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為藝術中,1946年出生于南斯拉夫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絕對位列榜首,她的作品“韻律(Rhythm)”系列帶給了觀衆諸多震撼。

然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阿布拉莫維奇于1974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的“韻律0”,參與其行為藝術的觀衆都展示出了自己的黑暗面,沒有一個人在阿布拉莫維奇身體麻痹期間給予擁有,隻有暴徒的狂歡,該作品也是以成為了人類學、倫理學、心理學等諸多學術方面的經典範本。
行為藝術的曆史并不漫長,興起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它可以稱作是一種藝術表演,包含時間、地點、行為藝術者的身體,以及觀衆的交流。
小野洋子于1933年2月出生在日本,是一個在貴族家庭成長的姑娘,她的先祖是日本戰國時期九州柳川大名立花宗茂的重臣,20世紀50年代中期,小野洋子與作曲家一柳慧在紐約結了婚,婚後小野洋子很快活躍于美國前衛藝術圈。
小野洋子最為出名的行為作品是《切片》,此作品她表演過多次,第一次是在1964年,于美國卡耐基誦廳進行了自己的行為藝術:小野洋子跪在剪刀前,任現場觀衆處置,然後她的衣服被剪成了碎片。
結束時小野洋子感到很崩潰,因為她從小是在日本長大,這樣的體驗對她來說是非常刺激的,并且在表演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名觀衆在乎小野洋子的感受,這也讓她感到非常累。
但小野洋子似乎對作品《切片》情有獨鐘,是以在1966年,小野洋子在英國倫敦進行了她的第二次表演,并且在表演前講到:“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裡;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于一張明信片,并請将這碎片送給任一個你愛的人。”
同樣的,即使是換了一群觀衆,還是沒有人顧及小野洋子的感受,不過小野洋子在這次的表演中與搖滾樂隊“披頭士”成員約翰·列侬相識,1969年3月,小野洋子與約翰·列侬結了婚——這位“披頭士樂隊”中第一個吸毒的男人。
第二年“披頭士樂隊”就解散了,在此之前約翰·列侬和另一位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互相指責對方的妻子過分介入樂隊的事務,樂隊解散後,小野洋子也受到了許多歌迷的指責,被視作導緻披頭士最終解散的罪魁禍首。
1980年12月8日晚,約翰·列侬在達科塔大廈門前被歌迷馬克·查普曼所射殺,小野洋子成了音樂圈的第一寡婦,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但小野洋子始終沒有退出大衆的視野。
2003年,已經70歲的小野洋子在法國巴黎再一次表演了《切片》,還是那一句:“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裡;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于一張明信片,并請将這碎片送給任一個你愛的人。”
整個表演過程一如最初,誰會想着為小野洋子披上一件衣服?但也許小野洋子也并不在乎,她是一個有些浪漫的人,是以她在各個地方都表演了這一作品。
小野洋子對作品《切片》的解釋則是“just take”,意圖喚起女性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