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坦克的懸挂系統:克裡斯蒂簡單粗暴,德軍的扭杆工藝複雜

坦克工藝的精髓,除了裝甲和火炮外,連接配接負重輪和車體的懸挂系統也非常關鍵。它們起到的作用,是支撐車體,減輕坦克在越野時引發的巨大震動,保證坦克火炮射擊時的穩定性。懸挂系統的好壞,直接關系着坦克的品質。

二戰坦克的懸挂系統:克裡斯蒂簡單粗暴,德軍的扭杆工藝複雜

我們接下來就以蘇德坦克為例子,看一下二戰期間坦克的主流懸挂裝置。蘇軍的T-34,采用的懸挂系統就是著名的克裡斯蒂懸挂。這一懸挂系統的發明者是克裡斯蒂,來自美利堅。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擁有獨立的大負重輪,這個負重輪和彈簧的組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減震效果。

二戰坦克的懸挂系統:克裡斯蒂簡單粗暴,德軍的扭杆工藝複雜

蘇軍在使用克裡斯蒂懸挂的過程中,還對它進行了改進,将獨立負重輪的輪軸進行了固定處理,輪軸圍繞固定點可以自由轉動,在另一端配備有螺旋彈簧裝置,這樣的話,T -34的負重輪就算碰到障礙物,也能保證負重輪的安全。這種懸挂裝置非常可靠,而且工藝簡單,很受蘇軍的喜歡。

要說克裡斯蒂懸挂的缺點,那就是彈簧數量較多,占據了相當一部分空間,而且缺乏專門的減震器。相比之下,德意志坦克在二戰中後期所使用的主力懸挂系統,采用了傳說中的扭杆工藝。

二戰坦克的懸挂系統:克裡斯蒂簡單粗暴,德軍的扭杆工藝複雜

以德軍的四号坦克為例,這款任勞任怨的軍馬,竟然有16個負重輪,左右兩側各8個。在彈簧裝置的配置設定上也非常合理,各組負重輪之間互相配合,讓坦克具備更強的穩定性。貫穿這些負重輪的,是一根扭力杆,它連接配接了所有的負重輪,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螺旋運動,利用彈力幫助整個坦克車體的負重輪互相配合。

二戰坦克的懸挂系統:克裡斯蒂簡單粗暴,德軍的扭杆工藝複雜

這不愧是來自保時捷的設計,扭杆工藝也是德意志人的嚴謹态度的展現。但在複雜的戰場上,扭杆工藝的問題就在于過于複雜,增加了後方坦克維修人員的工作量。大家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