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作者:講解員小秦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化妝間的芭蕾舞演員》齊内達·塞萊布裡阿庫娃(Zinaida Serebriakova)1923年

繪畫與芭蕾有什麼關系?實際上,自打芭蕾誕生起,熱衷于描繪芭蕾舞的畫家們并不少見。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畢竟,人體一直是藝術的重要表現對象,芭蕾更是空間與時間的藝術:它既是凝固的畫作,又是舞動的音符。這樣獨特的體驗自然會為藝術家們插上幻想的翅膀,用繪畫作品來為觀衆們再度體驗芭蕾的美。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關則駒芭蕾舞作品

當然,描繪芭蕾的标志性人物,莫過于法國畫家德加。

德加有句名言: “藝術不是你所看到的,而是藝術家想讓你看到的。”

如果單從德加的畫而言,他确實表達了他想讓你看到的:并不是那些芭蕾舞少女們姣好的面容、也甚少出現這些精靈們在舞台上靈動的姿态,雖然他是芭蕾舞這一題材最為知名的藝術家,但在他的畫作中,其實沒有我們腦海中常見的芭蕾舞女演員:高貴、典雅、優美。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德加筆下的芭蕾舞女

他的畫,更像是一個人誤闖入背景時所見到的那一個個的瞬間:芭蕾舞少女們的日常生活、年複一年的彩排、訓練——舞劇院的人生百态。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倒不如說這就是真實的曆史:因為在19世紀中葉,芭蕾舞女們遠不如今天這般光鮮亮麗,但凡家庭殷實一點,都不會讓子女靠抛頭露面為業,以至于在當時的一項記載中提到,歌劇院每年新招的女學員裡,有一半以上是沒有父親的,而母親通常靠洗衣這些零工維持生存。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是以,德加畫中的姑娘們大多來自社會的底層,現實生活中的她們稍有不慎碰到命運的波折,常常就會淪為妓女,這些脆弱而堅強的少女們,成就了德加的藝術生涯,他在幾十年如一日的為她們描繪了千幅姿态各異的作品。

以至于将自己一位畫家的生命,與芭蕾舞牢牢地捆綁在一起。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Misty Copeland模仿德加作品

像前陣子美國芭蕾舞劇院首席舞者Misty Copeland,就模仿了德加的畫拍攝了一批作品,足見德加畫作影響力之大。

當然,今天要借藝術家們的作品,簡單講下芭蕾舞的曆史——亦或者相反,那些記錄芭蕾舞曆史的圖像,到底都是由藝術家所創作。

畢竟曆史上喜歡畫芭蕾舞者的,遠不止德加一位。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德加芭蕾舞題材作品

芭蕾舞是如何誕生的?其實跟繪畫藝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畢竟兩者的閱聽人在一開始都是文人貴族商賈們:在15世紀,意大利宮廷裡,誕生了在宴會間歇表演的舞蹈形式“席間芭蕾”。

1533年時,佛羅倫薩的實際統治者,也是贊助了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文藝複興巨匠的美第奇家族,将凱瑟琳公主遠嫁到了法國,是為亨利二世的王後,這成為許多意大利藝術家奔赴法國的契機。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凱瑟琳公主

無論是畫家、亦或者是音樂家、舞蹈大師們,一邊是古典油畫在法國生根發芽,成為法國學院派繪畫的先聲,另一邊則是宮廷芭蕾大規模傳入法國,而許多繪畫藝術大師們實際上也承擔着為王公貴族設計節日舞蹈服裝、旗幟、乃至劇本特效、機械裝置等視覺藝術。

像西方古典芭蕾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舞劇,便是在這一時期誕生。

1581年,在皇後妹妹瑪格麗特的結婚慶典上,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劇《皇後喜劇芭蕾》(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誕生。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皇後喜劇芭蕾》的服裝設計,分别代表了智慧、公正、節制和勇敢

當時沒有舞台,表演就在大廳的地闆上進行,從晚上10點到淩晨4點,有上萬名觀衆觀賞了這場宏大盛典。編導者博若葉就是受聘于法國的意大利人,這一舞劇的内容以希臘神話為背景,以歌功頌德的姿态,講述了女妖西爾瑟征服了太陽神阿波羅,但卻不得不向法蘭西國下跪屈服的故事,舞劇中雜糅了戲劇、音樂、舞蹈、朗誦、雜技等,前前後後耗資500萬法郎,場面極盡奢華之能事。

“芭蕾”這個詞,也正是這一時期開始使用。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這是路易十四在《夜芭蕾》中的太陽神造型

到了路易十四執政時期,真正意義上的純粹芭蕾舞開始出現,路易十四太陽王的美譽,便是在一場芭蕾舞中誕生,那時他15歲,在舞劇《夜芭蕾》中飾演了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從此便自号“太陽王”。前前後後,他曾在26部芭蕾作品裡擔任主角,足見這位國王對舞蹈的酷愛。

路易十四對芭蕾舞走向成熟功不可沒,正是他将芭蕾舞轉變成了一種貴族時尚,甚至還創立了第一所芭蕾舞學校——法國皇家舞蹈學院。自此,原本為貴族自娛的舞蹈,逐漸開始走向專業化的表演藝術,首批專業的芭蕾舞演員也應運而生。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朗克雷芭蕾舞作品

芭蕾進入劇場以後,先後經曆了 “喜劇芭蕾” 和 “歌唱芭蕾” 階段。到了18世紀中葉,“情節舞” 相關理論日臻完善,從此徹底改變了過往芭蕾舞需要依附于戲劇和歌劇、僅僅在幕間插空表演的尴尬地位,逐漸發展成為了用舞蹈和音樂推動劇情發展,具有高度社會意義和價值的劇場藝術。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尼古拉·朗克雷(Nicolas Lancret)作品

畫家們當然也格外關注這一舞蹈藝術,像17世紀洛可可藝術名家尼古拉·朗克雷(Nicolas Lancret)便以描繪貴族們的宮廷舞會而聞名,在他筆下,記錄了一幕幕當時的芭蕾明星們在貴族郊遊時翩翩起舞助興時的瞬間。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到了19世紀初,巴黎迎來“浪漫芭蕾”的黃金時代,同時,這一時期也是繪畫藝術的天堂,歐洲大陸的大師幾乎都曾聚集于此,注重光影瞬間的印象派繪畫便是在這裡興起。當然,與其他印象派藝術家對風景的鐘愛不同,德加的作品在其中既獨樹一幟,實際上他自己對這個分類也不置可否。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咋一看德加的畫,您會發現構圖是他的獨特之處,他的畫常常會采用俯視的視角,畫面也與古典時期藝術不偏不倚、四平八穩的對稱截然不同,其中常常會有從東方藝術如浮世繪、中國畫等吸收過來的切割、遮擋帶來的的殘缺感。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再從生活的角度而言,觀看芭蕾舞,正是當時巴黎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德加本身出自巴黎的富裕家庭,是以就搞藝術而言,他并不需要太過于糾結市場的需求有足夠的創作空間,而芭蕾舞、賽馬正是相當普遍的消遣,有錢就有觀看的權利,是以德加常常能夠以會員的身份自由闖入更衣室、觀看彩排。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早期剛開始創作舞女畫時,德加大多以普通觀衆的視角,在觀衆席上觀看,是以畫作呈現出強烈的主觀視覺感受:裁剪、短縮、光影的強烈對比、芭蕾舞演員們的瞬間姿态。到了晚年,得了眼疾的德加更關注五光十色的色彩與身體的關系,是以帶有濃烈的印象派風格。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而在芭蕾舞的另一個重鎮:俄羅斯,畫家們也同樣關注芭蕾舞的獨特美感。

18世紀初,就在法國芭蕾蓬勃發展的時候,芭蕾傳入了俄國。在18世紀的中葉,俄國成立了第一所舞蹈學校——聖彼得堡戲劇學校,在19世紀初,逐漸形成了俄羅斯芭蕾舞自己的面容——俄羅斯舞派。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謝羅夫(Serov)“芭蕾舞演員”描繪了傳奇的芭蕾舞女演員安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a)的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康斯坦丁·索莫夫“俄羅斯芭蕾舞團” 1930年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更衣室的芭蕾舞,1922年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女妖節的女妖們(Shopiniana)”,金奈達·塞裡伯裡科瓦,1924年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亞曆山大·傑拉希莫夫 “芭蕾舞演員索菲亞·戈羅菲基納的畫像”,1947年

經過百年的發展,到了20世紀初,俄國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壇中獨樹一幟,擁有自己的保留劇目、表演風格和教學體系,并開始反過來影響歐洲芭蕾的發展。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畢加索設計的芭蕾舞台布景

号稱“現代芭蕾之父”的佳吉列夫,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創立了佳吉列夫芭蕾舞團,1909年,他在巴黎與舞蹈兼編舞家福金、設計師巴克斯特在内的七十餘名舞蹈演員聯合創立了俄羅斯芭蕾舞團。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畢加索學習芭蕾

佳吉列夫本人不是芭蕾演員,也不是作曲家,但他大膽融合、改良了傳統芭蕾舞的舞台造型、音樂、編舞,并大力邀請著名畫家、設計師們參與芭蕾舞劇目的視覺效果創新,包括畢加索、馬蒂斯香奈兒、岡察諾娃、拉裡奧諾夫、安德列·博尚等藝術大師都曾為他們奉獻心力。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這其中,畢加索與芭蕾的緣分最深,1916年,他在巴黎認識了達基列夫(Diaghilev),從此走入了芭蕾的世界,他們的演出将音樂、舞蹈與舞台裝飾相結合,四部代表作品由此誕生:《巡遊》(Parade, 1916)、《三角帽》(Le Tricorne, 1919)、《普奇尼拉》(Pulcinella, 1920)和《弗拉門戈繪畫》(Cuadro Flamenco, 1924),畢加索還為《藍色火車》(Train bleu, 1924)創作了舞台帷幕。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畢加索為芭蕾舞劇《巡遊》繪制舞台布景

除此之外,他更是因芭蕾而結識了第一任妻子奧爾加·科赫洛娃(Olga Khokhlova),因而這一時期的不少作品都是以妻子為模特。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畢加索與妻子奧爾加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以奧爾加為模特的畢加索畫作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中國畫家們當然也沒有忽視芭蕾這項優雅的藝術,關則駒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筆下的芭蕾舞者們完美展現了東方女性的溫婉、優雅。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芭蕾舞閃現的詩意和流暢感,其實蘊含艱難的技巧規範和藝術表達,用畫筆将其中的美感獨特的表達出來,更是難上加難。但舞蹈,畢竟帶有天然的絕美神秘,是以,卻也在百年來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畫家們去貼近掌握的無盡渴望。

芭蕾如畫:畫家為何偏愛芭蕾舞女?

俄羅斯攝影家Mark olich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