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四号作戰”損失慘重的噩耗進一步堅定了山下的信念:“萊特完了!”但他又不能公開違抗寺内和東京的指令,隻好在11月15日緻電鈴木:“第三十五軍将盡力消滅萊特之敵,其最低目标是阻止敵人使用島上機場。如果發生不能再運出部隊的情況,呂宋将成為菲律賓諸島今後各戰役的主要戰場。”
對山下模棱兩可的指令,鈴木感到無所适從。但他知道,目前必須不惜一切守住“斷頸嶺”,否則美軍就會沿二号公路大舉南下,威脅到大後方奧爾莫克港的安全。他指令第一師團發起反攻,對此片岡隻能報以苦笑。美軍的攻勢一浪高過一浪,他連守住現有陣地都異常困難,何談反攻?11月19日,他指令揚田虎己大佐第一聯隊冒雨從皮納山趕來,協助防守利蒙山主陣地。為對付美軍坦克和火焰噴射器,日軍将陣地周圍的草木用汽油點燃化為火場作為阻礙,而後居高臨下封鎖穿過山脊的公路。美軍集中250門火炮猛轟第一聯隊陣地,日軍隻能以僅有的36門炮發起還擊。第一師團不愧為精銳之師,他們将小股美軍放入陣地,後續部隊則憑借地形和精準火力攔截,而後以白刃戰殲滅入甕的美軍。雖然克魯格連連下達催促令,但是美軍的進攻始終無法取得重大突破。
與死亡相比,更令守嶺日軍士兵難以忍受的是缺水缺輛。幸好近期不斷下雨,他們才可以用雨水滋潤一下幹渴的喉嚨。登島時帶的少許幹糧早已吃完,在洞裡蹲着的安田中隊八個人隻能分吃一個米飯團。天黑之後,安田中尉率三個分隊長爬上山頂。山那邊的半山腰裡,美國人正在開飯,随風飄來的陣陣香味讓人更加饑餓難耐。安田提議派兩名士兵去幹掉敵人,搶奪食物,立即得到了三個分隊長的一緻贊同。

兩名士兵被派去執行這項艱巨的任務,其他人整晚都在焦急等待。他們聽到遠方傳來了手榴彈的爆炸聲和機槍的射擊聲,認為兩個戰友一定被打死了。但天亮時,那兩名士兵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大包戰利品。兩人在黑暗中伏擊了一個美軍機槍陣地,把能找到的東西都兜了回來。可惜他們搶到的隻是幾箱自己的武器無法使用的子彈和幾罐香煙,急需的食物一點兒都沒。一名日軍士兵點燃了一支美國香煙。“啊,我連煙是啥味道都忘記了,”他深深地了吸了一口說,“頭隻發暈。”
分隊長神子清——他入伍前是一名國小教師——所在的中隊總共隻剩下幾個人,他已火線接替戰死的八尋中尉出任中隊長。一次在擴大掩體時,神子發現了一條蜥蜴,便立即縱身撲了過去。但那蜥蜴爬得很快,瞬間消失在石縫之中。幾名同伴聽說後異常興奮,大家一起圍追堵截,終于從石縫裡摳出了那條蜥蜴。有人把它的皮剝掉,用匕首切成幾段後裝在飯盒裡煮。大家一人分到了一小段,吃完後都覺得身上又有了力氣,好像吃了興奮劑一般。
就在第一、第五十七聯隊血戰“斷頸嶺”的同時,日軍第四十九聯隊已于11月14日登上了552高地。聯隊長小浦次郎大佐決定執行原定的突襲計劃,率部北上于18日突襲了卡裡加拉後方一處據點。美軍未曾料到疲于應付的日軍竟然會發動側翼攻勢,頓時陷入一片混亂。日軍第一大隊在卡博欽以西撕開了美軍防線,當場肉搏殺死100多名美軍,還摧毀了一處炮兵陣地。大量美軍士兵和後勤人員逃入叢林,有人甚至跳海逃生被驅逐艦接走。戰至20日,美軍公開承認損失兵力逾400人。
11月21日,片岡指令小浦攻擊利蒙山美軍主力側後,策應師團主力的正面作戰。激戰多日的第四十九聯隊已成強弩之末,他們很快遭到美軍優勢兵力的瘋狂反撲,于30日丢失了552高地。小浦于當夜發起夜襲重新奪回高地,但他很快接到了片岡快速馳援的指令。在留下130名士兵遲滞美軍的進攻之後,小浦率聯隊主力迅速向師團司令部方向轉移。當他們12月7日與片岡彙合時,隻剩官兵353人。
美軍向“斷頸嶺”投入了更多坦克、重炮和火焰噴射器,日軍的頹勢愈發明顯,第五十七聯隊減員到不足400人。11月23日,美軍第三十二師——他們在11月16日替下了筋疲力盡的第二十四師——第一二八團突破天險進入利蒙,持續三周的“斷頸嶺”血戰以美軍取勝而告終。此戰美軍傷亡超過1500人,日軍損失約5250人,圍繞“斷頸嶺”的戰鬥是以成為萊特島軍事行動中最血腥的沖突。25日,片岡下令殘部在利蒙以南二号公路附近集合,試圖拖住美軍,待第二十六師團主力到達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但在登陸中損失了所有重武器的第二十六師團注定是指望不上的。就在“斷頸嶺”之戰激烈進行的同時,在南路,美軍第七步兵師通過那條日本人認為不可通行的小路穿過島嶼,朝北向日軍大後方奧爾莫克港攻擊前進。在布魯恩地區,他們遭到了日軍第十六師團殘部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美國人的援軍似乎永遠無窮無盡,握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他們可以任意選擇地點登陸。11月22日,麥克阿瑟在南線投入了第十一空降師的兩個團。牧野殘部隻有不到3000人,武器裝備損毀殆盡,補給斷絕,根本擋不住美軍兩個師的迅猛攻勢,隻好遁向布魯恩以西山區展開遊擊作戰。
守島部隊壓力日增。11月23日,日軍再次鼓足勇氣發起了“多五次作戰”,向島上運送補給彈藥。第一零一号、第一四一号、第一六零号組成第一船隊在海防艦第四十六号護航下從馬尼拉出發,24日遭美機空襲,3艘運輸船全部沉沒,第四十六号海防艦25日返航途中被美軍炸沉。由第六号、第九号、第十号運輸艦組成的第二船隊在“竹”号驅逐艦護航下從馬尼拉出航,25日遭美軍空襲,第六号和第十号沉沒,第九号和“竹”号受傷返航。“多五次作戰”完全失敗。
應麥克阿瑟和金凱德的強烈要求,11月25日淩晨,哈爾西率第三十八特混艦隊第二大隊和第三大隊再次來到菲律賓以東海域,對呂宋島周邊日軍目标實施打擊。當天下午,在萊特灣海戰中死裡逃生的“熊野”号重巡洋艦遭到“提康德羅加”号8架戰鬥機、3架俯沖轟炸機和9架魚雷機的聯合攻擊,被命中4顆炸彈、5條魚雷後沉沒于達索爾灣。
日軍立即展開反擊,由8架特攻機、6架護航機組成的“吉野隊”攻擊了美軍特混艦隊。博根第二大隊——哈爾西旗艦“紐澤西”号也在其中——率先遭到攻擊。1架日機向“漢考克”号俯沖,航母防空炮火恰好在頭頂将其擊落,日機機翼殘骸撞毀了一門20毫米炮。2架特攻機向“獨立”号發起攻擊。其中1架一頭紮在飛行甲闆上,爆炸将甲闆撕開一個大洞并誘發大火。另一架飛機幾乎平行撞在甲闆上,燃燒的碎片四處散落引發了更多火災,它攜帶的那顆炸彈從破洞掉入機庫後爆炸。最倒黴的當屬“卡波特”号,兩架特攻機的聯合撞擊使這艘輕型航母甲闆和舷側都被豁開了大口子,36名水兵陣亡,16人重傷。
謝爾曼第三大隊同樣未能幸免。2架特攻機沖向“埃塞克斯”号,雖然1架被淩空打成一團火球,但另1架撞上甲闆的特攻機還是當場導緻9名水兵陣亡、6人失蹤、44人受傷,1架“複仇者”也被撞毀,連謝爾曼的住艙都燃起了大火。“無畏”号同樣被撞起火,濃煙遮住了除艦首之外的一切。燃燒的汽油沿着船舷流溢,艙室内發生了一連串爆炸。由于飛行甲闆和升降機受損,之前出擊攻敵的75架飛機無法回收,隻好飛往“埃塞克斯”号、“漢考克”号和“提康德羅加”号上臨時降落,加油後直接飛往塔克洛班簡易機場。“無畏”号上17架飛機受損,69人死亡、35人重傷。航母傷勢之重連珍珠港都維修不了,隻能回到西海岸的舊金山大修,一直到1945年3月才重返前線。
10月29日以來,日軍的神風特攻已導緻第三艦隊至少328人死亡,約90架飛機被毀,至少3艘航母必須傳回基地大修後才能重新投入戰鬥。哈爾西取消了次日的攻擊計劃:“隻在有價值的目标出現和關鍵時刻才出擊,這将保護快速航空母艦不要頻繁暴露在敵人自殺機的面前,改變這一狀況至少要等到防禦技術完善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