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作品,也是女兒在國小階段,在她的強烈央求下,我陪她共讀的第一本書。沒想到我會被牢牢吸引,和孩子象朋友一樣饒有興味地讨論。
本書是作者黑柳徹子(也就是書中的小豆豆)對自己童年真實經曆的記述,語言很樸素,沒有過多的渲染,故事本身卻帶給人很大的感染和啟示。
<h1 class="pgc-h-arrow-right">新學校</h1>
剛上一年級的小豆豆,因為淘氣,好奇心強,不懂得受限制,很讓老師頭疼,常因她的幹擾而無法正常上課,就請小豆豆的媽媽“給你家小姑娘另換一個學校吧”!
小豆豆的媽媽了解了具體原因後,既了解老師的難處,也很尊重孩子的性格。回家後她沒有告訴女兒她被退學了,甚至沒有說一句責備她的話,而是用很愉快地語氣和她商量:“要不,我們去另一所學校看看吧?”
就這樣,媽媽帶着小豆豆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學校:巴學園。
一走到門口,小豆豆就感到特别新奇:巴學園的校門是由兩棵自然生長的樹組成的,圍牆也隻是在校園四周種着很多各種各樣的樹木。六輛電車靜靜停在校園裡,那就是教室。
當小豆豆帶着無數驚喜和疑問跑到校長先生的門口時,和藹可親的小林校長說:“我們說說話吧?你想說什麼都可以”。小豆豆興奮極了,滔滔不絕地講了四個小時。而校長先生一直微笑地聽着,有時問一句:“後來呢?”、“哦,原來是這樣啊”。
一個大人能耐心聽自己講這麼長時間話,這對于小豆豆是從沒有過的經曆,她一下喜歡上了校長先生。當校長先生說:“從今天起,你就是巴學園一年級的國小生了”。她高興地跳了起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課堂和午餐</h1>
在巴學園的電車教室裡,學生們可以自由選擇座位。每天早上的第一節課,老師會把一天要學習的主要内容和問題要點全部寫在黑闆上,每個孩子都可以從自己最喜歡的一門課開始學。老師在教室裡随時輔導,解答問題。這樣也能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因材施教。
如果大家在上午就把一天的學習任務都圓滿完成了,下午的時間,就由老師帶領着在校園裡散步,一邊觀察那些花草、蜜蜂、蝴蝶、大樹,一邊聽老師介紹這些事物中的趣味和奧秘。在自然中徜徉,象是自由地玩耍,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很多生物,地理等自然學科的知識。
午飯是孩子們從家裡帶來的,校長隻要求家長“請為他們準備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就可以了。吃午飯的時候,校長會親自檢查每個孩子的飯盒,如果誰隻帶了山或海的一種,就由跟在後面,兩手各拿一隻鍋的校長夫人舀出另一種的菜分給他。
這讓吃飯成了一件相當有趣的事,大家學會了更好地辨認哪些食物是生長在陸地上的,哪些是海裡的。孩子們不再挑食,也不會攀比“誰的飯菜進階,誰的菜總是很寒酸”這樣的想法。
吃飯的時候,大家圍成一個圈,先唱校長自創的歌“好好嚼啊,把吃的東西····”再開始吃。每天輪流有一個孩子要先吃完,站在中間給大家随便講點什麼,以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
就這樣,小豆豆很自然地融入了這個快樂的集體。在以前的國小,早上醒來想到要去上學時,小豆豆總要發一會兒呆,在她的潛意識裡也感到自己是被排斥的。而到了巴學園,她每天晚上都盼望着新一天的到來,并精神百倍地做好自己的事。不知不覺中,小豆豆成為了一個懂禮貌,有愛心,善于和人交往的孩子。
巴學園的音樂課是最有特色的。校長小林先生無論多忙,都會親自上課。他曾受法國作曲家和教育家道格拉斯很大的影響。并通過實踐,把韻律學很好地運用到國小教育中。
比如,校長彈鋼琴時,他教孩子們合着琴聲的節奏,身體自由搖擺走動,手足做出簡單而随意的動作。而音樂的節拍發生變化時,校長要求“你們不要立刻跟着變化”,而是要聽着三拍的節奏,再繼續做一會兒二拍的動作。這對孩子們來說有點難度,也好玩極了,不止訓練了節奏感,也鍛煉了他們的注意力。
還有一種授課方式,就是校長彈鋼琴的時候,讓孩子們趴在禮堂開闊的地闆上,各據一方,手執粉筆把音符寫下來。下課後再把地上畫滿的印記清理幹淨。這樣,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也滿足了孩子們用粉筆塗塗寫寫的願望,同時知道了要把畫上去的東西擦幹淨也是很麻煩的,這樣就不會在公共場所的牆壁上亂畫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多彩活動</h1>
小林校長能想出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拓展孩子們的視野,使他們在一些前所未有的經曆中鍛煉性格,增長能力。比如,請來農民做老師,現場教孩子們怎樣除草,翻地,撒種,施肥;晚上讓孩子們到學校的禮堂“露營”,手把手教孩子們搭帳篷;在學校的泳池不穿泳衣遊泳;甚至在暑假帶學生去郊外野炊;坐船去溫泉旅行。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還學會了獨立料理生活,并由大家分工合作來切菜做飯等。
在小豆豆的班級,隻有十名同學,其中兩名是身體有殘疾的。對患過小兒麻痹症的泰明和有侏儒症的高橋君,校長和老師都用心良苦地維護着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使他們能很泰然自如地和人相處。我們可以想得到,這樣良好的開端對于他們的一生是多麼重要啊!
巴學園别具特色的運動會,那些比賽項目幾乎都是校長自己設計的,“鑽鯉魚比賽”,“找媽媽比賽”,還有在坡度很緩的極低台階上進行全校接力賽,不僅孩子們喜歡,也帶動了家長們參與的熱情,親子互動,玩得興奮,熱烈,開心。
更不可思議的是,盡管大家都很努力,但幾乎所有比賽項目的第一名都被全校個子最矮,手腳最短的高橋君奪走了。高橋君興奮地鼻尖直冒汗,一次次地登上領獎台····
小豆豆在長大以後回憶起來,覺得這一定是校長有意設計并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他希望身體永遠不會再長的高橋君,在懷有肉體上的自卑心理以前,先不要忘記奪得第一名時的自信。
<h1 class="pgc-h-arrow-right">小豆豆的糗事一籮筐</h1>
說起小豆豆的淘氣,真是比很多男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她會在别人家纏滿鐵絲的籬笆牆上鑽進鑽出,把衣服裙子都挂成了碎條條。
曾有一次,她在校園的小路上看到地上有張報紙,想也沒想就後退幾步,腳在地上彈了一下,飛快地沖了過去,誰知那是廁所的掏口,校工忙了一半臨時有事走開,為了遮住臭氣才蓋了張報紙。結果小豆豆就掉在了齊胸深的糞池裡。
還有一次在放學路上看到一座“沙山”,她又如法炮制,飛奔過去向“山頂”一跳,可她又判斷錯了,那不是普通的沙子而是剛和好的水泥。小豆豆小小的身體連同書包全陷了進去,越掙紮越陷得深,最後隻剩下個頭露在外面,再也不敢動彈了。等天黑了媽媽找到小豆豆把她拉出來時,她看上去就像一堵牆。
盡管小豆豆常常闖禍,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媽媽從來沒有訓斥過她,校長先生也從不為學生在學校發生此類事情而請家長,都是由學校自己處理好。
不僅如此,校長先生每次見到小豆豆總是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我真的是好孩子嗎?小豆豆這樣想着,當然非常受鼓舞,她總是努力讓自己的行為更像一個好孩子。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激勵了她很多年,讓她始終記得并相信校長先生的話:我是個好孩子!
<h1 class="pgc-h-arrow-right">可敬的小林校長</h1>
讀這本書時,我在内心不停地感歎,巴學園雖然規模很小,在當時并不聞名,但它的創辦者小林宗作先生無疑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家。
他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心理,給予了他們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也給予了他們無數新鮮的嘗試,這份快樂的成長經曆對于孩子們是多麼溫馨而寶貴,并影響和受益于他們的一生啊!
而小林先生重視自然和音樂對于孩子們的熏陶,當然也是意義深遠的。書中小林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很受觸動:“過于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 !”毋庸諱言,這是我們已經看到的不幸被言中的事實了。
可惜,巴學園從創立起,隻存在了八年。戰争的陰影終于還是籠罩了這片蘊滿希望的小小樂土。在1945年的東京大空襲中,美國飛機投下的燃燒彈,使整個學校毀于一旦。
作者說:“而小林先生對孩子們的熱愛,和他對教育的熱情,比正在吞噬着學校的火焰還要巨大,還要熾熱。先生仍然充滿了信念和精力。”
戰後,小林先生在巴學園的廢墟上創辦了幼稚園,同時,又協助國立音樂大學建立保育系,并在國立音樂大學講授韻律學。但是,重新創辦理想的自己的國小這個願望,卻沒能實作,于六十九歲,帶着未竟的夢想,離開了這個世界。
<h1 class="pgc-h-arrow-right">掩卷沉思</h1>
讀完這本書,女兒鄭重向我宣布:我決定長大以後不當書法家,也不當設計插圖的人了,我要做一個象小林宗作那樣的校長,創辦一個中國的巴學園!
我笑着說:那好啊。你要好好努力!
可我心裡卻想,在中國,一個巴學園那樣的學校,恐怕隻能是存在于孩子們夢中的理想童話。即使真能有這樣的學校,有哪個家長願意把孩子送進來,放任孩子象野花小草一樣自由快樂地生長呢?那不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
在現實中,我常常看到的,想到的,是鄭淵潔的那句話——100分,把童年變成了1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