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簡稱“沈”,别稱盛京、奉天,是遼甯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複确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2948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63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1.6萬人,城鎮人口673.6萬人,城鎮化率81%。新中國建立後,沈陽成為中國重要的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被譽為“共和國裝備部” ,有着“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

<h1 class="pgc-h-arrow-right">曆史</h1>
沈陽曆史悠久,三萬年前,沈陽已有人類活動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至沈陽,着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天聰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沈陽為“天眷盛京”,故稱“盛京”
辛亥革命後,沈陽成為奉系軍閥統治的首府
1954年,沈陽市改為遼甯省轄市
1994年,沈陽市升格為副省級市
<h1 class="pgc-h-arrow-right">特色小吃</h1>
老邊餃子、李連貴熏肉大餅、楊家吊爐餅、雞蛋糕、協順園回頭、馬家燒麥、西塔大冷面、老山記海城餡餅、那家館白肉血腸、宋家馄饨、北韓族烤牛肉、打糕、張久禮燒雞、大舞台油炸糕、麻花、小毛球爆米花、沈陽小洋芋、雞味抻面、鐵闆雞架、開口餡餅、高樓香雞、翟家驢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老四季面條、四季面條、甘露餃子、大清花餃子、寶發園四絕菜、原味齋烤鴨、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郭家湯圓、三盛源餃子、海潔灌湯包
<h1 class="pgc-h-arrow-right">風景名勝</h1>
沈陽十景:
福陵疊翠、禦苑松濤、渾河晚渡、塔灣夕照、柳塘春雨、道院秋風、神碑幻影、陡山霁雪、鳳樓觀塔、萬泉垂釣
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滿清王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準許中國的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産擴充項目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沈陽故宮
張氏帥府位于沈河區故宮南側,又稱大帥府和少帥府,是清末民初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府第,面積1.6萬多平方米,四周圍築着三米多高的青磚厚牆,内部分為東、西兩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東院建于1912年,為張作霖所建的中國民族特色的三進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間,呈目字形。花園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層羅馬式的青磚洋樓,建于二十年代。中院建築既沿襲了中國傳統的民間風俗,也展現出東北、特别是遼南風土習慣
張氏帥府
<h1 class="pgc-h-arrow-right">地方特産</h1>
沈陽特産有輝山牛奶、中街大果、德氏冷飲、小梁山西瓜、醉金香葡萄、東陵紅樹莓、寒富蘋果、祝家大杏、清水大米、香雪面粉、遼中鲫魚、八王寺汽水、雪花啤酒、老龍口酒、沈陽陳釀酒、老高太太糖葫蘆、不老林糖、克拉古斯香腸、重工鳳梨火腿、雄洲牛煮三鍋、榆園酸菜、康福月餅、冬冬食品、桃李面包、麥金利蘋果醋、眼寶羊肝羹、老王頭調料、沈河大醬、紅梅味精、沈陽紅藥、絹花、葫蘆雕、沈陽羽毛畫、彩石鑲嵌畫、天然色進階地毯,中和福茶葉,天益堂中藥等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知名人物</h1>
沈陽不乏知名人物,自古至今,數不勝數。
古代:
清朝帝王及大臣系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皇太極愛新覺羅·多爾衮愛新覺羅·福臨)
現代:
杜海濤 汪蘇泷 井柏然 艾 敬
趙真 鄭爽 朱梓骁 皮皮
王千源 林更新 杜若溪 祁漢
張倬聞 張迪 白微 鄧德天
範偉 閻娜 方青卓 王野
張赫 陳思誠 張赫宣 戴潆萱
秦岚 金巧巧 王翊丹 趙正陽
胡海泉 關之琳 毛甯 于勝春
火風 印小天 孫海英 秦昊
你還知道關于沈陽的什麼?不妨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關注熊老師,帶你看更多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