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11日,伊拉克巴格達,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的支援者歡慶選舉勝利。圖/IC photo
據伊拉克通訊社10月12日報道,伊拉克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出爐。什葉派宗教領袖穆克塔達·薩德爾上司的“薩德爾運動”獲得73個席位,比2018年大選時增加19席,獲得優先組閣權。
伊拉克的政治體系,是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争後确立的。這是一種配額制式的制度,一般總理由什葉派擔任,議會議長由遜尼派擔任,總統由庫爾德人擔任。
由什葉派政治團體組閣本來是慣例,但薩德爾是伊拉克著名的反美強人。而18年後,由“反美鬥士”掌控了美國主導建立的伊拉克政治體系,也實在是有些戲劇性。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6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行人從國民議會候選人的競選海報前走過。圖/新華社
長期與美軍作戰
美國曾多次聲稱要殺死薩德爾
穆克塔達·薩德爾出身于伊拉克最有影響力的什葉派家庭。他的家族是早年從黎巴嫩遷到伊拉克的。他的父親是什葉派宗教領袖,叔叔是當時的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好朋友。薩德爾的父親、叔叔和兩個兄弟,都因反對伊拉克強人薩達姆的統治遇害。
盡管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争後讓薩達姆上了絞刑架,等于給薩德爾報了家仇,但薩德爾是個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什葉派領袖,他反對一切外來勢力侵入伊拉克。
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伊拉克政府軍被解散,大批官兵流離失所,薩德爾借機建立了“邁赫迪軍”,與美英聯軍周旋作戰。
“邁赫迪軍”有時也與其他民兵武裝組織争奪地盤,鼎盛時期人數達到6萬,被美國五角大樓評價為伊拉克“最危險的武裝力量”。為此,美國曾多次聲稱要殺死薩德爾,薩德爾也曾受傷。
2008年後,薩德爾将“邁赫迪軍”改組為“和平衛士團”,在打擊ISIS的同時,也與美軍不斷發生摩擦。從2003年到2011年,薩德爾與美軍時打時談,斷斷續續打了8年仗。
“和平衛士團”于2017年解散,而這個時候的薩德爾已經從什葉派領袖上升為伊拉克政壇炙手可熱的人物,轉而搞“議會政治”了。他手中的牌就是 “薩德爾運動”。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8日,伊拉克安全人員在巴格達一處投票站檢視資訊。當天,伊拉克安排境内安全人員等特殊群體選民提前進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投票。圖/新華社
無法出任總理
薩德爾更願意成為幕後操縱者
在2018年伊拉克議會選舉中,“薩德爾運動”(行走者聯盟)成為伊拉克議會最大力量。當時能與其抗衡的,隻剩下“法塔赫聯盟”。
“法塔赫聯盟”和“薩德爾運動”都是什葉派團體,共同點是都反美。但是,“法塔赫聯盟”同時主張親伊朗。
2020年1月,負責串聯伊朗、伊拉克、葉門、黎巴嫩、叙利亞“什葉派之弧”的伊朗革命衛隊進階指揮官蘇萊曼尼被美軍無人機襲殺後,就是“法塔赫聯盟”推動伊拉克議會通過決議,要求美軍全部撤離。
薩德爾家族雖然與伊朗有淵源,薩德爾本人也曾在伊朗居住多年,還時常去伊朗活動,但相對于“法塔赫聯盟”,薩德爾對伊朗勢力也很謹慎。是以,2018年時,伊朗公開表态反對薩德爾上台。
今年的伊拉克議會選舉,薩德爾沒有競選議員,當然,這對他來說也沒有必要。是以,按照伊拉克選舉法,他将無法出任伊拉克總理。
但實際上,放棄這個位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薩德爾在各政治團體合縱連橫,成為實質上的操縱者。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10日,伊拉克選民在巴格達參加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投票。圖/新華社
如果組閣成功
薩德爾會讓拜登政府面臨新難題
在此次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後,薩德爾發表了講話。講話既說明了他的實際權力,也說明了他的政治願景。
薩德爾稱,歡迎一切外國使團,但他們不能幹涉伊拉克的内政。
薩德爾還表示,從現在開始,一切武器必須收歸國家,除國家使命外,任何人不得使用武器,即便是自稱抵抗力量者也一樣。伊拉克政府和黨派将不再控制财政與其他資源,應當由群眾共同享有。
這些目标并不容易實作。伊拉克有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同一民族同一宗教下又有不同派别,其中的利益格局很難平衡。薩德爾面臨的難題很多。
而如果以“薩德爾運動”為主的聯合政府組建成功,拜登就将面對一個比之前的伊拉克政府強硬得多的對手。
目前,美軍在伊拉克有15個軍事基地,約有2500美軍駐紮。今年7月,拜登宣布将在年底前完成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但并沒有提及撤軍——顯然,拜登是想繼續占據伊拉克美軍基地,對“什葉派之弧”保持威懾。
此前的阿富汗撤軍,已讓拜登政府大丢顔面,如果薩德爾在駐伊美軍上秉持過去的嚴厲立場,美國又将有何動作?這是下一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