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重樓治濕克瘧秘事

「原創」重樓治濕克瘧秘事

《滇南本草》整理本第一卷第496頁重樓圖

「原創」重樓治濕克瘧秘事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增補本《滇南本草》中的滇重樓圖

作者:蘇國有

被譽為“植物抗生素”的重樓,是雲南名貴藥材的代表性藥物之一。關于重樓的記載雖然曆史悠久,但曆史上的重樓,并未有“名藥”的光環籠罩,其認識和開發利用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

重樓的“下品時代”。重樓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在這部秦漢時期衆多醫家整理而成,現存最早的藥學著作裡,重樓稱作蚩休、螫休等,列為下藥。《神農本草經》将藥物分為上中下三種,上者養命、中者養性、下者養病。所謂下藥,指“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此後,雖然漢《名醫别錄》等曆代醫書對重樓均有記載,但大多隻記其藥名、産地、形狀等,對其效用等記載甚少。宋代鄭樵《通志》卷七五載:“蚤休曰蚩休……服食家所用,而莖葉亦可愛,多植庭院間。”《明一統志》亦載:“金線重樓……處處有之,未有采者。”即使是在雲南,重樓也算不上名藥。明萬曆《雲南通志卷之二·地理志》所記物産之中,大理府“重蒌”列為116種藥物的第66種,鶴慶府“金線重樓”列為47種藥物的第46種,姚安府“重蒌”列為44種藥物的第30種。明天啟《滇志》僅鶴慶府物産記錄“金線重樓”,且名列該府11種藥物最末。直至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記載蚤休(重樓)時,說“江西、湖南山中多有,人家亦種之……”。即重樓随處可見,且因莖葉可愛而多種植于庭院中,雖為人所用,但長期作為“下品”,并不為人所重。

南北兩條俗語見證“奇迹”的發生。對于重樓,有一南一北兩條俗語讓人記憶深刻。南俗語始見于《滇南本草》範本,稱“俗雲:‘是瘡不是瘡,先用重樓解毒湯。’”并言“此乃外科之至藥也。主治一切無名腫毒。”範本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範洪撰,清高宏業、朱景陽傳抄本,是此書最早的傳本。《滇南本草》整理本等沿用了此說。北俗語見于《本草綱目》蚤休“集解”。李時珍在告訴人們“重樓金線處處有之,生于深山陰濕之地”等後,錄“俗諺雲:‘七葉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癰疽如遇者,一似手拈拏’,是也。”這說明早在明代,應用重樓治療瘡癰之疾等,已在不少地方得到認可。而今,雲南普洱等地民間,仍流傳用重樓煮雞來排毒消瘡。這反映用“重樓解毒湯”治療疔瘡癰腫在雲南已深入民間,應用廣泛。

重樓的“發現”及其在雲南的“習用”。重樓曾有蚤休等不同名稱。《本草綱目》卷一七下《草之六》蚤休《釋名》:“時珍曰:蟲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諸名。”而其他稱呼,“重台、三層,因其葉狀也。金線、重樓,因其花狀也。甘遂,因其人根狀也。紫河車,因其功用也。”經查,曆代關于重樓藥用情況的記載,主要有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二七:蚤休“療蛇傷用反息草,沙虱用重樓草”。蘭茂《滇南本草》:“蟲蒌,一名紫河車,又名獨腳蓮。味辛苦,性微寒。攻各種瘡毒癰疽,利小便。單方:治婦人乳結不通,紅腫疼痛,與小兒吹着。點水酒服。”李時珍《本草綱目》:“時珍曰:紫河車,足厥陰經藥也。凡本經驚痫、瘧疾、瘰疬、癰腫者宜之。”這就告訴我們,至明代,随着實踐的深入,人們對重樓的認識有了長足的發展。其中,《滇南本草》的記載富有新意但傳播不廣,《本草綱目》則有效地推動了重樓除治療蟲蛇之毒之外,在瘧疾、瘰疬等效用的認識和傳播。清代,趙其光《本草求原》卷一雲:“七葉一枝花,甘,益脾,汁平,升胃之清氣,上行于肺以益血”,将重樓的應用深入至“肺”。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二十四·毒草類·蚤休》載:“蚤休,本經下品……滇南土醫雲,味、性大苦大寒,入足太陰,治濕熱、瘴、瘧、下痢,與本草書微異。滇多瘴,當是習用藥也。”由是,清代中後期,雲南“土醫”已較為熟悉重樓的品性,并能夠用來治療濕熱瘴瘧等,表明重樓在滇已成為“習用”之藥。

現代科學促進了重樓的深度研究和開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深入認識重樓創造了條件。在人們已經認識到重樓具有消瘡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的基礎上,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經過深入研究,于增補本《滇南本草》第二卷表明重樓“在治療各種出血症、痛症、肺系疾病、淋巴結核潰瘍、女性衣原體感染、急性扁桃體炎、疔瘡癰腫、跌打損傷等領域廣泛應用于臨床。特别是在治療流行性腮腺炎、乳腺小葉增生等疾病方面具有明顯的療效。”借助現代科技,《滇南本草》等古代醫籍記載的重樓醫治婦科乳結不通、肺病等方面的功用,不斷被挖掘和發揚光大。與此同時,因重樓的廣泛運用,重樓的經濟價值惹人注目,重樓的種植也引人關注。近年來,重樓種植還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雲南不少貧困山區得到推廣。

需要特别注重的名與實。對藥物的認識,往往是差以毫厘,失之千裡。據研究,重樓共有20多個品種。周俊院士2008年于《滇南本草序》中指出:“滇重樓(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整理本學名應改”。《滇南本草》原整理本第一卷,重樓的學名訂為Paris polyphylla Sm. var. Yunnanensis(Fr.) H.-M.。雲南省藥物研究所增補本《滇南本草》對重樓作了專門研究後,明确地說:“明代《滇南本草》所載重樓為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 Hara。而《神農本草經》所收載之蚤休,則為本種及同屬不同變種的植物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 Hara,這兩個種均為曆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重樓的植物來源。”這一認識,對于我們精準地研究開發重樓和指導重樓種植,推動“雲藥之鄉”向“雲藥強鄉”轉變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機關:昆明市政協)

責任編輯 耿嘉 郭笑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