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作者:遮上半張面孔

導讀:不凹知識分子改玩機車了?他的“端着”,總給人一種被騙了的錯覺!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靳東最早出現在大陸觀衆的視野,要追溯到《僞裝者》這部劇,當然他出道很早,但在這部劇大火之前,很多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位演員。

和大部分中年演員一樣,靠一部劇翻紅後,靳東也開始陸續接到一些好劇。

近期熱播的《突圍》,幾乎就是為靳東量身打造的一部劇。

靳東在他的粉絲心目中有一個綽号,叫“老幹部”,如果非要加上一個字首,就是“喜歡讀書的老幹部”,他在此劇中飾演的角色是符合自身的氣質了。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劇火了之後,靳東接受了采訪。在此多提一句,采訪是靳東的“事故多發地帶”,如果不說話他的形象可以打九十分,一說話就容易産生争議。

這不,靳東在接受采訪時又說錯話了。接着問他最近有沒有玩機車,他順坡下驢,坦言自己一直是機車的忠實愛好者。

從聊天狀态可以看出來,靳東确實很喜歡機車,打開話匣子後突然冒出一句:明年春天之後,我可能會組織一次一萬公裡左右的騎行。

本來這句話沒什麼,但網友們卻較起真兒來了,紛紛表示他不懂常識,甚至都不知道一萬公裡到底有多遠。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環遊我國一周大概是4萬多公裡,一萬公裡按照直線距離相當于從北京到歐洲還不止,每天不停歇地騎,保守估計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網友表示靳東根本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但理性地講,一個真正玩機車的人,騎行一萬公裡還是很簡單的。

是以我認為這個目标并不高,隻不過靳東作為一名演員,大家大概認為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更沒有這個毅力。

總結下來,靳東這話沒有問題,網友之是以認為他有問題,是因為他的人設有問題。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靳東即便不說這話,随便說點其他的,網友都很容易對他産生質疑,這一切都要從他的人設說起。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說起人設,一切都要追溯到他和李健的一場座談會。

拍攝《我的前半生》的時候,靳東和李健曾有一次簡短的交談,交談期間,靳東明顯和李健不在一個層面上,多次露怯,最緻命的是這樣的一句話。

“我希望以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出現”,這話一出來,網友們紛紛質疑他在立人設,立人設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結合他過往的一些“翻車”事件,問題就出來了。

首先,靳東所出演的影視作品幾乎都以一個相同的形象出現,他的出場總是伴随着高雅、博學、專業、紳士、清高等等氣質。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在戲中塑造這樣的人設也就算了,他在現實生活中也在努力展現這樣一個形象。

在機場讀書,然後讓從業人員拍攝,故意給觀衆營造知識分子的形象,對外卻說自己最不會的就是擺拍。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微網誌中經常釋出一些文學名言、生活感慨、旅遊寫生等等心靈雞湯,關鍵有些句子還不是原創的,而是從各種書籍中拼接出來的。

拼接也就算了,他還偶爾寫錯字,之前還曾發生過“盜版圖檔”事件。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标榜知識分子,或者渴望成為知識分子,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隻是在努力營造一個表象,而不是真正踏下心來改變自己的内在修養。

于是就發生了著名的“諾貝爾數學獎”事件,依然是一次次方,靳東為了努力營造知識分子的形象,稱自己在看一些諾貝爾數學獎得主的文章時,從中感受到了知識的樂趣。

但凡上過學的人都知道,諾貝爾唯獨沒有數學獎。

這樣的例子還不少,久而久之,靳東就變成了一個看上去有點“虛有其表”的明星。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明星最可愛的地方在于什麼?在于真實!

此次網友們質疑他騎行一萬公裡是編的,不是不相信他,而是基于他過往的言論,不敢相信他,不知道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

有網友調侃:不凹知識分子改玩機車了?相比于讀書,我更願意相信他對于機車的熱愛,人各有志,不是那塊料莫強求,做最真實的自己才是最佳選擇。

歸根結底,靳東的業務能力還是可以的,他的戲很多觀衆都喜歡看,隻不過他的“端着”,總給人一種被騙了的錯覺!這是他需要反思的地方,大家覺得呢?

騎行一萬公裡惹争議,靳東成為争議體,要從他和李健的座談會說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