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晚秋的風,輕盈地彈奏着《步步高》樂曲,穿過樹林,邁進農家小院,撒下一片片金色的銅錢,小燕子久久地徘徊在縷縷炊煙屋檐下,戀戀不舍向主人嬌恬地叫了幾聲,腿上帶着老太太栓的紅布條向南飛去……

天涼好個秋,每年這個季節,農村裡人除了秋收糧食外,還有一個大活計,就是挖菜窖來儲存蔬菜,挖菜窖的場面極具東北風情特色,是一幅速描風俗畫鋪展在家家戶戶的小院裡。

在上個世紀中期,東北農村裡秋天挖菜窖是很普遍的,家家戶戶或大或小都有一個菜窖,為的是儲存一個冬天吃的蔬菜。

那個時候,農村的物資條件有限,菜窖挖得也很簡單,一般菜窖都呈長方形,長約5米,寬約3米左右,深達兩米以上,人口多人家裡也有挖大的。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挖菜窖都是在晚秋進行,晚秋地下水位降低,挖出的菜窖是幹爽的。菜窖挖完後,要在上面搪上木杆,生活好的人家鋪好油氈紙或舊炕席啥的,生活困難的就用高粱杆鋪上,在出入友善的地方留個窖門,然後蓋上土。一般蓋土要到40厘米左右,厚一些保暖,但太厚了木杆架不住,會塌的。蓋鋪好後,用木杆做個小梯子,順到出入口下,再在窖裡的兩邊牆壁上釘上木橛子,搪上幾層木闆,主要是擺放大白菜、大頭菜、芹菜和大辣椒等葉類蔬菜。大蘿蔔、胡蘿蔔等根果類菜都放在地上,用土埋上,這樣能儲存水分,不會糠。菜下窖後,要隔幾天打開出入口放放空氣、換換氧氣,省得菜爛。

農村地窖,大家都叫它白菜窖或者洋芋窖。因為,窖的主要是白菜和洋芋,其次才是少量的蘿蔔等。下窖的白菜要留根,經過适當的晾曬,去掉泥土和黃幫、長葉,修理後才能進窖。由于菜窖面積小,進窖白菜隻要一棵挨一棵地擺好,每層之間用高粱稭或苞米稭隔開。菜窖管理上要用心,大大咧咧是不行的,稍不經心,就容易造成掉幫爛菜。菜窖溫度十分重要,溫度低了凍菜,溫度高了爛菜。一般适宜溫度應保持在零上一二度左右。白菜要定期檢查,按時翻倒,掉幫爛葉要及時清理。洋芋窖儲要求不那麼嚴格,用筐、袋裝着或堆在地上都可以安全過冬。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挖菜窖是個力氣活,會挖窖,挖好窖的小夥子在農村都好說媳婦。那個年月,有力氣,能幹活的小夥子相當于現在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很多人家主動把姑娘嫁過去。

挖菜窖活累,也有興趣。樂趣在于有個追求,窖挖的大,儲的東西就多,左鄰右舍都羨慕,是個過日子人家,一個冬天就有菜吃了,不用幹巴巴地啃鹹菜條。如果運氣好,說不上還可以挖出來什麼寶貝來。挖菜窖有的人家挖出來過以前朝代的銅錢,有的挖出過日本鬼子留下來的炮彈,還有更“幸運”的是挖出來“太歲”……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一句俗語,是說觸犯強暴有力的人了, “太歲”會給帶來災禍。而實際上的“太歲”确有其物,它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進化過程中的原生質生物。太歲是一種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也有真菌特點。挖出來它,不但沒有災禍,還可以賣很多的錢。

我們村一個小夥子,新婚不幾天,小兩口打架,媳婦跑婆家去住不回來。小夥子去丈母娘家接媳婦,丈母娘要教訓一下他,就是不給開房門。第二天的早上,丈母娘出門來,看見院裡的院子裡有一堆土,生氣地罵道:誰這麼欺負人,上我家院裡來挖坑。她走近前一看,是自己新婚姑娘女婿,忙問“怎麼是你?”。女婿說:“在門口等你開門,天太冷,給你們挖個窖,也熱火身子”。丈母娘受感動了,忙把姑爺拉上來,殺雞燙酒,小夥子高高興興把媳婦領回去了。

老百姓說菜窖是個寶,冬暖夏涼。冬天可以儲菜,夏天可以放瓜果,幹糧,相當于現在環保大冰箱。三伏天,在地裡幹活回來,從窖裡拽出來冰涼冰涼的大西瓜,吃上一塊,别提有多爽。

菜窖也是孩子們捉迷藏的好地方,我們經常唱着《道地戰》的曲子,偷偷地鑽左鄰右舍地窖,玩得那高興勁,天上星星和月亮都羨慕。

菜窖有的時候也是男女親下嘴,抱一下,“過把瘾”的地方。哪個小夥子不鐘情,哪個姑娘不懷春,那個年代農村沒有男女約會的地方,男歡女愛,人之常情,窖可以藏東西,也可藏人。

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如今,東北農村的人家冬季吃菜基本是現吃現買了。南菜北運,全國蔬菜互動,一年四季吃菜無大差別,農村的菜窖也是越來越少,窖儲蔬菜的習慣在逐漸地改變,也許,真的有一天,菜窖隻能存在我們的記憶裡。

菜窖,貧困時期的産物,農人智慧的結晶。每年在這個深秋,看見大街小巷叫賣白菜,洋芋的吆喝聲,我就情不自禁想起來過去的菜窖,想自己曾經挖窖的情景,想童年和小夥伴兒鑽進菜窖裡藏貓貓兒,《道地戰》的歌聲在黑洞洞、清涼涼的菜窖裡回旋鼓蕩,想起來那些可親的父老鄉親,這不僅僅是一種懷舊,更是一種希冀,一種渴望,一種壯懷激烈情懷。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鄉情散文:儲滿故事的菜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