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才基地,音樂搖蘭。(張貫雄)

人才基地,音樂搖蘭。

一回顧原解放軍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的輝煌曆史。

張貫雄

作者簡介:

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神劍文學藝術者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化促進會會員、中國首屆文人獎和中國當代文人典範。中國文人研究院名譽院長。

在老南京人的記憶裡,地處衛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文工團是一個讓人嫉妒羨慕恨的神秘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文工團的前身是由新四軍戰地文工團和華東野戰軍文工團組建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後,曾數次赴京參加全國全軍的文藝彙演並榮獲大獎。其中,最讓我們江蘇人引以為傲的有前歌老團長何仿老師和中國著名詞作家仼紅舉老師奉命赴京參加大型午蹈史詩《東方紅》的策劃、編排和演出任務。《東方紅》是為慶祝建國十五周年而舉行的中國最隆重最盛大的一場帶有裡程碑和标志性的國家大型文化活動。而在經過層層嚴格審查後最終入選的歌午節目中,由前歌任紅舉老師作詞的二首紅軍歌曲,《戰士想念毛澤東》和《雙雙草鞋送紅軍》作為優秀歌曲在《東方紅》中深情演唱。這也是任紅舉老師創作生涯中最輝煌的黃金歲月。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周總理及黨和國家上司人觀看了大型午蹈史詩《東方紅》,並親切接見了演職人員。同年,在北京舉行的全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軍第四屆文藝彙演,前線文工團參演的《豐收舞》等優秀曲目榮獲大獎。由當時的前線歌劇團赴京參演的歌劇《紅霞》一砲走紅,主演蔡佩瑩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後由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並出版發行。也是在這一年,由當時的解放軍前線話劇團創作表演的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引起了黨和國家上司人的深切關注,周總理親自對劇本修改和表演提出指導意見。連當時武行出身的

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也對《霓虹燈下的哨兵》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心。曾多次和該劇編導,著名作家沈西蒙等商議該劇有關亊宜。不久,由前話演出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晉京向黨和國家上司人彙報演出,親切接見了演職人員並合影留念。當時的中央媒體曾連篇累牍地對該劇的演出進行了深入報道。八一電影制片廠很快将《霓虹燈下的哨兵》搬上銀屏,拍成專題片在全國持續上映。頓時,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成了全國老百姓心中十分敬仰的人民子弟兵。扮演春妮的前話青年演員陶玉玲也是以受到周總理的特别關照,文革後特從下放的南通工廠直接調入八一廠演員劇團。可以說,六四年,對于前線文工團而言,是一個載入史冊應濃墨重彩宣揚的光輝年代。

後來,根據軍隊發展變化的形勢要求,将當時的三團(南京軍區前線歌午團、歌劇團和話劇團)整編成後來的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進入新時代發展階段,前線文工團又先後撤換成東部戰區文工團和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政治部文工團。

回顧建軍光輝曆史,不禁令人無限感慨。

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作為軍隊的一個專業文化團隊。在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人才輩出,明星閃爍。從前線走向全軍的著名文藝家,並在為全國文藝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更需要我們的文藝創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奉獻出更多更好更受中國老百姓喜愛的文藝作品,以滿足日益發展中的精神需求。

為了讓大家了解從前線走向全國的著名文藝家。現分别作一介紹,供參考。

(一)著名影視演員、原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員陶玉玲。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代表作有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電影《柳堡的故事》等。

張卓娅、從前線文工團調入總政宣傳部,其父是原前線文工團獨奏演員著名二胡演奏家張悅之女。代表作有歌曲《小草》(和夫妻王祖皆合作),《愛情湖》、《别姬》等。

王祖皆,原前線文工團創作室主任,調入解放軍總政歌劇團先後任付團長、團長。代表作有《小草》,歌劇《黨的女兒》等。

程桂蘭,原前線文工團獨唱演員。調入總政歌劇團任付團長。代表作有《太湖美》、《撥根蘆柴花》等。

賀東久,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創作室。調入解放軍總政宣傳部。代表作有《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與任紅舉合作)等。

印青,原前線文工團創作員,後調入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先後任付團長、團長,代表作有《天路》、《江山》、《望月》、《西部放歌》、《蘆花》、《把一切獻給黨》等。

範明,原前線文工團演員,借調入京,現已轉業。代表作有《炊食班的故亊》、《儒林外傳》、《金婚》等,有中國第一配角之美譽。

候勇,原前線文工團演員,後調入總政話劇團。代表作有《大宅門》、《将軍和士兵》等。現已轉業。

耿為華,原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獨唱演員,調入解放軍二炮文工團。代表作有《綠色軍衣》、《我的親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