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知曉生命的意義,方能忍耐一切。”
如果我們有明确而堅定的人生目标,就會有信心和勇氣戰勝一切困難。
是以意志精力也是我們精力源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它是體能、情感、思維這三個方面精力的動力源泉。
意志力是人類超越極限的關鍵因素。
美國20世紀90年代初頂級自行車運動員,蘭斯·阿姆斯特朗在1996年患上了癌症,醫生估計他隻有3%的康複率。
他卻在1999年的環法自行車大賽中獲得總冠軍,并且連續七年撥得頭籌。
他說他把戰勝癌症當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标,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讓自己活得更好。
但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挫折打敗,進而一蹶不振,喪失鬥志。
前面我們說過,體能、情感、思維都可以通過系統訓練得到恢複,意志力也一樣可以恢複。
灰心喪氣時就是我們的意志力累了,我們要允許它休息,儲備能量,等它再次爆發。
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意志力進行鍛煉,讓它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進而變得強大。
書中提到的鍛煉方法有以下四種。
一是尊重别人的時間。
尊重别人的時間,等于尊重别人。
巴裡是一家公司CEO,他總是不能在合理的時間内給員工回報意見,這樣讓員工以為事情沒有得到重視,進而産生怨言。
其實巴裡也沒有閑着,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處理,是以他覺得自己也挺冤枉的。
但是如果他把尊重他人的時間放在首要位置時,他自然就能夠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比如,如果在開會前作出承諾,在規定的時間結束會議。在規定時沒有開完會,可以把問題留到下次開會時再進行讨論。
當下屬看到他遵守承諾,感受到尊重,在開會時也會更高效。
二是反問自己究竟相信什麼?
傑裡米是一家公司的商務經理,她自認為和同僚關系相處融洽,不起争端。
但同僚卻認為她優柔寡斷,不能明确表達立場,以至于同僚遇到事情不再向她尋求意見,進而讓她成為默默無聞的普通員工,失去了作為管理者的權威。
當傑裡米意識到問題時,開始改變自己行事方法。與别人出現分歧時她問自己究竟相信什麼?她的直覺是什麼?
當她相信自己的直覺時,她就不再被别人的意見左右,堅定地維護自己的決定。
三是出現問題時要暫停,然後确認是否需要親自完成,明确什麼時間完成,是否能完成。
琳達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主管,管理200多人。她覺得自己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
她自認為待人公平,坦誠又樂于助人,可同僚們卻認為她不可靠且言而無信。
原來部門的關鍵決策都需要她拍闆,她保證要完成的一些事情最終卻沒有完成,項目是以延期,大家都感到挫敗,士氣低落。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她沒有把權力和責任下放給大家,控制欲強,不信任别人,也引起同僚的誤會。
琳達最看重的品質就是正直,是以她打算改變自己。
遇到問題時,她先問自己“這件事需要我親自來做嗎?”,如果需要,再問第二個問題,“什麼時間完成,我有沒有能力遵守?”
如果還有疑惑,她就會看自己的日程表,當決定由自己完成時,就會把事情列進自己的待辦事項,并寫出截止期限。
當她越來越多地問自己這些問題時,她就做到了把一部分事情交給别人去做,需要自己做的,就在規定時間内完成。
這樣,既可以發揮下屬的能動性,自己也可以省出許多時間,再也不出現被工作占滿時間的情況了。
而且别人也會因為她信守承諾而增加了對她的信任。
四是對客戶負責,不誇大其詞。
邁克爾是一位投資顧問。他是部門的骨幹,收入良好,并且自認為很誠實。
但同僚們卻不這樣認為。
因為邁克爾在向客戶介紹産品時,總是誇大其詞,而且美其名曰,“他賣的不是股票和債券,而是希望和承諾”。
在90年代,他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到了2000年,網絡股開始崩盤,他投資的最大幾筆股票暴跌,這段經曆幾乎磨平了他的銳氣。
他開始反思,探索自己的内心,終于明白自己也被自己的鼓吹所迷惑。
他決定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
首先,對客戶和同僚陳述後,要自查語言的準确度。
其次,發現自己言過其實時,立刻糾正,不論自己的處境是多麼地尴尬。
經過這樣的改變,他的客戶變得越來越多,也得到了同僚的信任。
從以上幾個事例來看,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某種品質,就要下定決心,采取措施,付諸實施,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實作。
意志力是我們生命意義的源泉,當我們能夠找到生命的意義,并為之做出努力時,我們也會變成想要成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