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妹妹張子楓,當姐姐了!......一、認清“他人期待”和“自我認同”,撕掉自私的标簽二、表達自己的訴求,勇敢的做出決定三、組織自己的應援團,從新的角度取得新的平衡

最近有個電影要上映了:片名叫《我的姐姐》。

國民妹妹張子楓,當姐姐了!......一、認清“他人期待”和“自我認同”,撕掉自私的标簽二、表達自己的訴求,勇敢的做出決定三、組織自己的應援團,從新的角度取得新的平衡

張子楓扮演一個一心想要到北京讀研究所學生的大學生安然。她一直有一個心願:考研,去夢想的城市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父母突然離世,她多了一個素未謀面的弟弟。一句“長姐如母”,這個跟她年齡相差十多歲的弟弟突然成了她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種無力感,又是多少女孩的真是寫照。

在夢想和親情面前,這個二十出頭、不谙世事的女孩,還怎麼辦?楊嘉玲在《時光雖淺 不可辜負》中說到,每一個人在被賦予任何角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我們要學會心疼自己,不在心裡裝過多的累贅和負擔。

國民妹妹張子楓,當姐姐了!......一、認清“他人期待”和“自我認同”,撕掉自私的标簽二、表達自己的訴求,勇敢的做出決定三、組織自己的應援團,從新的角度取得新的平衡

正如安然對弟弟所說:“我的人生不是隻有你一個人啊。”

她應該怎麼做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認清“他人期待”和“自我認同”,撕掉自私的标簽</h1>

“他人期待”是别人對我們行為的看法,覺得還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自我認同”是我們對自己的認定,當達到某種條件或标準是,自己才會感到滿足或者有價值。

比如,姑姑認為安然當下的首要任務是把弟弟好好養大,而安然此刻最大的人生目标是去北京考研究所學生。姑姑的期待和安然的自我認同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當兩者有巨大落差時,相對較無權利的當事人變會面臨強烈的内在沖突。成長在東方禮儀文化裡的我們,“他人期待”往往會優先“自我認同”太多,我們會害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樣,害怕因為無法滿足别人的期待而被貼上“自私”的标簽。

忍耐也許是一條比較簡單的路,這樣可以滿足别人的期待,但也許後頭等待自己的事無盡的黑洞。比如,此刻放棄的愛情和夢想最終會成為安然一生的遺憾。再比如,長大後的弟弟,明白姐姐曾經的付出後,一生都對姐姐充滿了愧疚,甚至這種愧疚還會對他今後的小家庭産生無形的影響。

選擇堅持夢想的路上必會充滿艱辛,安然定會遭受很多的奚落和質疑。割舍必将帶來疼痛,但也許這種疼痛隻是暫時的。先找到“自我認同”,再慢慢了解“他人期待”,從中找到平衡點,才是一段健康關系的基礎。追逐夢想讓可以讓姐姐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而這種對積極面對人生的态度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弟弟。

對于我們來說,任何決定都沒有對錯之分,隻要認清自己的出發點,并為之負起全責,任何時候都可以無愧于心。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表達自己的訴求,勇敢的做出決定</h1>

當我們的選擇違背“他人期待”時,對方會因為不習慣、被拒絕而産生或大或小的情緒反應,生氣、責罵、嘲諷不可避免。失去理智、憤怒的語言就像一把利刃,會傷人無形。聲音越來越大,仿佛稍微緩和一下,錯誤的天平就會全部傾斜到自己這邊。

國民妹妹張子楓,當姐姐了!......一、認清“他人期待”和“自我認同”,撕掉自私的标簽二、表達自己的訴求,勇敢的做出決定三、組織自己的應援團,從新的角度取得新的平衡

割舍難免會有摩擦,卻不是決裂。區分自我和他人的情緒界限,不把别人的情緒當做自己的責任,不把對方的不開心歸咎在自己頭上。我們無法控制對方的反應,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說清楚。割舍家族的期待是個艱難的過程,如同經曆一場“成人分娩”般,我們必将經受一番眼淚與争執,但是最終的目的是讓大家看清彼此的差異。界限,往往是付出愛的前提。

比如安然可以跟姑媽和舅舅坐下來,跟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我并非不管弟弟,隻是現在我能力有限。我有我的夢想,一個拼了命也想實作的夢想——去北京讀研究所學生。””爸爸媽媽沒有了 ,我和弟弟更要堅強地活着。給弟弟做表率,堅持夢想、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我想這也是爸爸媽媽希望看到的。弟弟以後也有他的人生,我希望他可以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子漢。”“盡管我能力有限,但是爸爸媽媽名下還有一套房子,必要時,我們可以變賣房子,我想爸爸媽媽也不會責怪我們。”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組織自己的應援團,從新的角度取得新的平衡</h1>

關系就像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有平坦也有颠簸,颠簸中難免會有小石子跑進鞋裡。既然石頭硌腳,那就索性把鞋先脫下來,往地上敲一敲,石頭自然就能輕易拿出來,不必大費周章地換鞋。

父母去世并不代表安然和弟弟從此無依無靠,姐弟倆可以從姑媽、舅舅或者其他至親那裡獲得幫助。應援團是那些當我們覺得筋疲力盡時,張開雙臂給予我們力量的那些人,他們可以陪我們度過最煎熬的過渡期。

姑媽并非不通人性,恰恰相反,她曾經為家庭付出了一切。“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這句話道出了自己的辛酸,也道出了自己對侄女的心疼。安然可以請姑媽和舅舅做姐弟倆的應援團。

“姑媽、舅舅,你們就是我和弟弟現在最大的依靠,在我讀書期間,希望你們可以幫忙照看弟弟。我會努力完成學業,早日擔負起照顧弟弟的責任。”“如果你們有負擔,我們可以把房子買了,承擔弟弟的生活、學業開銷。讀書期間,我可以勤工儉學,自給自足應該沒問題。”

安然也可以向男友求助。“父母剛去世,弟弟還小,備考期間我想留下來陪他、照顧他。這是我作為姐姐不可回避的責任。為了兼顧學業和照顧弟弟,我可能會選擇在離家近一點的地方完成學業。我希望得到你的了解和支援。”“同時,照顧弟弟必定會影響複習,我希望得到你的幫助。”

國民妹妹張子楓,當姐姐了!......一、認清“他人期待”和“自我認同”,撕掉自私的标簽二、表達自己的訴求,勇敢的做出決定三、組織自己的應援團,從新的角度取得新的平衡

希望她在負重前行的路上要學會心疼自己。希望姐姐不隻是姐姐,更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