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故宮“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敞開紫禁城大門迎接八方來客。歲月幾許滄桑,人間幾多風雪,擡望眼看雪花飄灑,在飄飄灑灑的雪花中,故宮守護着那一抹耀眼的中國紅。北京的一場雪,詩意了整座城。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故宮就變成了紫禁城。故宮紅牆黃瓦上落了白雪,恍若夢回明清。

故宮“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故宮博物院己亥春節舉辦大展“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大型展覽,是實實在在的一次故宮新年新增加的展覽項目,春節去故宮旅遊的人們,将是有史以來第一屆能在宮裡過年的普通人。八萬人來到故宮過大年,看着乾清宮前的“天燈”和“萬壽燈”,時間好像真的回到了古時的紫禁城。光影流轉中,仿佛一磚一瓦、一柱一椽都成了音符,韻律萦繞畫棟珠簾、玉砌雕欄,是這座城在低聲吟唱。漫步在這場雪之中,仿佛一下子回到了600年前的紫禁城。
八萬人來到故宮過大年
走進雪中的紫禁城,就像走進一場夢
帝王不在,飛雪依舊,山河如初
歲月幾許滄桑,人間幾多風雪,擡望眼看雪花飄灑,在飄飄灑灑的雪花中,故宮守護着那一抹耀眼的中國紅,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北京的一場雪,詩意了整座城。帝王不在,飛雪依舊,山河如初。走進雪中的紫禁城,就像走進一場夢。寂靜無聲,鉛華洗盡,一場雪,讓時光穿越到明清,仿佛走進舊時光裡的紫禁城。
鉛華洗盡,一場雪,讓時光穿越到明清,仿佛走進舊時光裡的紫禁城
賞雪
故宮大規模動用885件(套)文物,恢複多種昔日皇宮過年的裝飾,以活動的展覽創新形式,首次最大限度還原清代皇宮過大年的場景,恢複多種舊日皇宮過年的喜慶裝飾,挂宮燈,貼對聯,貼門神……首次為廣大群眾呈現一個充滿年味的紫禁城,蹬宮牆讓廣大群眾進宮過年體會皇家過年的氛圍。
宮裡過大年
挂宮燈
貼門神
北京下雪了,去紫禁城過大年。朱牆登高望,飛白滿乾坤,倚闌聽風雪,穿庭作飛花,漫天飄雪如期而至,紫禁城銀裝素裹,鋪滿一座城。紅牆,黛瓦,飛檐,翹角,一層薄薄的白雪,讓紫禁城更富詩意,紫禁城就是一首風花雪夜的詩。白雪鑲紅牆,碎碎墜瓊芳,飛雪中的碧瓦飛甍、雕梁畫棟,領略穿越數百年的厚重與靜美。
漫天飄雪如期而至,紫禁城銀裝素裹,紫禁城就是一首風花雪夜的詩
故宮迎來瑞雪,瑞雪兆豐年,品賞古畫雪景圖,美得可以屏住呼吸。身着漢服的女孩子們特别吸睛。清秀的女子手持紙傘,古風古韻。紅牆,白雪,琉璃瓦,美得靜谧深沉。行走于幽深的宮殿,漫天飛舞的雪花翩翩掠過曆史。漫步宮殿之中,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曆史,回想紫禁城的傳奇故事,曆史在這一刻變得鮮活起來。
過年了,故宮裡走走
雪中行
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展覽于2019年1月6日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開幕亮相午門,2019年4月7日陰曆己亥年三月初三閉幕,從臘月初一展至三月初三,展覽為期三個月。展覽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遊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一到五單元為文物展覽部分,位于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西雁翅樓“祈福迎祥”展示的是過年不可或缺的節物,不僅包括歲朝圖、宮燈等富于宮廷特色的器物,還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書寫的福字。本次展覽還展出了古代最高規格的皇家樂團——中和韶樂。
祈福迎祥
觀燈
紫禁城裡面張燈結彩,乾清宮周圍廊庑下挂上了複原宮燈。走進故宮道道宮門都張貼了門神,座座宮殿門口都貼上了春聯,在乾清宮的丹陛上豎立了高大的天燈、萬壽燈等等,重制康乾盛世的過年景象。
乾清宮前丹陛上下豎立起“天燈”和“萬壽燈”各一對
舊時紫禁城中的皇帝又是如何度過這傳統佳節的呢?清初順治時期,就将元旦即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清宮三大節日之一。一進入臘月宮中就開始熱鬧起來,與民間一樣,祭竈、請門神貼對聯、張燈結彩等等各種籌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舊時紫禁城中與民間一樣,祭竈、請門神貼對聯、張燈結彩等等各種籌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紫禁城三大殿内五百餘宮燈同時亮起,一時間悠揚清樂、燈火輝煌、宮殿巍峨、氣象萬千,除對聯之外,還要貼門神、貼年畫和貼挂錢。在紫禁城的辭舊迎新之際,宮中處處張燈結彩被裝飾一新。紫禁城的東西六宮除了張貼門神春聯之外,還要挂上“宮訓圖”。
乾清宮丹陛上左右安設萬壽燈和天燈
清帝以孝治天下,祭祖更是年禧的重頭戲。除夕前一日,清帝在太廟前殿舉行大祫禮,合祭祖先。皇帝在列祖列宗神位前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場面莊嚴肅穆。
清代的很多皇帝都喜歡住在離宮,或許是不喜歡紫禁城中拘謹壓抑的氛圍。但是每到新舊之交,皇帝都必須回到紫禁城,他們會在這裡辭舊歲迎新年。
清朝皇帝平時都是單獨進膳,除夕這天,則與皇後等後宮佳麗們一起吃頓團圓飯。皇帝和後妃每人一張桌子。其他妃嫔的宴桌,按着皇貴妃、貴妃、妃、嫔、貴人、常在、答應這些封号的等級,分左右兩排擺放。
慈甯門上的宮燈
臘月初一“開筆賜福”的儀式,于乾隆年間漸成定例。賞賜福字是清宮裡過年的一項重要活動,到臘月十五、二十六等日子,皇帝還要分别召集禦前大臣、内廷翰林等官至重華宮和乾清宮分别賜予“福”字。屆時,皇帝親灑翰墨,書“福“”字于龍箋紙上,王公大臣等依次進至案前,叩頭領賜。
福
貞度門外飄雪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傳說是竈王爺上天觐見玉帝的日子。在這天,坤甯宮裡要舉行隆重的祭竈儀式。清代也沿襲了明代的舊制,自臘月二十四起就開始安燈了。按照明朝舊制,清宮在臘月二十四時在乾清宮丹陛上下各立一對天燈和萬壽燈。乾隆五十四年,皇極殿增立一對萬壽燈。另外,毓慶宮、建福宮、養心殿等處也會豎天燈。
乾清門上的宮燈
在乾清宮丹陛上左右安設萬壽燈兩座,丹陛下左右安設天燈兩座,在乾清門、日精門、月華門等處張挂燈百餘盞。宮中處處張燈結彩被裝飾一新,還時不時傳來爆竹聲聲,營造出吉祥與喜慶的節日氛圍,且洋溢着滿滿的年味。當然新年最高潮的部分是除夕和正月初一這兩天了,皇帝做為天子和紫禁城的主人這兩天可一點也閑不下來,各種祭祀、各種儀式、各種筵席等等一樣都不能落下。
萬壽燈
天燈
聽戲,是帝後宮廷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春節期間,看戲是皇家最主要的娛樂項目,因為皇太後通常喜歡看戲,而皇帝也得陪着;即使沒有皇太後,皇帝也會陪着皇後及諸妃嫔、兒女們一起觀看,更進階的皇家樂團“中和韶樂”助陣,就像現在看春晚一樣。
故宮一角
清代郎世甯、沈源、周鲲、丁觀鵬中西宮廷畫家繪制的《弘曆雪景行樂圖》中,就描繪了乾隆皇帝與衆多皇子新年在宮苑賞雪的情景:人物、屋宇、樹石、梅花、白雪等,一席漢人裝扮的乾隆,坐在黑漆描金的交椅之上,悠然自得地欣賞雪景。孩童們在雪中嬉鬧玩耍、燃放爆竹,還堆起了一隻雪獅子,堪稱一幅絕美的清代宮廷的雪景圖。
故宮雪景
朱紅瓦綠,氣派宮燈,青銅小獸,紅牆白梅,點綴着這偌大皇宮,而漫天風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頗有一番風花雪夜的韻味,風雪裡再也等不到歸人,卻日複一日,迎着萬千過客。雪花紛飛,仿佛要為故宮拂去曆史的塵埃;白雪皚皚,似乎在向人們演奏千古的華章。此時的故宮,宛若凝固的音樂。
雪花紛飛,仿佛要為故宮拂去曆史的塵埃
“宮裡過大年”數字沉浸體驗展位于乾清宮東庑,圍繞紫禁城傳承豐厚的年節文化,以數字技術、虛拟影像、動作捕捉等科技手段為平台,展覽分為冰嬉樂園、門神佑福、花開歲朝、戲幕畫閣、賞燈觀焰、納福迎祥六個部分。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