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生病吃藥是很常見的事情。事實上藥品之于人類健康,猶如一把“雙刃劍”,藥品用的安全合理就是“良藥”,反之,濫用藥物、重複給藥、自我藥療、跟風吃藥則會使藥物成為“毒藥”。世上從來就沒有天生的“靈丹妙藥”,用的對,用的合理才是關鍵。
大家知道,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一般而言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相對比較少,但輕微的不良反應就較為常見了。那麼最近網上持續發酵的關于維C銀翹片、複方甘草片、利巴韋林、安乃近、匹多莫德這些常見藥物,是否真的已經被禁用了呢?難道這些常用的藥物就從此不能用了麼?
維C銀翹片
維C銀翹片是一種中、西藥的複方制劑,其中藥主要成分為金銀花、連翹、甘草等,西藥成分為維生素C、氯苯那敏(撲爾敏)、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維生素C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撲爾敏是抗過敏藥物,其主要的不良反應為中樞抑制;撲熱息痛可以退熱,但具有一定的肝髒毒性,每日的極限劑量不可以超過4g。從《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的統計結果來看,維C銀翹片在近7年間共計出現了1885例的不良反應報導,主要累及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皮膚等嚴重病例48例,無死亡病例,事實上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尤其是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并不是很高。2013年,香港衛生署曾呼籲大家不要購買一種辨別為維C銀翹片的口服産品,經核實實際上是一起“烏龍”事件,當事人将其它含有違禁成分(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的感冒藥放入了維C銀翹片的藥瓶中而人為造成了這一事件。是以,大家還是能放心使用維C銀翹片的,但應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中樞抑制作用,同時不要超劑量或長期服用,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複方甘草片
複方甘草片也是一種中藥複方制劑,主要成分是甘草浸膏粉、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等,用于鎮咳祛痰。2014年曾有報導因有華人攜帶複方甘草片赴美而被判5年内不得入境。其緣由是因為複方甘草片在美國被認為是違禁藥物,含有違禁成分且未經FDA準許使用。事實上複方甘草片中含有的阿片粉具有鎮咳作用,但卻存在着一定的成瘾性及呼吸抑制作用,臨床上常用的嗎啡就屬于阿片類藥物,且需要嚴格管控。早在2005年,複方甘草片在國内就被限定為處方藥了,需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建議自行購買,也不宜作為家中的常備藥物,更因為此藥有一定的成瘾性,不宜長期、大劑量的服用。此外,複方甘草片還有可能引起低血鉀等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為癱軟,心律失常、惡心、便秘等。
安乃近
安乃近為氨基比林與亞硫酸鈉相結合的化合物,主要用于高熱時的退燒之用,也可用于頭痛、偏頭痛、肌肉痛、痛經等治療。安乃近的解熱鎮痛作用強大且迅速,1922年在德國上市,馬上成為了風靡一時的退熱神藥。然而,随着藥物的廣發使用,其不良反應逐漸被人們所發現,包括累及血液及造血系統、泌尿系統、皮膚、消化系統等等,可緻腎髒毒性、皮疹、粒細胞減少等嚴重後果。該藥有1.1%的機率會誘發粒細胞缺乏症,且起病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早在2002年,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就收集到了多起安乃近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11例,7例死亡;血液系統反應16例,1例死亡;皮膚及肌肉反應31例,4例死亡;泌尿系統反應17例,5例死亡等。在國外,1974年瑞典撤銷其上市許可,1977年,美國開始禁用此藥,其後陸續有30多個國家禁用此藥。2013年,印度也禁止使用了此藥。1982年9月4日,原衛生部釋出了《關于公布淘汰127種藥品的通知》,在這份淘汰藥品名單中,“複方安乃近片劑”名列其中。但安乃近片、安乃近注射劑、安乃近滴鼻液等卻被保留了下來。
事實上,國外的研究表明安乃近用于輕、中度疼痛,與其他解熱鎮痛藥相比,總的緻死風險還是較低的。是以,1995年瑞典又重新準許了安乃近50mg片劑和500mg/ml的注射劑用于短期治療組織損傷後的急性中、重度疼痛和急性中、重度絞痛。
總之,安乃近在我國仍然被允許在臨床上使用,其解熱鎮痛效果良好,價格低廉,但是該藥可能會導緻嚴重的粒細胞缺乏、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後果,使用時務必謹慎,且不宜作為解熱鎮痛的一線藥物,隻有當其他解熱鎮痛藥物無效,發熱和疼痛又比較嚴重時才可以考慮使用。另外,該藥還可以短期用于消除組織損傷和手術創口的急性疼痛,但必須注意監測血象。
利巴韋林
利巴韋林,俗稱“病毒唑”,為核苷類廣譜抗病毒藥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隻允許其用于配合長效幹擾素治療C肝、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出血熱的治療。《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10 年版)》指出:利巴韋林不宜用于未經實驗室确診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然而目前在國内此藥的濫用十分普遍,傷風感冒、發熱不退、腹瀉、疱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的用藥較為常見,甚至此藥還被“賦予”了抗惡性良性腫瘤的作用。事實上普通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且以鼻病毒、冠狀病毒為主,多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專門針對于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病程早期應用利巴韋林氣霧劑噴鼻咽部可能有一定的益處,但一般對症治療即可。
手足口病主要為腸病毒感染,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由腸病毒71型(EV-71)引起,也是自限性疾病,同樣以對症治療為主,對于EV-71感染的重症病例确實可以考慮使用利巴韋林。但對于流感而言,一般推薦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奧司他韋、紮那米韋等)和M2離子通道阻滞劑,其中金剛烷胺與金剛乙胺已經不建議單獨用于甲流的防治。綜上所訴,利巴韋林在使用時是有嚴格适應症的,并非任何病毒性疾病都可以用藥。此外,利巴韋林還存在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緻畸性等,因而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臨床應在權衡利弊使用利巴韋林時,做好血正常、肝功能檢查。
匹多莫德
匹多莫德是一種免疫增強劑,可用于上、下呼吸道的反複感染、耳鼻喉科的反複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婦科感染、預防急性感染等,是兒科常用的藥物。然而最近一篇質疑其的文章卻将此藥推上了風口浪尖。實際上,匹多莫德在美國與歐盟均還未上市,對于其研究大多還處于臨床前的動物實驗階段。資料顯示,其對于3歲健康孩子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與安慰劑相比,并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衆所周知,學齡前的兒童其免疫系統還在不斷的發育、成熟過程之中,是以不應被冠以“免疫力低下”而随意地使用匹多莫德。今年3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釋出《關于修訂匹多莫德制劑說明書的公告》,将該藥品的适應症規定為:用于慢性或反複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輔助治療。對本品過敏者、 3歲以下兒童、妊娠3個月内的婦女、遺傳性果糖不耐受者,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患者禁用此藥。此外,還根據監測資料與文獻資料,列出了匹多莫德可能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皮膚過敏、頭痛、頭暈等。由此可見,匹多莫德并非“神藥”,國内僅推薦為慢性或反複發作的感染的輔助治療,絕對不能濫用。
總之,以上5種藥物目前在我國還是能夠正常使用的,但合理、安全用藥異常關鍵。作為專業藥師,筆者非常關注藥物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事實上不良反應是藥品與生俱來的屬性,世上并沒有隻有治療效果而沒有不良反應的“神藥”,隻是有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小些,有的嚴重些。我們在藥物的使用上關心療效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使用上仍舊需要權衡利弊,隻有當臨床療效所取得的利大于不良反應所産生的弊時,或者通俗地說藥物的不良反應已知和可控才可以放心的運用于臨床。
藥品是有适應症的,随意濫用隐患多多,跟風用藥更是要不得,隻有根據個人的疾病情況、基礎水準、綜合藥物的療效與不良反應的考慮,才能真正做到“個體化”的合理安全用藥,為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