥行業和電子資訊産業等優勢産業加以引導,持續拓寬台灣人才技術來閩發展的空間前景。推動我省傳統優勢産業與新興産業技術協同融合,為台青來閩就業連續性創造條件。”

有的委員則提出,從區域次元來看,可以在平潭綜合實驗區、台商投資區、自貿試驗區、台創園等重點區域,積極拓展就業崗位。同時注重發揮自貿區“雙循環”重要支點作用,依據各片區特色、優勢,歸類劃分、深度對接台灣青年職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