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企業家榮瑞馨(1872— 1922),無錫梁溪榮氏下榮春沂支人,世居無錫榮巷東浜,為榮氏家族創辦 近代工業的開路人之一,在我國民族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影響。18歲奉父命到上海榮廣大花行習業。
榮廣大花行建立1860年,原始 資本一萬兩白銀,由榮曜亮、榮劍舟 兩人出資。榮劍舟(1809—1863)是 榮瑞馨的祖父。榮廣大花行開業時時世并不太平,大宗棉花購銷管道為戰火所隔,起步還相當艱難。所幸出口需求旺盛,棉花價格上漲,花行業務得以迅速發 展。到榮劍舟之子榮維恒(榮瑞馨的伯父)繼承父業,執掌 花行業務時,花行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清末民初國内最大的四家花号 之一,出入業務有相當規模,已經在曰本開設了 “出莊”(即駐國外的 營業處),這在當時的中國商界還是不多見的。
父親榮維均(1838—1908),讓讀書聰慧的兒子到花行習業,自有長遠打算,他把兒子當作自己當然的接班人嚴格培養,是希望他早日熟悉商場業務,好繼承祖業,發揚光大。但十八歲的榮瑞馨, 在上海灘的十裡洋場看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一個要比家裡既有産業有着更大機會和更多挑戰的新的前程。
1890年,初出茅廬的榮瑞馨隻身到外商豐泰洋行,從普通行員做起。先是代洋行收購絲繭,推銷棉花棉布,後又兼營洋油(煤油)和 煤炭。憑着年輕人特有的闖勁和刻苦學習勤勉努力,再加上在花行習業中與無錫、蘇州等地商行的諸多聯系,榮瑞馨業績良好,逐漸在商界顯露頭角。到1900年,經過十年磨練,憑着出色的經營業績和精明 過人的能力,28歲的榮瑞馨謀得英商鴻源紗廠代辦的職位。這家紗廠總投資84萬兩銀子,在當時已經是一家具有相當規模的工業企業。榮瑞馨在這一位置上整整幹了五年,不僅積累了管理新式工業的寶貴經 驗,而且也逐漸積累起了投資于民族工商業的原始資本。
1902年,族人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提議,在家鄉無錫創辦運用新式工藝的面粉加工企業——保興面粉廠(即後來大名鼎鼎的茂新面粉 廠),榮瑞馨欣然投資,對該廠前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保興面粉廠建廠初期集資總額3. 9萬銀元,分為13股,每股3000元。榮瑞馨持三股,為第二大股東,其伯父持一股。
1904年9月,榮瑞馨聯合滬上商界名流周舜卿,祝蘭舫等三十餘人,具禀清廷商部,籲請設立上海商會,并得以準許。
1905年在榮瑞馨的人生道路上是一個重要時刻,這一年他做了三 件大事。這一年他剛剛三十三歲。
1905年,榮瑞馨當上了英商怡和洋行的買辦,成為這家實力雄厚的外商企業的華人經理。
1905年,榮瑞馨邀請在上海經商的相 識友好張麟魁、葉慎齋、榮宗敬、葉明齋、榮德生等合資創辦“裕大祥商号”。這家在當年上海灘實力不凡的“投資公司”經營範圍極廣,從經營洋油、洋布的商業經銷企業,保險業、股票生意,到投資一系列工業企業,如紗廠、面粉廠等。
1905年,榮瑞馨 以“請吃齋飯”為名,在上海壽聖庵召集相知友好,共同商讨在家鄉無錫創辦紗廠之大事。出席者有:茂生洋行買辦張石君,西門子洋行買辦葉盛齋,大豐布号股東鮑鹹昌,保康當鋪老闆徐子儀,以及茂新面粉廠的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大家商定集資三十萬銀元,在無錫設立振新紗廠,實招股本二十七萬零八百元,以上七人各認一股出資三萬元。
對榮瑞馨來說,1907年是其一生事業的第一個高潮:上海(裕大祥)、無錫(茂新、振新)兩地事業興隆,他在這些以榮氏家族為主導的事業中扮演着主角。
振新紗廠的組織結構是按西方股份公司的模式照搬的、董事會上司下的經理負責制。榮瑞馨親自出任董事長,并不直接管理日常事務。最初的經理張雲伯竟然也常住上海,對企業不聞不問。副經理徐子儀不懂生産技術,管理不善,半年時間就積欠裕大祥商号四十餘萬元,使生産處于半停頓狀态。第二年改任榮德生為經理,着手整頓企業,優化棉花供應管道,節約開支,降低成本,企業才逐漸轉虧為盈。
裕大祥商号的經營情況開始尚可,但業主們在成功面前缺少必要的謹慎,過多參與火油股票、橡膠股票等投機生意。企業的經營表面上興隆,實則潛伏危機。1908年,裕大祥商号大量持有的外國橡膠公司股票價大跌,虧損至巨,債主上門。榮瑞馨、榮宗敬等人為如何償還債務傷透腦筋,曾一度設想出賣振新紗廠股票償債,後通過多方籌款,并依靠榮氏家族的團結一緻,才渡過難關。
錯誤與挫折是最好的老師。榮瑞馨逐漸退出充滿欺詐與投機的不成熟的股票市場,将主要精力轉向企業經營。随着榮瑞馨在企業事務中的介入漸深,振新廠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磨擦增多。1915年,在經曆了十餘年成功合作之後,榮瑞馨與榮宗敬兄弟因經營方針的分歧而不得不分手。經族長榮福齡調停,雙方決定以換股方式解決沖突。榮瑞馨将自己擁有的茂新面粉廠股份讓渡給榮氏兄弟,換取他們在振新紗廠的等價股權。進而使得各自在董事會形成絕對多數,保證企業管理的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