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滅增齡真兇黃褐斑,告别黃臉婆

導讀:黃褐斑屬于中醫“面塵”“肝斑”“黧黑斑”“妊娠斑”“晦黯”等範疇。黃褐斑在面部的蔓延不亞于間接毀容,多數女性是以失去美麗和魅力,對生活失去信心。想要趕走這些煩惱,中醫教你辨清證型内外兼治哦!

消滅增齡真兇黃褐斑,告别黃臉婆

一、辨證

1. 肝郁氣滞證

面部淺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彌漫分布,平素心情抑郁或急躁,皮損程度與情志變化有關,經前皮損顔色加深。伴胸脅乳房脹痛,或面部烘熱,月經不調。舌暗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細。

2. 脾虛濕蘊證

斑片灰褐,狀如塵土附着,邊界不清,見于鼻翼、前額、口周,面色萎黃。伴有倦怠乏力,納差腹脹,大便稀薄,或痰涎較多,胸膈痞悶,或惡心嘔吐,或月經後期,經色淺淡,帶下清薄。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而膩,脈濡弱。

3. 肝腎陰虛證

面部見黑褐色斑片,大小不等,邊緣清楚,分布對稱。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耳鳴,目幹澀,五心煩熱,月經不定期,量少,夜尿頻。舌質紅,苔幹或少苔,脈沉或細。

4. 氣滞血瘀證

面部黧黑斑,面色晦暗。伴口唇、舌體、指甲青紫色暗,胸肋脹痛,經來小腹脹痛,月經色紫暗或有血塊。舌質青紫或舌體瘀斑,脈澀或弦。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氣結,郁久化熱,灼傷陰血,或勞傷脾土,氣血兩虧,緻使顔面氣血失和所緻。肝郁氣滞證因肝氣郁結,憂思抑郁,肝失調達,郁久化熱,灼傷陰血,緻顔面氣血失和而發病。脾虛濕蘊證因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脾土乃傷,脾失健運,緻脾虛濕阻,水濕内停上泛,氣血不能榮于顔面,故色如塵垢,萎暗不華。肝腎陰虛證因腎陰不足,陰氣彌散,腎之本色泛于顔面而成;或腎氣虧虛,房勞過度,傷及陰精,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以緻肌膚失養。氣滞血瘀證因氣滞日久而成瘀,氣血滞澀而不通,肌膚失養以緻形成褐斑。

消滅增齡真兇黃褐斑,告别黃臉婆

二、治療

1. 治療原則

黧黑斑的治療原則是攻補兼施,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滋補肝腎,酌情加用疏肝解郁、健脾化濕、益氣養血等法。同時,患者應避免情緒過度波動,放松心情,注意勞逸結合,緩解壓力,合理飲食,避免日曬。

2. 分證論治

(1)肝郁氣滞證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活血。

【主方】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柴胡疏肝散(《景嶽全書》)加減。

【常用藥】柴胡、當歸、香附、郁金、赤芍、白芍、茯苓、白術、甘草、丹參、益母草、川芎、白芷、淩霄花等。

【加減】氣郁化火者,選加川楝子、牡丹皮、栀子等;經行腹痛者,酌加延胡索、五靈脂;納差、乏力、腹脹脾氣虛者,酌加黨參、黃芪、陳皮。

(2)脾虛濕蘊證

【治法】健脾益氣,祛濕化斑。

【主方】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常用藥】黨參、茯苓、白術、白扁豆、薏苡仁、陳皮、半夏、木香、砂仁、川芎、甘草等。

【加減】便溏嚴重者,酌加芡實、赤石脂;夜寐不甯者,酌加蓮子心、首烏藤;情志不暢者,酌加香附、川楝子;頭身困重、胸悶、脘痞痰濕重者,酌加澤瀉、蒼術、厚樸、石菖蒲。心脾兩虛者,選用歸脾湯;氣血兩虛者,選用八珍東加減。

(3)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活血。

【主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合二至丸(《證治準繩》)加減。

【常用藥】地黃、熟地、山茱萸、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女貞子、墨旱蓮、當歸、桃仁、丹參、枸杞子、菟絲子等。

【加減】面浮萎黃,晨起下肢浮腫,腰膝酸軟等脾腎陽虛者,酌加黃芪、肉苁蓉、杜仲、菟絲子等;五心煩熱,多夢盜汗,陰虛内熱明顯者,酌加知母、黃柏、玄參、地骨皮等;失眠多夢,心神不安者,酌加生龍骨、牡蛎、酸棗仁、合歡皮、柏子仁等。

(4)氣滞血瘀證

【治法】理氣活血,化瘀消斑。

【主方】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地黃、香附、丹參、澤蘭、益母草、赤芍、川芎、白芷、枳殼、甘草等。

【加減】胸悶乳脹者,酌加郁金、夏枯草、延胡索、川楝子;腹脹便溏,乏力納呆者,酌加黨參、炒山藥、炒白術、茯苓;經來腹痛、血色紫暗有塊者,酌加三棱、莪術、烏藥。氣虛血瘀者,選用補陽還五東加減。

黃褐斑的發病機理複雜,影響因素衆多,目前關于黃褐斑辨證分型尚無統一标準,治療方法也各有不相同之處。中醫認為黃褐斑發病與肝、脾、腎三髒的功能失調有關,而腎髒最為關鍵,故治療應調理肝、脾、腎三髒功能,尤重調腎,佐以疏肝解郁,活血潤燥。一方面疏洩肝氣,條暢氣機,另一方面根據“肝腎同源”理論調補肝腎,治療同時應突出中醫整體觀念,既強調五髒六腑的功能失調,又重在陰陽失衡、氣血不調、痰瘀凝滞等的調整。

3. 中成藥

(1)逍遙丸:适用于肝郁氣滞證。

主要成分為柴胡、當歸、白芍、炒白術、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具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功效。用于肝郁脾虛所緻的郁悶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不調等症及黃褐斑肝郁氣滞證。

(2)六味地黃丸:适用于肝腎陰虛證。

主要成分為熟地黃、山萸肉、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具有滋陰補腎功效。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黃褐斑肝腎陰虛證。

(3)血府逐瘀膠囊:适用于氣滞血瘀證。

主要成分為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枳殼、柴胡、桔梗、當歸、地黃、牛膝、甘草。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功效。用于瘀血内阻所緻胸痛或頭痛,内熱憋悶,失眠多夢,心悸怔忡,急躁善怒;冠心病心絞痛、血管與外傷性頭痛屬上述症候者及黃褐斑氣滞血瘀證。

4. 藥物外治

(1)玉容散方

白牽牛、團粉、白蔹、白細辛、甘松、白鴿糞、白及、白蓮蕊、白芷、白術、白僵蠶、茯苓、白附子、鷹條白、白扁豆、白丁香各一兩,荊芥、獨活、羌活、防風各五錢。共研細末,每用少許,放手心内,以水調濃,搽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各一次。

玉容散方中白附子辛溫升散,善引藥力上行,祛除頭面之風痰濕邪,暢達經絡,故古方中常以其去“面上百病”(《名醫别錄》);川芎辛散溫通,有活血化瘀之功,為血中氣藥,善治氣滞血瘀所緻的面黯、面疱、粉刺等疾患;茯苓淡滲利濕,可消散因水氣滞留顔面而生的雀斑、黑黯;牡蛎長于滋陰降火,化痰軟堅,能潤皮膚、除黑斑;密陀僧消腫解毒,生肌斂瘡,為治“面上瘢黑”之常用品。

消滅增齡真兇黃褐斑,告别黃臉婆

(2)面膜

清潔面部,外塗祛斑中藥霜劑,局部穴位按摩後,用溫水調祛斑中藥粉塗于面部,或用中藥粉加石膏粉,30分鐘後去除。外用藥物常選用活血化瘀和色白中藥,如當歸、丹參、川芎、益母草、紅花和白芷、白及、茯苓、僵蠶、白附子、白術、蒺藜等。

黃褐斑中藥面膜常選用色白中藥,為運用“以色治色、以白反黑”的直覺論治療法。腎主水,黑色主腎病,根據“以色治色”理論,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選用白芍、白芷、白術、白及、白僵蠶等藥物,白色為肺之本色,肺本為“金”,依據“金水相生”的理論,用以治療黑色之皮膚病變。選用當歸、丹參、川芎、益母草、紅花等活血類中藥,以促進局部藥物滲透吸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同時配合面部穴位按摩以達活血通經化瘀作用,使氣血通暢,達到美白祛斑目的。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上斑下斑,中醫療效不一般

小小薏仁作用大 除濕健脾皮膚好

脾虛會長眼袋?看看中醫怎麼破!

女人氣血不足、月經不調,怎麼辦?

【本文摘自《中醫臨床診療指南釋義·皮膚病分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宋坪主編)。來源于中醫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授權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編校發表,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号,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擷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内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資訊,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