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僚小蕾有個很乖巧的小棉襖,每每說起來都令我們羨慕不已。可是最近小蕾卻頻頻向我們抱怨,乖巧的女兒變成了小惡魔。
那天,小蕾哄睡二寶,從衛生間出來,看見女兒悄悄站在二寶床前,伸手掐了才半歲的二寶一把。這一掐估計不輕,熟睡的二寶“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孩子的哭聲驚到了全家人,大家紛紛問小蕾孩子怎麼了;小蕾忍着怒火盯着女兒,問女兒剛才做了什麼?
女兒卻說:不知道,關我什麼事!
小蕾氣得揚起手來,女兒倔強地揚起臉,雙眼盈着兩汪淚水。小蕾心軟,終于沒有下手,但也沒有理會女兒,轉身抱起兒子哄了起來。
小蕾向大家傾訴時,渾身散發着無力感。她幽幽地說道:真不知道為什麼要一時沖動生老二。現在老大不乖老二纏人,哄了這個逗那個,家裡雞飛狗跳的,累得天天直不起腰來。
聽到小蕾的經曆,幾個本來動了生二胎心的姐妹紛紛打了個寒戰,本來想給老大一個手足,讓家裡享有更多的天倫之樂,可是如果老大鬧成這樣,老二還是不生的好吧。
弟妹本來是給大寶的禮物,大寶卻完全不領情
老大不待見老二是家家都有的難題,明星也不例外。
在《我們長大了》的一期節目裡,大S提到,女兒的攻擊性很強,經常揮舞着東西在弟弟的頭部,看有沒有機會打到弟弟。
大S也坦言:女兒會吃弟弟的醋,嚴重時還會打或者踹弟弟;而自己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别好的辦法去阻止女兒,能做的也就是趕快把姐姐拉開抱走。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家有兩個孩子确實存在競争關系,尤其是對“母愛”。當父母的注意力在二寶身上時,大寶極有可能因為嫉妒而産生攻擊行為。
也許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所說:當一個家庭來了新成員,老大的感受是“好比妻子看到先生帶了他的新情人回家,并且還說你們三個人以後将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這個比喻相當生動,看到這個,父母們應該就特别能了解大寶的感受了吧?
大寶還小,難免為了二寶鬧得雞飛狗跳
本該和弟妹們相親相愛的老大不能接受弟妹,父母們一個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影響孩子們一生的感情。要了解老大的心情,無外乎從以下兩方面出發:
有了弟妹,大寶覺得受到冷落
通常情況下,導緻大寶不友好的原因就是大寶覺得受到了父母冷落,感受不到愛了。
于是大寶就會本能地産生攻擊性——不僅攻擊弟妹,有時候也攻擊自己。
去年,武漢有一個6小女孩突然間視力急劇下降,差到走路都會跌倒的地步。
母親着急地帶她去醫院檢查。奇怪的是,女孩的視力僅剩0.15;但醫生通過專業檢查确定女孩并沒有近視,病根是在女孩的心裡。
原來母親生了弟弟後,女孩覺得自己受了冷落,又不知道如何反抗,是以産生了“癔症性眼盲”,導緻了視力的急劇下降。
有了二寶,竟然給大寶造成如此大的困擾,想想就心疼委屈的大寶。
父母處理不當,遇事一味指責老大
而同僚小蕾家,姐姐攻擊弟弟的主要原因是小蕾總覺得二寶還是個嬰兒,不可能犯錯;于是她隻要求女兒一定要照顧弟弟、讓着弟弟,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女兒。
女兒把弟弟掐哭了以後,小蕾當時沒有理睬女兒;但是哄好兒子後,她還是批評了她,要求她當好姐姐,要懂事要聽話。
小蕾郁悶地說:我已經心平氣和、耐着性子跟女兒聊了好多次,可是并沒有什麼改觀。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因為兄弟姐妹是自己的競争者,是以他反而會心生怨恨。這種态度常常持續很多年永不間斷,直至成年,甚至還會更久。”
父母一旦對大寶提出必須讓着老二的要求,也就無形中在大寶心中種下了埋怨的種子。
大寶如此難對付,那父母生二寶是否必須經過TA的同意再生?
當父母小心翼翼地問大寶:媽媽給你生個妹妹或者弟弟好嗎?如果大寶的回答是否定的,父母是否就應該斷了生二寶的念頭,或者把生二寶的時間一推再推?
事實上,父母們大可不必如此緊張,正如《奇葩說》中有一期辯題“生二胎必須經過老大同意嗎?”中提到:
手足之情是一個慢慢感悟、日久生情的過程;在大寶還不能預見這些時,父母應該自己決定要不要二胎。大寶必須安撫,但無需讓這個小人兒決定要不要生二寶。
要二胎是父母自己的事,孩子們除了相殺還很相愛
也許父母們一來就搞錯了一件事情:
從一開始,父母就應該笃定孩子們會手足情深,而不是在征求大寶意見時,流露出“弟妹是你的敵人”這句潛台詞。
弟妹不是假想敵,而是新朋友
在二寶出生前,父母可以反複告訴大寶,有了弟妹之後的好;告訴他與弟妹之間的感情跟父母和朋友之間的感情都不太一樣,它會讓人體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
黃磊的育兒方式經常被大家所稱贊,可謂是行走的育兒教科書。
他的大女兒多多和妹妹經常一起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姐妹倆相親相愛,美好極了。
這與黃磊的循循善誘和教導是分不開的,黃磊經常給多多講父女之情與姐妹之情的不同之處,告訴多多姐妹倆将在人生路上互相愛護、互相依靠。
是的,手足之情是另一種愛,在漫長的歲月裡,彌足珍貴。
當父母決定要二寶時,告訴大寶他多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愛他的人,而不是多了分享父母的敵人。
跟家人商量好規則
當然,孩子年齡尚小,難免暫時體會不到這份來自弟妹的愛;為了避免無意中的傷害,父母還是要做足功課。
閨蜜家有了二寶後,就跟家人商定了規則,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出現偏心或者處理不當,對孩子造成傷害。
她規定:
不許給大寶暗示任何媽媽愛弟弟不愛他的話;無論誰對誰錯,講公平,不提老大必須讓老二。
于是,我們從來沒聽過她說老大委屈老二哭;孩子們偶爾也打鬧,但是大部分時間兩個孩子都和睦友好。
遇到孩子們鬧沖突,當一個公平的裁判
《童言有計2》裡,可愛的武藝博圈粉無數,他有個哥哥武東博,兩人鬧沖突是常事。武藝博對主持人說,哥哥有時候會“欺負”他。大6歲的哥哥還在自己房間門上貼着告示,霸道地禁止武藝博進入自己房間。
爸爸在節目裡跟大家分享了自己處理兩個孩子沖突的心得。那就是,當好裁判,公正公平。
爸爸說:他一定不會偏向于哪一個,并且鼓勵兩個孩子一定要弄清楚吵架的原因,以後能減少這種打鬥。他也會鼓勵兩個吵架後的孩子擁抱,當場化解沖突。
英國評論家戴維·佛羅斯特說:當你隻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時,你就是一個裁判。
父母們不要怕孩子們吵鬧争執,當好這個裁判,減少自己的“仲裁錯誤”。
家有兩個孩子,不僅帶給父母雙倍的愛與幸福,對孩子來講也是珍貴的寶藏。
《奇葩說》裡,席瑞說到弟弟對自己的愛:
無論他多晚到家,弟弟都堅持去接他回家;
弟弟考試得了第一名首先和他分享;
弟弟對同學朋友驕傲地說起哥哥
……
種種事情,讓人感動淚目。
正如美國的教育專家勞拉·馬卡姆博士曾說:孩子們會各奔東西,但他們的感情将伴随着人生的所有跌宕起伏留存下來。
我們應該相信,一個兄弟姐妹是我們給孩子一份無價的禮物:持續終生的友情。
孩子們也許避免不了吵吵鬧鬧,但是父母們隻要用一點點心思,在日複一日的相處中,他們怎麼可能不愛彼此。
漫漫人生歲月,除了父母還有親人陪伴,就是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文丨尖叫童年原創作者 暴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