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就沒有“亂炖”!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我從未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吃過“亂炖”。
記得第一次聽說亂炖這道菜,還是在離開東北上大學時。和同學們一起出去吃飯,為照顧我這個離鄉的東北人,特意為了點了一道“亂炖”。
當時,我就懵逼了!啥?啥亂炖?亂炖啥?……
我當時就被一桌的“非東北人”鄙視了,咋地這根紅苗正的東北人,還沒吃過亂炖呢?

所謂的“亂炖”
我當時感到莫名其妙的冤枉。
當那一盆所謂的“東北亂炖”端上來時,呀呵!這整個就是一盆“大雜燴”,茄子、洋芋、豆角、青椒、粉條、木耳、洋柿子,還有五花肉、豬排骨,滿滿當當一大盆。
單拎出來哪一樣食材,都是東北人喜歡的,可放在一起炖,卻亂得一塌糊塗,說它難吃也沒難吃到哪裡去,說它好吃還真沒啥好吃的。
滿滿一大盆的分量很有“東北範兒”,可怎麼看怎麼别扭,隻覺得與東北炖菜有“貌合神離”之感。
小雞炖蘑菇
東北菜裡炖菜頗有名氣,看似粗野,實則講究頗多,豈是什麼亂炖可比的?
便是東北炖菜裡最有代表性的。
東北有句老話:“姑爺子上門,小雞要斷魂”。招丈母娘稀罕的姑爺子上門,坐在燙屁股的火炕,吃上一鍋香噴噴的小雞炖蘑菇,再和老丈人喝上一口燒酒,那才叫一個享受!
現殺的笨雞肉才香!
諸位看官别嘬牙花子,瞧不上這道炖菜,并不是什麼雞肉炖蘑菇,再放點粉條兒就是正經的“小雞炖蘑菇”!
小雞炖蘑菇,要用現殺的小笨雞(也就是柴雞,走地雞),凍肉與殭屍電腦皆不可取。您要是拿倆殭屍電腦的雞腿湊合,勸您還是歇菜了吧!
小笨雞,要泡出血水,切不可焯水!焯過水的雞肉會變柴,失去彈性,失去笨雞肉筋滑的口感。小笨雞要生炒,炒出雞油,炒出香氣才有風味。
東北榛蘑
而小雞炖蘑菇裡面的蘑菇一定要是“東北榛蘑”!
在東北,榛蘑是目前唯一沒有被人工養殖的野生蘑菇。而且榛蘑一定要是曬幹的,隻有曬幹的榛蘑才最有東北山林的風味,那鮮味可不是什麼味精、雞精、牛肉粉可以相提并論的。
泡發榛蘑的水,可不要扔!用密漏過濾掉殘渣後,拿來炖雞最是增鮮。
您瞧!這看似粗放簡單的小雞炖蘑菇,其實法度森嚴,很是講究。再看那所謂的“東北亂炖”,還真是毫無風味可言。
一鍋出
如果說,在東北菜中,與所謂“東北亂炖”最為相似的炖菜,應該就是“一鍋出”,也有叫“大豐收”的。
一鍋出,顧名思義,主食與副食一鍋出。而大豐收之意,在于其中菜品種類之豐富。
大豐收
“一鍋出”中食材繁多,但其制不亂,其中必不可少的有:排骨、油豆角、洋芋、面瓜、玉米,鍋邊還得貼上一圈玉米餅子才合規矩。
吃一鍋出,最好是夏秋之際,正是東北農産豐收之時,最好是自家菜地出産,綠色有機,菜有菜味,風味迷人。
油豆角炖出來肥厚多汁,洋芋不能刀切,要用刀根掰成大塊,面瓜要切成大塊,吃起來噎嗓子才最是過瘾,玉米要用當季的黏玉米,炖出來黏糯香甜,還有那一圈半蒸半烙的貼餅子,帶着焦香的嘎嘎,吃着那叫一個香。
吃上這麼一頓“一鍋出”,舒坦熨帖,還倍兒解饞!啥亂炖?都甩到九霄雲外去了……
排骨炖豆角,香!
東北炖菜,雖無定式,但暗合規則。
很多人說,可以從100道東北炖菜中,吃出1000種食材。但真正的東北炖菜,其實有它一套正确的“打開方式”。
比方說,排骨必須炖豆角!最好吃的不是排骨,而是那肥潤的“東北油豆角”!而且第二頓最美味,隻有東北人才懂“第二頓豆角”的滋味。
油豆角,東北人之愛!
還有便是,鲶魚必須炖茄子!
每逢東北夏季生産茄子的時候,也是吃鲶魚的好時候。茄子最好是用東北的紫褲茄子,鲶魚最好是江裡的野生鲶魚。
說來也奇怪,這肥嫩的鲶魚與茄子炖在一起,怎麼就那麼配呢?在東北,有一句老話“鲶魚炖茄子,撐死老爺子”,可見鲶魚與茄子是如此得天造地設!
鲶魚炖茄子
東北炖菜中,還有一對“黃金搭檔”,酸菜與大鵝。
大鵝,家禽中戰鬥力爆表的鬥士。在小時候,看門狗惹得起,看家的大鵝是斷然招惹不得的。為了一報當年大鵝叨我之仇,每年冬天下第一場雪的時候,我都會叫上三五好友,張羅一大鍋“酸菜炖大鵝”。
大鵝肉質肥嫩,與酸菜一起炖,最是鮮香解膩。
一鍋酸菜炖大鵝在咕嘟着,窗外漫天雪花,白酒燙得恰到好處,這是冬季第一場雪最有滋味的“打開方式”。
酸菜炖大鵝
吃慣正兒八經東北炖菜的我,不喜什麼“東北亂炖”的。
亂得沒有規則,亂得沒有趣味,沒有主角與配角的一場戲是不堪入目的。
在别人眼裡,也許“亂炖”是東北人胃腸裡的活化石,可這亂炖之于東北,就好比四川沒有麻辣燙,台灣沒有手抓餅……
有人說,東北亂炖,來源于貧苦年代的折籮菜。
折籮,是一個老詞兒,指的是宴席上的剩菜。折籮菜便是将宴席上的剩菜,一鍋雜燴之。
如果是這樣,那麼對于亂炖,是那些貧苦歲月留給今天的一角背影……
畢竟好吃與否,相比饑餓,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
哪位大神能告訴我,亂炖起源于哪裡?
評論器科普一波!
#東北菜##東北亂炖##亂炖##東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