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作者:一加二綜合

《夏洛特煩惱》很像今年幾部在商業上頗有建樹的影片的合體——它沿用了《重返二十歲》的穿越外衣,沿襲了《港囧》中的老歌情懷,像《煎餅俠》一樣以自嘲和自黑的方式“為屌絲”代言。但它又比這幾部影片在各方面更勝一籌——它的穿越比《重返二十歲》更富荒誕的喜感,其核心手法在于颠覆式的“毀童年”,而非在溫情脈脈和嬉笑怒罵間進退失據;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它頻繁出現的經典曲目更多為叙事服務,無論是緻敬亦或颠覆,背後都有人物的處境與心态支撐,并未流于兜售情懷的堆砌;它對待屌絲或曰Loser的态度也比《煎餅俠》來得更為真切,後者本質上推銷的是“有錢便有了一切,失敗就失去了人生”的成功學,《夏》起碼是在誠摯地安撫千萬屌絲和更多樂于以屌絲自居的普通人,你既有的便是你應得的,切莫做那“他日若遂淩雲志”的登龍一夢,珍惜眼前人便是幸福。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夏洛特煩惱》很可能還是今年最引人發笑的喜劇,相較于更多搬弄了一大堆喜劇元素卻隻能令人皮笑肉不笑的同類而言,它在觸發人們的笑點上下足了功夫,這一方面要歸功于多年浸泡在劇場的導演對于觀衆的把握有着更細微的拿捏,也得益于沈騰漸趨自成一格的喜劇思維深入人心。在許多時候,人們觀看的并非夏洛,更像是春晚舞台上的郝建。《夏》的整體氣質也更接近于人們懷念已久的春晚優質獨幕喜劇。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需要強調的是,獨幕喜劇不等于現在大多數國産喜劇裡密布的段子,段子是網絡流行詞語和俏皮話的文字排列組合遊戲,而獨幕喜劇則需要仰賴吻合喜劇原則的戲劇沖突建構,以及演員到位的表演。

但這也直接導緻了影片最大的問題——雖然它用足夠多且有效的包袱確定了影院裡不斷的笑聲,但也由于過于關注每一片段細節的逗樂搞笑而讓全片的整體邏輯顯得失真。《夏洛特煩惱》的核心沖突,在于解決夏洛的人生危機(和是不是中年似乎都關系不大),但刨去實際并未發生的夢境穿越部分(也是獨幕喜劇式包袱分布最集中的部分),你會發現其實什麼問題也不曾解決,什麼也都不曾改變。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唯一改變了的,是夏洛從對自己一無是處的不滿與不甘,劇變為以阿Q式精神勝利欣然自居。夏洛這個一事無成的人依然繼續一事無成,在夢中他處境的改善也并非因為他成了一個更好的人,而是刻意地讓其它人更糟。甚至連夢裡他重獲對糟糠之妻的愛,多半還得歸因于自己現實中的記憶。也就是說,在人們笑過樂過之餘,會發現占據影片絕大部分篇幅的情節除了逗樂沒有其它意義,人物的情感與心理完全脫離了現實邏輯,即便在夢裡的段落也難以自圓其說。同是用奇幻的超現實手法假設一個“假如重來一次”的故事,好萊塢20多年前的《土撥鼠日》恰可與之形成一個對照,後者的劇設同樣荒誕離奇,讓人忍俊不禁,但人物的性格與心态轉變卻可以在荒誕的背景下觸動人心,依托的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人之本性。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此外,《夏》所支援的是一種令人憂慮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因為自己沒有愛情,就斷言愛情盡是虛妄;因為自己一無所成,就認定理想不必追求;因為自己追不到女神,就臆想漂亮姑娘都是婊子;因為自己是一介Loser,就奉勸所有的屌絲都自足地過完此生。用一句話來總結便是——如果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心,而且隻需安分守己地滿足于現有的一切便已足夠。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是以,就這一點而言,《夏洛特煩惱》與我們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電影本質上依然沒什麼差別,都是經過精心思慮下組裝合成的一件商品。差別無外乎是有的商品兜售偶像、張貼标簽、販賣IP,有的商品訴諸情懷、催你淚下、或引人發笑。

夏洛特煩惱 一部打着青春牌的商業片 你給多少分

《夏》把所有的智慧都傾注于如何有效排程人們發笑的神經,且已經做得相當不賴,但歡笑之餘可能也隻剩下一副略顯空洞的骨架和迅速模糊的記憶。它和《重返二十歲》一樣,用一組程式化的情節煞有介事地向人們推銷一個在雞湯文裡屢見不鮮的道理;和《港囧》一樣,用一批足夠令人感懷的歌曲來解構被符号化了的中年危機;和《煎餅俠》一樣,為屌絲代言的姿态隻不過是希望屌絲們能多多掏錢買賬,但它不甚牢靠的态度和取向仍然出賣了它,在真正關注屌絲們的煩惱和疾苦這件事上,它仍然欠奉基本的真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