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從心理學角度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我們在自然中所看到的幾乎沒有什麼是我們的"

當今時代,很多人已經失去了他們與自然的關聯感。他們不僅會失去與無生命的自然,如樹、山等有機聯系的體驗,而且還會失去他們向有生命的自然(即動物)進行共情的能力。

那些感到空虛的人通常能夠充分地意識到對自然作出充滿活力的反應應該是什麼樣的,是以他們可能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麼。

他們可能會非常遺憾地說,盡管别人會因為看到落日而感動,但他們自己對此卻相對冷漠;

而且其他人可能會認為大海是莊嚴的、令人敬畏的,但他們自己站在海邊的岩石上,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我們與自然的關系不僅由于我們的空虛,而且還由于我們的焦慮而傾向于遭到破壞。

一個小女孩在聽完關于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原子彈傷害的報告後,回家問她的父母,“媽媽,我們不能搬到一個沒有天空的地方去住嗎”?

幸好這個小孩可怕但卻富有啟迪意義的問題更多的是一個諷喻,而不是一種例證,但它卻很好地說明了焦慮是如何使我們從自然中退縮的。

現代人是如此地害怕他們自己制造出來的原子彈,他們必須逃離天空,躲進洞穴中一—他們必須逃離在傳統上象征廣袤、想象和釋放的天空。

在一個更接近日常生活的層面上,我的觀點是, 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内心空虛時(這是許多現代人都有的感覺),他體驗到的周圍世界也是空虛的、幹涸的、死氣沉沉的。這兩種空虛體驗是同一種貧瘠的生活關系狀态的兩個側面。

這種感受不到自然美好的空虛感,會促使我們更加無節制地向自然索取,利用自然。

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到底是什麼?

現在這個社會,人們對自然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技術性了,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掌握和操控自然。人們用科技解除了自然的魅力。

現代人全力追求體驗機械的、可測量的方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于是自然成了一個為了賺錢這一目的而加以計算的物體,就像地理學家為了商業的目的而繪制地圖一樣。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自然與個體主觀的情感生活分離了。

現代人對商業主義的過分強調是其産生的部分原因,而空虛将是其結果。

有十四行詩描述了正在發生的事情:

這個世界靠我們太近了,後來很快,

得到又失去了,我們毀損了我們的力量;

我們在自然中所看到的幾乎沒有什麼是我們的;

我們已經掏出了我們的心,一次下賤的請求!

這片向月亮袒露了她胸懷的海洋,

這将會晝夜不停地咆哮的風,

以及此刻正聚集一起像在沉睡的花,

對于這些, 對于所有的一切,

我們的感覺已經不再;

它不能感動我們一—偉大的上帝!

我甯願成為一個沉溺于陳腐信條中的異教徒;

這樣我或許能夠,站在這片怡人的草地上,

環顧四周而不會使我感覺孤獨凄涼;

去看普洛透斯從海洋中升起;

或者去聽老特裡同吹響他緣繞的号角。

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到底是什麼?

作為人類,自然中有我們的根,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一事實,即我們軀體的化學成分在本質上與空氣、青草、或泥土具有相同的元素。

且還因為我們還以許多其他的方式參與到自然之中。

例如,季節或黑夜與白天變換的循環,就可以反映在我們身體的節律、饑餓和餍飽、睡眠與清醒、性欲求與性滿足以及無數其他方面中。

我們與大海都具有的東西一變化的心境、多樣性、變幻莫冽以及适應性。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與自然聯系在一起時,我們不過是把我們的根放回到了它們原來的土壤中。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人類與自然的 其他部分是迥然不同的。

他具有對自我的意識:他的個人同一性感将他與其他的生物或非生物差別了開來。而自然根本不關注人類的個人同一性。

我們與自然的關聯中有至關重要的一點, 即人類具有自我意識的需要。不管自然的非人格性如何,人們必須能夠确證自己,能夠用他自己内心的活力來填補自然的沉寂。

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自我一也就是說,一種強大的個人同一性一一來充分地與自然相聯系,進而不會被吞沒。

因為真正地感覺到自然的沉寂及其無活力的特征,會帶來一種相當大的威脅。

例如,如果一個人站在一個岩石的岬角上,看着大海中浪濤的巨大起伏,而且如果他充分地、現實地意識到,大海從來不會“為他人的悲傷而流下一滴眼淚。

也不會在意其他任何人在想什麼”,一個人的生命會被吞沒,但在宇宙巨大的、不斷向前的化學運動中卻幾乎不能産生任何影響,那麼這個人就受到了威脅。

或者如果一個人讓自己沉浸在對遙遠高山巅峰距離的感受中, 并且讓自己“神人”高聳的山峰和深淵, 而同時他又意識到, 這座高山“從來都不是人類的朋友、也沒有承諾過它不能給予的東西”, 一個人可能會在山峰腳下的石頭地面上被摔得粉碎, 而他作為一個人的消逝對花崗岩的牆面來說卻不會産生任何影響,那麼他就會感覺到恐懼。

這就是一個人在充分面對與無機存在的關系時所體驗到的“虛無”或“非存在”的深刻威脅。

而時刻提醒自己“塵歸塵,土歸土”事實上也隻是空洞的安慰。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在與自然的聯系中所産生的體驗會有太多的焦慮。

他們會通過關閉自己的想象,通過将自己的思維轉向中午吃什麼這樣實際而單調乏味的細節,來逃避這種威脅。

但是,要逃避焦慮或者合理化逃避的方式,從長遠來看隻會使一個人更加軟弱。

要創造性地與自然相聯系,需要一種強烈的自我感和極大的勇氣。

現代人的世俗已經讓多數人失去了這種勇氣。

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到底是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