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同敗予曼聯的一仗,埃弗頓現時已經曆經三連敗,季初的勇态不再。一輪頹勢下,質疑聲音湧現,亦是理所當然。
前場傷停問題是左右埃弗頓戰績的一大因素,前場兩大核心哈梅斯·羅德裡格斯和裡沙利松在隊中并無替補人選(不過以兩人的能力及踢法,也難以找到能作他們替補的球員)。過去三場比賽,哈梅斯·羅德裡格斯有兩場帶傷上陣,一場則因傷避戰;裡沙利松則三場都未能上陣。後果很簡單,埃弗頓的火力直線下降,三場隻進兩球,與之前五場進14球的表現大相迳庭,加上本已不穩的防線,又焉能不陷入頹勢呢?
三場比賽中,安切洛蒂實驗了三種方式應對前場雙核傷停的問題,結果全都以失敗告終。對陣南安普頓以亞曆克斯·伊沃比代替裡沙利松,結果亞曆克斯·伊沃比成了進攻黑洞,盤射控傳扭和裡沙利松相比是兩碼子事;對陣南安普頓的下半場和對陣曼聯則以伯納德作正選,此子表現稍好,能取代裡沙利松的突破工作,但此子不擅打逆境球,身體質素與射門和裡沙利松相比也是兩碼子事。
至于最過份的實驗,當屬對陣紐卡斯爾聯的比賽,這場比賽哈梅斯·羅德裡格斯和裡沙利松同時缺陣,安切洛蒂竟大玩複古,排出4321聖誕樹陣型應戰;不過,當年的AC米蘭中場正選是皮爾洛,加圖索,馬西莫·安布羅西尼、卡卡和西多夫,今日的埃弗頓,請問又有誰人能複制以上任何一人的功能呢?結果這場比賽球隊中路大塞車,在皮爾洛位置出現的法比安·德爾菲隻懂橫傳和後傳,防守又沒什麼貢獻,成了埃弗頓的"拖油瓶";安德烈·戈麥斯位置不合,表現不佳,證明了勉強無幸福;至于吉爾維·西于爾茲松則完全不能取代哈梅斯·羅德裡格斯的功用,既不能放出關鍵傳球,又不能轉邊,出場效果隻是令中場更為塞車,前線卻長期隻有多米尼克·卡爾沃特-勒溫一人,自然孤掌難鳴矣。
這三場比賽的失利,令埃弗頓球迷更想念前場雙核,即使哈梅斯·羅德裡格斯能上場,沒有裡沙利松走位接應,加上對手的重點招呼,其在球場上的表現也不如之前幾場般亮眼。
<h1 class="pgc-h-arrow-right">轉陣乃是解決問題的良方</h1>
雖然安切洛蒂三次的實驗均以失敗告訴,但由于埃弗頓陣中根本沒有合适人選來取代哈梅斯·羅德裡格斯和裡沙利松,是以當他們受傷,或是被對手當機時,解決方法仍是隻有轉陣一途。以下兩個陣型,也許安切洛蒂在不久的将來能作實驗,減輕前場雙核的負擔。
其一是轉用三中後衛陣型,前場主要以哈梅斯·羅德裡格斯派牌,裡沙利松、多米尼克·卡爾沃特-勒溫與一對翼衛走位接應。此法能解放埃弗頓前場三子及一對翼衛,三中後衛及兩位覆寫範圍足夠廣闊的中場能使前場數人進攻時無太大後顧之憂,也能以人數減輕後防球員常犯錯和失位的問題,并增加後場出球點,使得後防及門将喬丹·皮克福德能踢得更舒服。即便哈梅斯·羅德裡格斯不在陣中,中後場在組織時也能向邊路發展,避免中路塞車的問題。
其二是大打進攻足球,以4231陣型應戰,把哈梅斯·羅德裡格斯安放在中路,一對邊鋒保證前場人員的參與度,而一對邊後衛也能拉邊,使得進攻更為立體。即使哈梅斯·羅德裡格斯不在陣中,也有亞曆克斯·伊沃比能取代之(我常覺得亞曆克斯·伊沃比現在的能力是較适合出任前腰一職)。此陣問題在于後防人員不足,中場需要更為專注于防務上,但這幾場埃弗頓中場的進攻能力令人搖頭歎息,也許專注防務會是更好的出路。
大家可能已經留意到,明明我經常強調哈梅斯·羅德裡格斯和裡沙利松是雙核,怎麼隻講哈梅斯·羅德裡格斯能怎樣被取代,卻沒提及裡沙利松呢?原因很簡單:綜觀現時埃弗頓的人手及戰術,恕我想不到有任何方式來填補他的空缺,而安切洛蒂現時也似乎是有這個煩惱。不過嘛,一位能盤、能突、能射、能防、能鋒、能翼的全能球員,當然難以取代,整個球壇也難找到級數相近而又願意加盟埃弗頓的球員。是以,安切洛蒂的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套沒有哈梅斯·羅德裡格斯和裡沙利松的"plan B",盡量減低兩人萬一缺陣的影響。當然,小編也明白,沒有此兩人的埃弗頓,實力上隻是一隊中遊球隊罷了。埃弗頓球迷隻有多祈禱,希望兩人遠離傷患,一起MEGA(Make Everton Great Again讓埃弗頓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