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行業建設中最緊急而重要的事項之一,是要解決知識生産和專業人才培養問題。這一專業化的成長對改變中國公益的行業生态至關重要。
在曆經疫情洗禮,又一批滿懷公益情懷的同學在此艱難而充滿希望的時刻,将加入到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國際慈善管理EMP十五期的學習中,投身中國公益事業的浪潮裡。新同學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分布在24個城市;有接近一半來自商業領域,一半多來自公益行業。
對于每一個加入者,當公益成為生命的一種追求狀态,這樣的狀态對于每個人的事業和人生來說,就可以像蘇格拉底所說,“是一種經過審視的人生”。
“打開眼界,以更好的位置看待行業”
——黃毅,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秘書長
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并以志願者身份前往貴州山區開展志願活動。從那時起我開始慢慢了解西南山區的教育狀況和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參與公益的初心其實很簡單,就是覺得戈友基金會在教育公益領域内所做的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并且是當地真正需要的。能在偏遠地區長期紮根教育事業的人,本身就值得尊敬,能為這個群體做些事情,是值得驕傲的。志願者的經曆讓我覺得在公益領域有很多的事情可做。2017年我放下原來的工作,以全職身份進入戈友基金會,負責基金會籌款和對外合作。
戈友基金會誕生于一個企業家文化賽事活動平台——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創始人、理事、志願者和捐贈人都是各自領域内的優秀代表。在與商學院和戈友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受到這個群體對公益的熱情,迫切地希望回饋社會。
作為戈友基金會的秘書長,我希望能将戈友基金會打造成一個服務于商學院和企業家群體的平台型基金會,為商學院提供專業的公益咨詢服務,成立各商學院校友組織的慈善基金管理平台,與這個群體一起更好的回饋社會。但前行的路上,我覺得自己的眼界還是比較窄。在我看到深圳國際公益學院EMP課程的設定後,覺得學習能夠使我不斷地拓寬視野,提高自己的管理水準,了解更多公益領域内新的趨勢和行業動态。自己可以站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去看待這個行業。
選擇入讀深圳國際公益學院EMP,是希望能夠學習到更加系統和專業化的公益組織管理知識,并運用到所在組織,讓組織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傳承價值,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組織,并在全球範圍内提升我們組織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