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實作溫室氣體減排的道路上,中國已作出良好表率。中國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并制定具體行動方案。為進一步增強中國小生的綠色低碳素養,今天,首屆“30·60”引領基礎教育綠色低碳發展論壇暨首屆“零碳小先鋒”評選活動啟動儀式在社科院小禮堂隆重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則在他的主旨演講中講到了綠色技術發展動态和趨勢并提出了“綠色計算”的概念。何院士表示,綠色計算的内涵可以具體到以下三層:采用高效、節能和低功耗的計算裝置和配套設施;在保證資訊服務可靠性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設定計算資源;保障可持續發展的低成本,低能耗的新型系統與應用;他認為,推進綠色計算、數字基礎設施或成為“減碳”的新方向。
另一位演講嘉賓,上海社科院綠色數字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則在他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這一目标的提出,為我國能源高品質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但在助力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實作過程中,政府、企業、機構和個人都将發揮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随着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碳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培養一批了解碳市場相關政策、掌握碳排放核算核查技術和碳市場交易規則的人才對控排主體實作碳資産的保值增值意義重大,也将對投資機構參與碳市場産生重要加持作用。
論壇上,中國社科院綠色數字化發展研究中心零碳校園專委會進行了揭牌和聘任儀式,首屆“零碳小先鋒”評選活動同時啟動。
評選活動将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面向全國開展選拔工作,以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知識、技能為出發點,力求提升青少年綠色低碳理念、素養、行為與習慣,增強相關科學知識與技能,幫助青少年能夠更好的适應未來的零碳時代。活動的申報對象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國小、國中、高中在校生;評選活動分為國小組、國中組和高中組,包括初評和終評兩個階段。初評采用線上答題的方式進行,終評采用評審委員會專家線下面試與零碳發明小創造相結合的混合模式進行,初評階段每個組别的前30名選手有資格參加終評。終評階段将于2022年1月29日啟動,最終,評審委員會在每個組别中個評選出10名“零碳小先鋒”。
首屆“30·60”引領基礎教育綠色低碳發展論壇的成功召開标志着上海各界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将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知識和技能盡早灌輸給中國小生,增強中國小生的綠色低碳素養,把握未來的生存發展能力,助力上海乃至全國如期實作碳達峰、碳中和。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劉康霞
編輯:李書娥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