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7年的某天,一支戒備等級極高的車隊緩緩開進我國某飛彈基地,盡管該飛彈基地事先得到了通知,但從車隊中下來一名外國人後,就直接令飛彈基地的多名專家和将領驚呆了,畢竟如此重要軍事基地竟然會有外國人出現,但随即這份驚訝就消失不見,那麼我國的飛彈基地為何會迎來一名“神秘”的外國人呢?其實這就要跟當時國際局勢聯系在一起,在1980年的時候,中東局勢十分動蕩,伊朗和以色列一直對沙特的石油虎視眈眈,并且伊朗還公然使用飛彈将沙特的油輪給炸毀,緻使伊朗和沙特的關系一度緊張。事後雖然沙特空軍出動戰機與伊朗空軍對峙,但當時的沙特苦于手中沒有大殺器,根本不敢正面與伊朗叫闆,是以這也是我國軍事基地出現外國人的原因。

由于沙特與伊朗的關系勢同水火,雙方開戰也隻差一根導火索,這個時候沙特法赫德國王内心就無比煎熬,迫切需求能夠抗衡伊朗的大殺器。随後沙特法赫德國王就下定決心,開始私底下準備從全球範圍内購買射程超過200公裡的戰術飛彈。因為當時沙特與美國的關系良好,是以沙特的第一站就是美國,并直接向美國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從美國購買長矛飛彈,但遺憾的就是,美國直接拒絕了沙特的要求,并表示如果沙特真遭到了打擊,美國可以出兵協助沙特,是以很顯然沙特在美國碰了釘子。随即沙特又将目光轉向歐洲盟友,歐洲盟友比美國大方, 相繼與沙特達成了180億美元的軍售合同,其中包括各類型戰機、短程飛彈和其他武器,随着這解決了沙特的燃眉之急,可是沙特法赫德國王依舊覺得手中沒有鎮國的大殺器,正在沙特法赫德國王苦惱之際,當時的沙特防空軍司令蘇爾坦親王向國王推薦了當時尚未和沙特建交的中國。
面對以色列和伊朗的雙重威脅,沙特法赫德國王意識到不能再繼續等下去了,于是沙特法赫德國王直接派出蘇爾坦親王秘密與我國接觸,并且背着巨大的政治壓力和經濟壓力開始與我國進行談判。在1986年12月的時候,我國副總參謀長曹剛川中将就與蘇爾坦親王開始進行了初步談判,在這次談判中雙方草拟出了一份秘密代号為“隼”的項目提綱,而代号為“隼”正是我國自研的東風-3型飛彈。
由于當時全世界誰也沒出售過戰略飛彈,在價格方面一直都屬于空白,按照當時我國高層的訓示來看,單枚東風-3飛彈售價不得低于1000萬人民币。雖然我國已經給出了範圍,但是我國的談判代表在面對沙特蘇爾坦親王也有些不知所措,在現場就隻豎起了一根指頭,結果沙特蘇爾坦親王直接現場同意“一億就一億”,并随即表示沙特需要訂購35枚東風-3飛彈。更讓我國的代表震驚的就是,别人沙特壓根用的根本不是人民币而是美元,并且還表示可以一次性現金支付。
要知道,在1986年那個時代,我國總的外匯存底也不過才20.7億美元,并且1986和1987連續兩年外彙更是有所下降,是以對于35億美元的訂單足以令我國有些應接不暇。事實上,在那種談判情況下,我國能與沙特談出35億美元飛彈軍售合同,不僅是需要極高的膽魄,同時很大程度上還有一份運氣的存在。當我國與沙特成功簽下軍售合同後,我國就相繼開始對沙特實施技術指導,并且第一個飛彈基地就選擇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西南将近560公裡處的蘇萊伊勒。
時間來到1990年8月,伊朗開始大舉進攻科威特,随後科威特就全境淪陷,而且這時候伊朗大軍打開劍指沙特東部領土,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沙特飛彈部隊緊急啟動了蘇萊伊勒基地的戰備程式,并且沙特将電視台畫面公開對外展示,我國的 東風-3飛彈身影也是首次出現了在全世界的眼中,在東風-3飛彈震懾下,伊朗在權衡利弊情況後,也隻能選擇了退兵,後來沙特在我國東風-3飛彈的保護下,也接着迎來了将近30年的和平,是以伊朗的35億美元可謂是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