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均
中原標準時間7月2日,在2021賽季F1奧地利大獎賽的首次自由練習賽中,中國車手周冠宇上演了其在F1的首秀。
駕駛阿隆索的A521登場,他的最快單圈排在第14位,成績為1分06秒414。從為車隊進行測試,到真正進入到大獎賽周末的練習賽,這個中國當下最優秀的車手距離自己的終極夢想——成為F1大獎賽正式車手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一時間,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遠在歐洲的周冠宇,聽他來回顧這個奇妙的周末。

周冠宇
和自己的偶像車手同場競技
“比自己和大家的預期都好很多,雖然根據車隊要求沒有使用最快的軟胎,用中性胎在跑,但也跑出了不錯的成績。”從周冠宇的聲音中,你可以聽出他的興奮。
Alpine F1車隊為了周末的比賽考慮,将軟胎留給阿隆索二練使用,周冠宇使用中性胎主要是幫助車隊感受賽車的調教,并收集資料和資訊回報,但他最終的成績隻比使用軟胎的Alpine車隊正式車手奧康慢了不到0.5秒,排名還超過了四屆世界冠軍維泰爾。
從這個角度看,初次亮相練習賽的周冠宇開了一個好頭,也給予了人們無限的想象——他是可以和那些F1車手掰掰手腕的。
周冠宇本人也很享受這個周末,按照他的說法:“跑之前其實非常緊張,第一次跑練習賽,而且很長時間以來(8年)終于又有一個中國車手進入了大獎賽的周末,很多人都會關注我,我很想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證明自己,但越想證明自己,就越擔心會出現失誤。”
不過随着進入比賽,周冠宇也完全被一種幸福的感受所包圍:“第一階段我主要是在熟悉賽車,第二階段開始将賽車性能往極限去推,那個時候我反而沒有緊張的感覺,完全是在享受那個過程。”
“看着身邊飛馳着漢密爾頓的那些冠軍車手,你很難去形容内心的感受,他們是我小時候就崇拜的車手,因為他們我才選擇了這條路,現在我居然可以和他們同場競技,而且駕駛着我的偶像阿隆索的賽車……”
周冠宇在賽道上拿出了不錯的表現。
阿隆索陪他一起走賽道
距離比賽已經過了快24小時,周冠宇回憶那個時刻,依舊心潮澎湃:“這種感覺真的很神奇,這告訴我,有夢想你就得去追。”
當然,此次亮相練習賽對于周冠宇的意義并不隻是和偶像們一起飙圈速,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進入到了F1大獎賽的周末,而我為練習賽做的所有準備,參與到的所有流程,和一個F1正式車手完全相同。”
在确定為Alpine F1車隊進行練習賽後,周冠宇每一天都100%投入,他通過模拟器熟悉賽道,參與車隊的每一次準備會議,頻繁地與工程師就每一個細節進行溝通交流,複盤之前奧地利站的各種資料……
這一切意味着,周冠宇是真正以一個F1車手的方式來打開這次練習賽。
采訪中,周冠宇也提到了阿隆索,因為是駕駛阿隆索的賽車,兩人之間相比過去有了更多的交集,周冠宇透露,整個準備過程中,兩屆世界冠軍給了自己很多幫助。
“除了工程師,溝通最多的就是阿隆索,沒有見面前,他就通過發短信的方式和我讨論相關的細節,比如賽道的特點,低速彎和高速彎的差別。”
“比賽前一天,也就是周四,他又陪着我一起走賽道,實地了解情況,也了解我的準備工作,通常他這樣經驗豐富的車手自己跑的話,是不會專程去走賽道的。他告訴我,周末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去問他,我真的很感激阿隆索。”
周冠宇是當下最接近F1賽場的中國車手。
期待得到更多F1測試練習機會
世界冠軍的工作方式中,哪一點最讓周冠宇印象深刻呢?周冠宇的回答是:“他很直接,你能感覺到隻要進入賽事,他就是竭盡全力要去做一個赢家。”
“為了勝利,他不會掩飾任何東西。打個比方,如果是賽車存在問題,他會直接指出,如果是自己的問題,他也會坦誠地說出來,我欣賞他這種性格和工作方式,有什麼說什麼,非常真實。”
周冠宇的首次亮相獲得了積極回報,接下來他一方面要繼續為F1車隊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工作,同時還要準備兩周後在銀石賽道進行的F2第四站賽事,在周冠宇看來,自己需要兩手都要硬。
“去年的比賽因為一些因素沒有跑到最好,今年的F2賽事肯定要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準。關于F1,個人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測試與練習賽的機會,雖然F1和F2的比賽周會有重疊(參加F2賽事就無法為F1進行測試),但我還是希望Alpine F1車隊能夠給我更多的機會。”
目前,周冠宇在F2賽事中繼續領跑,可以預見,等到賽季結束,他會以一個更強勢的姿态站在方程式賽車圈。
而對于所有關心周冠宇的人來說,最大的期待莫過于看着他能夠在不久的将來,出現在F1大獎賽的正賽中,這也是周冠宇本人的最大夢想。
此前,Alpine學院主管米亞·沙裡茲曼就談到:“對于還沒有出現過F1車手的中國,周冠宇個人身上承載着‘一代人一次’的珍貴機會。”放眼人才儲備相對薄弱的中國車壇,除了周冠宇,當下恐怕也再無他人能夠如此接近F1。
這是動力也是壓力,周冠宇這位隻有21歲的年輕人能夠頂得住嗎?周冠宇表示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我清楚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所有中國賽車人的夢想,我唯有加倍努力,去實作它,我不想給自己留下遺憾。”
責任編輯:蒲垚磊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