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獨裁者、土皇帝的女兒,人生多舛,青年喪母、繼而喪父,從人生的極端陷入另一個極端。一直到三十多年後,六十多歲的她繼承父業再次做了總統,蒼海桑田,鴨子過河,冷暖自中,個中辛酸,隻有自己能體會。
可是不久幾年,她再次迎來厄運,被判刑22年,重蹈父親覆轍,讓人唏噓不已,命運之無常,就象她歎息:不如生在平民之家!這曾是它整個中青年的嗟歎,她終沒有走出怪圈,為什麼?這倒底是什麼造成的?她一定在靈魂苦苦追問,沒有答案。當她中年再次決定從政,沒承想,老年奮鬥後又是一場空。身陷囹圄,可曾後悔?
1961年通過政變上台,他的父親也算是一位有為的施政者。"漢江奇迹”之下的南韓經濟開始騰飛,奠定了當今發達國家的地位。他鐵腕執政18年,人均GDP增長20年,堪稱絕唱。猶如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也可以說,南韓經濟比中國早起步了20年,也先進了20年,中國要用20年才能趕上。目前它已人均三萬二千美金了,我國僅一萬美金,差距立竿見影,高低立判。
這都樸正熙的功勞?至少多半是吧!就象新加坡沒有李光耀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人均6萬2千美金,又比南韓高一倍,比中國高6倍。這都顯示個人的作用,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不能視而不見。隻不過二者的命運截然不同。
一個壽終正寝,受世人敬仰,至今兒子依然在位,而樸瑾惠在哪裡?樸正熙是否後悔,而且累及妻子雙雙被殺。這也反映南韓與新加坡政壇生态的不同。一個秩序是井然、良性,人民是否和協,這都是兩位上司人開創的,當然也有基礎的影響。也許在李光耀執政之前的新加坡基礎就比南韓稍好一些吧。我們不能貶低樸正熙的曆史功績。
1961年樸正熙發動政變上台,她的女兒作為"第一女兒"跟随母親、父親一起進入青瓦台,是多麼幸福的呢。她一生一定懷念這樣的時光,那是童年的美好。
可是這一切都随着射向母親的子彈嘎然而止。1974年,這是她終身難忘的日子。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979年父親和衛隊長到情報部長家裡做客,因為教訓情報部的工作不力而激怒後者被槍殺,包括衛隊長。這是一個悲劇,對樸瑾惠而言,是痛徹心扉,是絕望,沒有哪個從雲端跌入谷底,難能體會。
她隻有逃離生活。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
許多年後,她選擇從政,回到故鄉,已經是中年,十多年過去了。
她當選為議員,再次踏上政壇,這一年已經46歲了,已經過去19年了,離父母雙亡的1979年。她似乎在重複父親從政的人生。
1993年,她41歲,她任南韓文化财團董事長。這一年,她出版了《如果我生在平凡的家庭》,母親已經逝世19年了,至今仍難以釋然,并伴随着她從政的後半生,一直到入獄。世事一個輪回,對她竟是如此慘酷。
1994年,她入南韓文人協會。她還是一個文人呢。她一生未婚,到底為了什麼,恐怕也是受了父母被刺的影響吧。她害怕再失去親人?索性不再要親人?
她就象燦爛的煙花,發光發熱就那麼幾年。2013年到2017年,萬衆矚目,昙花一現,很快消逝,這政治真的說不準呢。今天在台上,明天在地獄,似乎是南韓政壇的慣例,不出點事才怪呢。
她被彈劾以貪腐及幹撓選舉,及助手幹政等,22年的刑期确實長了點,太長了。如果在别國會怎樣呢?不知道。
她的一生跌蕩起浮,難以言破,就如同她父母的慘劇,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