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汪雅雲10月27日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的日子,深圳龍崗區深圳昆侖鴻星冰上運動中心也舉辦了廣東(深圳)慶祝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天暨全民冰雪季主題活動啟動儀式作為國家體育總局迎2022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體育局局長王禹平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能借冬奧之機助力南國冰雪運動發展,打造“夏雪之都”。

廣東(深圳)慶祝北京冬奧會倒計時100天活動在深圳龍崗舉行。攝影 南都記者 黎湛均
深圳揭牌國家冰球訓練基地
當天活動主要包括廣東(深圳)慶祝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天暨全民冰雪季啟動儀式、冰上彙演及深圳龍崗國家冰球項目訓練基地揭牌儀式。其中由深圳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代為培養的中國國家女子冰球隊因為正在海外參賽,也特意從俄羅斯發來了祝福視訊。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昆侖鴻星女冰紮根廣東深圳龍崗後,龍崗區已經引辦了大陸冰球聯賽、俄羅斯女子冰球聯賽、亞太冰壺錦标賽等一系列國際賽事活動,成為全國冰上高端賽事最密集的城區之一,同時女冰隊也在2020年為深圳帶回了一座國際賽事冠軍,同時也使得她們成為明年冬奧會上最被看好的熱門奪金隊伍之一。
而為了幫助國家女子冰球隊更好在當地備戰2022年冬奧會,龍崗當地也提供一塊8344.68平方米的文體用地,由深圳昆侖鴻星俱樂部投資2800多萬元,建成一座26m×60m的标準冰球氣膜館,是華南地區僅有的奧林匹克标準冰面可滿足大型冰上賽事場地要求。
深圳龍崗揭牌國家冰球項目訓練基地。攝影 南都記者 黎湛均
廣東省體育局局長王禹平在出席活動并接受采訪時就充分認可了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為粵港澳大灣區冰雪冰球氛圍作出的成績。他表示随着深圳龍崗國家冰球項目訓練基地落成、2021粵港澳大灣區滑雪挑戰賽陸續結賽,更多的系列主題冰雪活動将陸續到來。“在近奧運之年我們共同激情冰雪,助力冬奧,同時也期待在後奧運時代,南國之城能繼續打造‘夏雪之都’。”
他也指出事實上現在冬奧會籌備過程中已經有很多廣東元素得以展現,例如吉祥物冰墩墩的設計者是來自廣東美院的團隊,同時還有很多廣東企業參與到冬奧會硬體建設工程裡,包括廣東企業萬科集團就參與了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工程建設并牽頭負責延慶冬奧賽區賽後營運。同時萬科集團也是中國國家冰球隊官方合作夥伴,助力男子冰球隊首次參與冬奧會,并為其他滑雪項目國家訓練隊、冬奧賽區技術人員和志願者提供訓練服務。
廣東本土也能培養出冰雪冠軍
體育競技方面,據悉廣東省内目前有近20多家專業從事冰雪運動項目的俱樂部,而有望取得明年北京冬奧會參賽資格的廣東籍運動員也有20多名,除了來自深圳昆侖鴻星女冰的職業球員外,包括花滑、雪橇、雪車等多個項目中都有可能出現廣東籍運動員。而記者也在采訪當日見到了三位花滑新秀,據介紹他們目前都是國内花滑青年運動員裡的佼佼者,即便有的也許還趕不上參加明年的奧運會,但他們的未來與廣東的冰雪運動發展一樣,都是被寄予長遠期待的。
18歲的彭智銘就是廣東,乃至國内花滑界近年來崛起速度最快的新星之一,作為一個湖南出生、落戶深圳的運動員,彭智明幼年曾學習過冰球,到10歲那年轉學花滑。而16歲時彭智銘就因為在中國花滑俱樂部聯賽的一個短節目裡跳出了阿克塞爾三周半的動作而引起了外界關注——當時能穩定掌握這個動作的國内現役運動員裡隻有三名國家隊級别的選手:金博洋、闫涵和張鶴,而彭智銘當時隻是一名業餘選手,卻能跳出這樣的高難度動作,一時引起了轟動,被視作是十分具有天賦的花滑運動員,連前國家隊男單選手李唐續都發微網誌感歎道:“高手在民間啊!”而彭智銘也是以被國家隊選中,成為國内體育史上也許是第一位從業餘俱樂部直接跳躍升入國家隊的運動員。
“我覺得我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提高吧。”這個腼腆的男孩告訴記者他的偶像是金博洋和張鶴,“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這兩年有縮小,但還是需要向前輩們學習。”而因為疫情使得之前的一些比賽被叫停,彭智明如果想要代表中國參加明年的冬奧會,還需要在今年年底的三項賽事裡去争取更多積分,這位已在包括亞洲青年錦标賽等多個大賽上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小夥子卻低調地表示自己并沒有太大的把握能争取到冬奧會入場券,不過“我會竭盡全力去比好每一站的”。
同他一起訓練的女子花滑選手莫同則是地道地道的東莞人,當初她是因為媽媽收到的一條10元滑冰體驗券廣告短信而第一次接觸到了花滑,并堅持練了下來。廣東省花滑隊領隊、省冰雪協會副秘書長廖志娟就還記得2017年自己帶着莫同第一次去哈爾濱參加全國青少年比賽時的情景,“那時我們廣東冰雪協會剛成立,我和莫同都是第一次來參加這樣的比賽,兩人一下飛機就被凍成了冰棍。”廖志娟笑道,到了比賽時莫同也是穿着她自己的一件小花棉襖在場邊候場,而其他一些省隊選手,特别是冰雪運動大省的選手很多都有贊助商或者定制的統一參賽服,“我後來還和她開玩笑說她特别顯眼,遠遠的看到那件小花棉襖就知道是她。”
東莞姑娘莫同是近年來湧現的00後廣東籍花滑選手。攝影 南都記者 黎湛均
相對于很多北方省份來說,廣東的冰雪項目的确是發展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速度卻是很快的,當年的小花襖已是一樁笑談,而最近的一次省内花滑青少年比賽能吸引超過200名選手報名了,其中不少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事實上明年的廣東省省運會也增加了花滑等冰雪項目。在這個夏季時間格外漫長的地方,人們卻發現冰雪運動并非是本地人不可以擅長的領域。
“其實我們廣東運動員在冰雪項目上并非是沒有競争力的,相反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優勢。”廖志娟就說道,“比如我們花滑苗子的選拔,南方人身材更纖細,動作靈動輕巧,在選拔上可能還更有優勢一點。”而除了花滑外,廖志娟還透露之前她曾領着6個孩子去北京參加總局為冰雪項目人才貯備所組織的選拔活動,結果6個孩子裡有3個都被外籍教練專家團隊看中加入了雪橇項目,“這些孩子都是我們廣東其他隊伍的,有的以前是練舉重的,有的練田徑,外教也是綜合考量,特别是身體協調性方面,他們都覺得我們這批廣東的孩子十分符合雪橇運動所需的條件,是以被選中的比例特别高,有一半被選上,甚至高過了一些北方冰雪運動大省,可見我們廣東孩子從事冰雪運動并非是沒有身體條件優勢的。”
越來越多的廣東孩子愛上冰雪運動。攝影 南都記者 黎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