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重慶史話(下)
胡平原
人民解放軍取得了
解放重慶殲滅敵軍的偉大勝利
為了完全實作中央軍委戰略大包圍的目的,人民解放軍二野前委指令:“迅速切斷胡宗南及川境敵軍的退路,仍然是目前作戰的關鍵。五兵團除留十七軍于貴陽進行城市接管、肅清殘敵,維護交通外,兵團主力和十軍占領畢節、遵義後,迅速攻占叙永、赤水、宜賓、泸州一帶,斷敵退路;三兵團主力和四野部隊,強渡烏江,力争合圍宋希濂、羅廣文兩敵于南川及其以東地區。如敵後撤綦江一帶,解放軍即暫停于南川地區,待五兵團和十軍迂回到預定位置,再繼續前進。”
1949年11月21日下午,人民解放軍右翼軍一部在當地群衆幫助下,組織突擊隊從羊角鎮上遊渡口強渡烏江成功,迅速占領了白馬山頂,控制了川湘公路。随即大部隊迅速從各渡口突破烏江,在白馬山地區給予趕來增援的羅廣文十五兵團迎頭痛擊。就在當天為争取分化敵軍,加速解放重慶的步伐,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治委員向國民黨西南軍政人員提出四項忠告:
“國民黨殘餘力量經我人民解放軍在華東、華中、華南、西北各地給予接連不斷的殲滅打擊後,現已接近最後覆滅之期。貴陽已經為我軍占領,國民黨的所謂最後戰略體系,又已經被我攔腰斬斷。酉、秀、黔、彭已告解放,則四川東南門戶已經洞開,重慶、成都、康定、昆明等地短期内亦将獲解放。蔣、李、白、閻等匪首倡言所謂‘美援’和‘反攻’,所謂‘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将到來,一切有待于第三次世界大戰’,均為諸匪首之夢想,其目的純系為帝國主義張目,為了欺騙尚在供其驅使之部屬,使其與該匪首等一同進入墳墓。你們應該明了這種形勢,迅速選擇自己應走的道路。
本軍此次奉命進軍西南,負有堅決推翻國民黨在西南的反動統治及解放西南七千萬人民之使命,但對西南國民黨軍政人員本着人民政協共同綱領及毛主席、朱總司令約法八章之旨,給以改過自新,立功贖罪機會。
1.國民黨軍隊應即停止抵抗,停止破壞,聽候改編。
2.國民黨政府機關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工作等人員,應即保護原有機關學校财産、用具、檔案,聽候接管。
3.國民黨特務人員,應即痛改前非,停止作惡。
4.鄉保人員,應即在解放軍訓示下,維持地方秩序,為人民解放軍辦差事。
西南國民黨軍政人員們,早日進入和平建設,恢複多年戰争創傷,這是全國人民一緻的熱望。你們不應再作無謂的抵抗,徒然增加自己的罪孽。如能立即覺悟,投向光明,為時還不算晚,還有向人民悔過的機會。若再延誤,将永遠不能為人民所原諒,其應得後果,必身受之。繼續反動與立即回頭,黑暗與光明,死與生,兩條道路擺在你們面前,不容徘徊,望早抉擇。”
根據二野前委的指令,各部隊繼續對敵軍實施迂回包圍。三兵團主力和四十七軍,分别由龔灘、彭水以北及白馬、土坎等地突破烏江後,即以鉗形攻勢向南川地區的敵軍進行合擊。各部隊以迅速勇猛的行動和多路迂回截擊的戰術,終将敵軍分割合圍于南川以北地區,并于24日占領南川城,切斷了敵軍西撤綦江的退路。經過數日激烈戰鬥,至11月28日,人民解放軍将宋希濂集團主力和羅廣文兵團,大部殲滅于南川以北山地,共計殲敵軍30000餘人。
蔣介石曾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直到11月25日,美國政府才派參議員諾蘭飛到重慶,從精神上給予支援。諾蘭到後虛張聲勢叫嚣:“重慶不單是中國戡亂中心,同時也是世界反共重要據點,我堅決反對中共政權。深信中國政府戡亂前途無限光明,國軍在大陸支撐六個月,黨由美國出兵援助。”
蔣介石、閻錫山、顧祝同、陳立夫、楊森等對這張空頭支票欲哭無淚,叫苦不疊啊!眼看重慶及川東已不能保住,絕望之餘,蔣介石決定将重慶變成一片廢墟而後放棄之。11月14日,即由毛人鳳主持召集重慶軍統機關負責人秘密開會,執行蔣介石交待的大屠殺、潛伏、遊擊、破壞四大任務。27日,喪心病狂的國民黨反對派對囚禁在白公館、渣滓洞的革命者和進步人士進行大屠殺,300多人慘遭殺害,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一·二七”大慘案。
被特務殺害的部分烈士
27日,直接指揮、時刻關注着西南戰局的毛澤東主席,發電報給二野首長,提出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胡宗南部隊到重慶。二野向重慶方面進攻的各軍是否有必要稍為遲緩其行動,以便吸引較多的敵軍據守重慶而後聚殲之。因為蔣介石在重慶,可能打一個聚殲湯恩伯于上海那樣的好仗。劉伯承、鄧小平當即回電,認為蔣介石可能改變固守重慶的計劃,二野各軍似應盡可能提前渡過長江,并視情況包圍或奪取重慶較為穩當。第二天,毛主席回電同意劉鄧首長的計劃。
28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涪陵、綦江、江津一線重慶外圍。宋、羅兩部主力被殲後,楊森拼湊起來的衛戍司令部各敵等作鳥獸散,望風披靡,重慶外圍僅有胡宗南的第一軍布防。人民解放軍十一、十二、四十七各軍乘勝追擊,浩浩蕩蕩地從東、南、西面分路逼近重慶。十二軍三十四、三十六師占領綦江後速出順江場,并以一個團出江津。三十五師沿綦江取捷徑出江口場,所屬一O三團則飛奔南溫泉地區,直接叩響了重慶城南面最後一道大門。三十五師曾在一品場、魚洞溪、順江場截住俘虜敵軍逃兵,在南溫泉擊潰胡宗南第一軍一六七師一部。十一軍一部沿川黔公路追殲羅廣文殘部,于28日占領巴縣魚洞溪。
29日淩晨,人民解放軍挺進李家沱渡口。一部占領雙勝場後直逼黃桷垭地區,四十七軍直指木洞鎮一帶。截至29日,人民解放軍控制了東至木洞、西至江津百餘裡的長江防線,粉碎了敵軍在長江南岸的頑強抵抗。正如劉伯承、鄧小平所料:重慶外圍被突破後,蔣介石料定重慶難保,而且共軍南線部隊一旦從宜賓、内江地區切斷重慶與成都的聯系,重慶和川東部隊将成為劉伯承、鄧小平的甕中之鼈。就在國民黨軍走投無路之際,蔣介石一面加緊部署破壞重慶,一面決定國民政府、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重慶衛戍司令部等一律向成都撤退。本來原先的部署是:不得已時退川南,經由川滇東西兩路向雲南退卻。因遵義、貴陽相繼失守,而且解放軍已向川南挺進,向雲南撤退的道路已面臨嚴重威脅,原計劃已行不通,臨時決定向成都方向撤退,企圖放棄川東、重慶後,在川西繼續抵抗,然後再伺機經西康向雲南撤退。行政院長閻錫山、西南軍政長官張群27日趕赴成都部署。28日清晨,所有機關和人員即開始陸續撤離。當日,蔣介石強作鎮定,帶着蔣經國等巡視市區。由于解放軍進展神速,衛戍司令部派到南岸布防的部隊,布防尚未完成,29日即奉令撤退長江以北,胡宗南第一軍先頭部隊剛到南泉就被解放軍殲滅。
29日中午,蔣介石在山洞召開緊急會議,出席會議的有顧祝同、蕭毅肅、楊森、錢大鈞、王叔銘、晏玉琮、毛人鳳、蔣經國、俞濟時等,決定蔣軍撤出重慶後,對重慶的大型建築物進行破壞。下午6點,各破壞點開始點火爆炸。爆炸在幾個地方得手,給人民的生命财産造成了巨大損失。所幸的是由于人民解放軍提前攻占了重慶,中共地下黨組織和廣大勞工群衆拼命保護,以及國民黨内部分崩離析,樹倒猢狲散,指令貫徹不力,大部分工廠及重要設施得以保護下來。當日深夜,蔣介石在夜幕的掩護下從林園乘車前往白市驿機場,在“美齡”号機艙裡躲過一夜,乘天将拂曉之際,倉惶飛往成都逃命。
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先後強渡長江成功。十二軍三十六師從白沙渡江後,出來鳳驿,沿永川、榮昌成渝公路一線堵截逃命敵軍。三十四、三十五師主力從江津的順江場渡江後,三十四師出璧山,三十五師直取白市驿機場,而後兩師沿大足、銅梁、合川一線追擊。三十四師12月1日攻占璧山,俘虜國民黨軍逃敵1000餘人,而後與三十五師一同在大足、安居場等地殲滅胡宗南七十六師一部。三十六師在永川、榮昌殲敵一部。十一軍三十一、三十三師各一部從李家沱渡江過長江,于30日下午17時30分占領重慶。三十二師同時從海棠溪渡過長江,敵軍國防部警衛團向該師投降。然後,十一軍除留三十二師及九十五、九十六團擔任重慶城警備外,主力沿銅梁、合川、潼南方向西進。四十七軍從木洞一帶渡過長江,從重慶東、北面圍殲逃命敵軍後,在十一軍右翼向成都方向追擊,重慶獲得全面解放。
慶祝重慶勝利解放的日子裡
國民政府的新行都、西南首府重慶的解放,标志着國民黨蔣介石盤踞西南、垂死掙紮陰謀的徹底破産,也标志着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的大迂回、大包圍、大殲滅戰略取得了偉大勝利。
12月1日,解放軍舉行入城式。重慶數十萬群衆身着節日盛裝,載歌載舞,擡着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高舉“劉将軍萬歲”巨型橫幅,遊行在山城的各主要街道上。鑼鼓聲、鞭炮聲伴随着“中國共産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朱總司令萬歲!”“劉将軍萬歲!”“鄧将軍萬歲”的口号聲響徹雲霄,從清晨持續到黃昏。這一天,從血泊中站起來的山城人民,神采奕奕,精神抖擻。整個重慶正是:“五星紅旗蕩滌盡愁雲慘霧,笑語歡歌驅散完血雨腥風!”
慶祝重慶解放
12月8日,人民解放軍上司機關進駐重慶。12日,野戰軍司令部公布11月1日至12月10日40天川黔作戰戰果:殲滅敵軍十四兵團部;第六編練司令部及三個團;十五軍直屬隊一部,一六九師全部,六四師大部,二四三師一部;七九軍直屬隊一部,一九九師、九八師全部,一九四師一部;二軍直屬隊一部,一六四師及九師大部,七六師一部;一二四軍六十師全部,二二三師大部;一一八軍五四師全部,二九八師一部;四十九軍直屬隊一部,二四九師全部,三二七師全部,二七五師一部;八十九軍一部;四十四軍一五O師全部;一O八軍二四一師大部,二四二師一部;一一O一一一師、三六四師全部;獨立二六三師全部;二十一軍留守處及一四五師一部;七十二軍三四師大部;二十七軍三一師,一O三軍二三四師、獨立三六七師、一O九軍、五一三師,二三O師等各一部;重慶留防警衛團全部;一軍一六七師、七八師及三十軍各一部等。共計殲敵正規軍一個兵團部,一個編練司令部、四個軍直屬隊各一部,10個整編師及37個師的大部,14個師的一部及四個整團,人數約為76000名,解放大小城市132座,繳獲飛機17架,繳獲武器槍支彈藥無數……
解放重慶,是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制定的軍事大迂回、大包圍、大殲滅戰略的偉大勝利;解放重慶,是人民解放軍英勇戰鬥的輝煌戰果;解放重慶,使那莊嚴的五星紅旗更加迎風招展;解放重慶,是人民解放軍和地下共産黨在中國軍事曆史上譜寫的輝煌樂章!
(全文完)
(參考資料:《重慶文史資料》32輯)
作者簡介
胡平原,筆名:黃慧清、胡新,1957年10月11日生,大學學曆,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國文進階教師,退休前為四川省自貢市高新區紅旗國小教師。1978年起,在《炎黃春秋》《人民政協報》《中華文學》《中華魂》《縱橫》《作家文摘》《西南作家》《文史》《四川政協文史》《軍事史林》《文史春秋》《檔案記憶》《江淮文史》《收藏界》等報刊發表作品1000多篇。現為中國網絡詩歌協會會員,自貢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巴南區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巴南區政協、民盟特約文史研究員,重慶市紀實文學學會會員,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重慶市中共黨史學會會員,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黨史研究室《口述巴南黨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