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 9 歲足球小将賽後接受采訪時哭泣的視訊火了。視訊的主人公名叫張董,他是浙江省甯波市孫文英國小足球隊的隊長,在堅持訓練和比賽 4 年後,他的球隊終于在甯波市海曙區國小生足球賽中奪冠了,賽後接受采訪時,張董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這一幕感動了不少網友,大家在為這位足球少年點贊加油的同時,都表示,如果多一些像張董這樣充滿對勝利渴望的足球小将,中國足球未來可期。

張董的淚水為什麼能打動人?首先是因為他持之以恒、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根據國内媒體的報道,張董一周訓練 6 次從不間斷,至今已堅持了 4 年,而在去年的聯賽中,張董因為受傷被中途換下,他所在的校隊僅拿到第四名,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在一年後和隊友們一起拿到了冠軍。在小小年紀便經曆磨煉和挫折,可貴的是,張董并沒有被困難擊倒,而是咬牙堅持下來,最終赢得了桂冠,看着鏡頭裡哭得 “皺皺巴巴” 的張董,很多成年人都被他這股頑強不認輸的勁頭深深折服。
其次,張董的故事,對于目前正處于低谷期的中國足球來說,猶如雪中送炭,能起到正向的激勵作用。國足 12 強賽出線形勢岌岌可危,尚未确定主帥的中國女足也必将經曆重建,一些俱樂部出現生存危機,令本就并不牢固的職業聯賽體系變得更加脆弱……中國足球生态環境的整體惡化,勢必也會影響到青訓層面,如果将來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那麼中國足球的未來仍然難見曙光。此時,張董這樣一個 9 歲足球少年的出現,令很多人為之一振,大家似乎從這個執着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中國足球未來的希望。
張董的淚水也令人聯想到了 4 年前火遍全網的一條名為 “足球小隊長輸球後在場邊痛哭 ” 的視訊,這段視訊源自北京電視台制作的關于 “百隊杯” 的專題報道。在 U9 年齡段的一場比賽中,首次參賽的團隊之星隊屬于零基礎的球隊,結果在首場比賽僅踢了半場球就以大比分落後于對手。半場休息時,作為隊裡唯一會踢球的孩子,小隊長哭得很傷心,并用一句 “ 三個傻子跟我一起踢 ” 表達了自己心中的不滿。在很多網友看來,中國足球最缺的就是這個小隊長的廉恥心和求勝欲,但也有人認為,足球教育跑偏了,看重勝負固然重要,而從小培養孩子團結友善互助的精神同樣重要,畢竟,足球是一項集體運動。
與“百隊杯”上的小隊長想比,四年後,甯波 9 歲足球少年張董接受采訪時的表達并沒有引起任何的争議,他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同時也感謝了學校和家長的鼓勵。不過,張董那句“很累”,還是讓人感受到了他平時訓練時的辛苦和不易。
應該将青少年足球形塑成什麼模樣,才最有助于中國足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目前令中國足球從業者非常困惑的一個問題,一方面,我國已經建構形成了 “特色學校+高校高水準足球運動隊+試點縣(區)+改革試驗區+‘滿天星’訓練營” 這樣一個 “五位一體” 的校園足球立體推進格局,足球場地、足球課程、足球訓練營、各種校内聯賽、邀請賽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根據國際足聯官方統計數字顯示,我國的足球人口目前已增至 2600 萬人,排名世界第一。
圖檔來源:新華社
但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向職業球員邁進的過程中,轉化率和成材率卻并不高。盡管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很有想法,但受制于基層教練水準參差不齊以及與體育部門之間辦賽等方面存在的沖突和沖突,目前來看,整體競技水準依舊有限。而職業俱樂部的青訓體系又不太重視體教融合,走精英化路線的他們本身淘汰率就高,被選中的孩子由于文化課時間被大量擠占,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獨立判斷能力和創造力,再加之被定義為國内最高水準青少年足球賽事的青超聯賽因疫情受到影響,青訓球員缺乏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很多青年才俊帶着為了多踢比賽多鍛煉的目的去踢中乙甚至中冠,而他們中的很多人似乎也更加渴望穩定的收入,早已失去了奔向頂級聯賽乃至出國留洋的雄心。更為可怕的是,從小被灌輸的勝負觀以及一些職業俱樂部各級梯隊中殘酷的淘汰機制,讓年輕球員形成了 “甯可不做,也不做錯” 的保守心态,每逢大賽,這些球員總是錦标思維作祟,很早便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心理抗壓能力差的他們自然也無法發揮出平日裡的訓練水準。
究竟該如何開展青少年足球,擁有百年足球積澱又在近 10 年的青訓改革中成績斐然的英格蘭足球應該比較有發言權,英足總制定的《迷你足球和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手冊》中,對于 5-10 歲的孩子究竟該如何參與足球有着詳細的闡述。在英足總供職的五人制足球講師彼得·斯特吉斯開宗明義,他寫道,“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參與甚至愛上足球。迷你足球和五人制足球的設計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一個令人興奮、令人難忘的環境,讓孩子們置身其中。我們要求所有教練首先要将小球員們當成孩子,而不是有可能擅長踢球的孩子,我們要向孩子傳遞的最重要資訊是,足球這項運動很好玩、很過瘾。”
英格蘭主帥索斯蓋特則寫道,“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希望看到孩子們通過足球這項運動提升自己玩耍和學習的能力,他們應該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嘗試各種技能并是以獲得快樂。”
而在另一本《迷你足球規則》中,則有這樣的表述,“如果孩子們想要參與足球并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他們需要做到:感受成功、積極參與比賽、學習團隊合作、了解比賽規則、培養足球技能、不管水準如何都能參與其中、鍛煉身體。”
《迷你足球規則》裡還寫道,“迷你足球沒有設定那些不切實際的期許,許多家長并不知道應該對孩子抱有怎樣的期待,是以簡單地強調比賽結果,卻忽視了孩子在比賽中的成長和表現。在當今孩子們的業餘時間都被作業填滿的時候,迷你足球提供了一些獨特的東西:這是一個适合孩子們自發組織的遊戲,在有限指導的情況下,孩子們可以盡情玩耍并享受其中,人人都可以參與。”
對于家長在孩子們參與迷你足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迷你足球規則》也做出了詳細的說明,“請記住,孩子們經常容易被那些急于求成的心态過度引導,對于初學者來說,更多的贊美和積極的暗示更為重要。研究表明,孩子們難以了解那些消極的暗示,而總能強化那些積極的暗示。積極的暗示有助于孩子們淡化比賽的結果,而更加專注于自己的表現,這樣的做的目的是減少孩子們對于失敗的擔憂和焦慮。比賽中,孩子們不是故意犯錯,我們必須接受這樣一個觀點,錯誤是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組成部分。當然,我們也要確定孩子們遵守比賽規則,最後,引導孩子們在與成年人(裁判、教練)一起工作時,要學會和他們合作,而不是作對。”
盡管言簡意赅,但英足總對于青少年足球具有指導意義的這幾本手冊卻把英格蘭足球青訓初級階段的精髓勾勒了出來,足球不止于勝負,孩子們應該享受足球的樂趣,并在其中展現自己的天賦,收獲快樂和成長。對于中國足球青訓,尤其是校園足球來說,這或許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