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0萬年前,當人類祖先南方猿開始直立行走,從森林搬到草原上,如何最好地生存就成了遠古人類祖先的一大難題。除了慢慢學習制作工具,儲存火,縫制"衣服",制作陷阱外,尋找可以避雨的庇護所已成為當時人們的首要任務,這與我們現在的情況類似。同時,人們生産力低下,智力水準低,缺乏建造耐用房屋的能力,是以選擇現在居住的地方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人類洞穴的曆史誕生并延續了數百萬年。

<h1>巴西奇怪的古老洞穴</h1>
在數百萬年的曆史程序中,古人建造和"裝飾"了大量的洞穴,其中許多洞穴由于地質構造的變化而被摧毀并永遠埋在地層的深處。不過,也有少數古代洞穴有幸被儲存下來,比較有名的是:阿爾塔米拉洞、比莫貝卡特石窟、中國山頂洞穴人遺址等。這些洞穴遺址不僅保留了古人類居住的洞穴的"原始場景",還儲存了一些壁畫,古人的化石和當時使用的工具,這些都是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
十年前,科學家在巴西亞馬遜盆地南部和東南部發現了1000多個奇怪的洞穴或隧道,寬度和深度不等,有些寬達1.5米,有些多達4米,其中最長的長約100米,洞穴從開口到終點的長度和寬度并不多, 洞穴周圍的岩石和土壤一般是光滑的。但莫名其妙的是,很多地方都有非常淩亂的劃痕。
這些劃痕幾乎沒有規律性,不像雕刻來記錄某些東西的壁畫。劃痕的深度各不相同,最深的接近10厘米,就像用鋒利的儀器雕刻一樣。起初,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劃痕是古人挖掘洞穴的遺物,随着研究的進展,這種猜測變得越來越站不住腳。
<h1>這些洞穴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手工挖掘的</h1>
在地球上,由自然作用形成的天然洞穴可分為碳酸鹽岩洞穴、石膏洞穴和岩溶作用形成的礫石洞穴、岩漿噴發後不同冷卻速率形成的玄武岩洞穴、岩石耐候性差異形成的砂岩洞穴、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花崗岩洞穴或微闆體相對位移形成的花崗岩洞穴, 等。
自然形成的洞穴,由于外力的不平衡,洞穴的結構會非常複雜,洞穴或通道的寬度,随着深度的變化會呈現出非常不同的狀态,而洞穴或通道周圍的岩石,也會受到不同的侵蝕和其他外力的影響, 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各向異性,使表面出現奇異、斑駁的土地,不均勻的形态。在巴西發現的許多洞穴,其内部結構和呈現狀态,與天然洞穴截然不同,以至于在自然條件下不可能形成這些非正常則,整潔的洞穴。
利用碳14同位素測年法,科學家們确定這些洞穴是在大約13000年前形成的。這些洞穴之是以儲存了這麼久,不僅與這裡密集穩定的岩石結構有關,而且與這裡的地質運動不是很強有關。而且,根據古人類學家的長期研究,特别是通過古DNA測序,美洲大陸的人類活動曆史隻有5萬年左右,其中南美洲較短。在大約45,000年前的第四紀冰河期,美洲大陸的古人從東亞通過冰凍的白令海峽到達美洲西北部,然後在數萬年内逐漸向南移動,直到大約13,000年前到達南美洲大陸。
是以,13,000年前,南美洲的人類祖先剛剛到達這裡,或者還沒有到達亞馬遜盆地。此外,科學家發現的洞穴,無論是寬度還是長度,似乎都太大了,其他古代人類留下的洞穴遺址都沒有與巴西的洞穴遺址相似。從當時古人的生産力水準來看,沒有能力支撐這麼大量的工程,也就是說,古人不需要挖這麼大、這麼長的洞穴,另一個根本就是沒能建造出這麼大的洞穴。
是以,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這些洞穴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人類的。那麼這些洞穴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h1>科學家給出了新的猜測</h1>
根據洞穴周圍留下的許多劃痕,加上洞穴的寬度和高度,科學家們推測這應該是一個擁有強壯四肢和鋒利爪子的古代龐然大物的遺産,最終科學家們将目光投向了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古代龐然大物1萬年前 - 地球上的松弛。
地球的懶惰曾經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大約在100萬到1萬年前就已經存在,使其成為拉丁美洲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大地懶惰屬于哺乳期平台齒麒麟的雙水土懶段,身高可達5米左右,體重可達5噸,與亞洲象相當。它的四肢非常強壯,而且四肢的前端有三個非常鋒利的爪子,像三把巨大的鋒利的刀子,可以牢牢抓住物體和食物,也可以用來高效挖掘作業,再加上它們巨大的體型,強大的力量,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挖出長長的隧道和寬闊的洞穴, 應該沒有困難。
至于為什麼地球懶得挖這些洞?科學家們還推測,整個星球大約在13,000年前處于第四紀冰河期的末期,盡管亞馬遜盆地現在是熱帶的,但溫度遠沒有今天那麼高,特别是在晚上。懶惰的大地,即使沒有天敵,但為了躲避和應對寒冷的天氣和降溫的威脅,是以就有了挖洞的做法。洞穴的寬度和高度,加上洞穴牆壁周圍"牆壁"上的劃痕,與地球懶惰的實體特征一緻,進一步證明了科學家的猜測。
随着時間的流逝,大約1萬年前,當地球的冰河時代結束,氣溫升高時,邏輯上懶惰的食物來源應該變得更加豐富,但科學家們不明白的是,就在這樣的轉機之後,地球的松弛不知何故消失了,并且沒有合理的解釋為什麼它會滅絕, 這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