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作者:兵說

作者:鐵錘傑克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54年深秋,北京菊香書屋,偉人站在窗前,仔細端詳總參送來的敵情通報。

自人民海軍組建以來,雖然已有很大發展,但僅能對蔣軍海軍的騷擾、進犯予以抵擋,還沒有擊沉或擊傷過蔣軍的大型艦艇,更難以主動出擊,予敵重創。相反,蔣海軍經常依托大陸沿海的諸多島嶼,頻頻派美式戰艦入侵。面對威脅,偉人沉思片刻後,快步來到辦公桌前,在信紙上疾書。

上海,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推開。作訓部劉參謀将一份海軍司令部轉發總參的電文,遞給了陶勇将軍。電文是偉人親筆起草,上書:時機不可不抓,軍威不可不振,務安排近期于大陳至漁山列島之間對來犯蔣艦予以打擊,力求擊沉中型軍艦一至兩艘,不打則以已,打則必殲,以證明我海軍實力。

陶司令員随即開始了部署。巨大的海圖上,劃滿了紅、藍線,一番苦思冥想後,一個成熟的作戰方案,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了。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粟裕麾下馳騁蘇北、蘇中戰區的戰将陶勇

1954年10月31日,人民海軍第31大隊的護衛艦編隊,正劈波斬浪向着高島海域駛去。

蔣軍在沿海布設的雷達站已經觀測到了人民海軍這支編隊。螢幕顯示,午夜過後,這支編隊在高島海域繞了一圈後,便折返了。眼見沒什麼可疑之處,值班的蔣軍雷達兵又仔細觀察了兩個小時,打着呵欠進了休息室。

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我軍6艘P-4級魚雷艇(155、156、157、158、159、160号)已進入高島錨地。原來,護衛艦的體積遠超魚雷艇,用舷側拖帶,使蔣軍雷達隻能看見護衛艦在航行,難以察覺魚雷艇行蹤。加之高島錨地既無可供艦船停泊的碼頭,也沒有補充彈藥、油料的裝置,蔣軍自然而然地認為此地不适合艦艇待機,便不重點設防。

這就是陶勇“兵不厭詐”的絕招。

魚雷艇進入錨地後,立即進行了僞裝。各艇機動疏散,利用島嶼、谷口僞裝在山水草木間,官兵們忍饑挨凍,日曬夜露,開始了無聊枯燥的待機生活。

2周之後,戰機終于來了。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劈波斬浪的P-4級魚雷艇編隊。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埃及海軍所用的蘇聯K-123型魚雷艇,我P-4級魚雷艇便是以此為基礎仿制。該艇配有12名艇員,武備為2座4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與2挺12.7/14.5毫米的高射機槍,同時配有蘇式I型平頭導航雷達,最大時速52節,艇員12名】

11月14日零時5分,蔣軍一艘護衛艦頂着蒙蒙細雨,趁着暗夜起錨出發了。

沒過多久,我海軍高島雷達站便發現了這艘1000多噸的戰艦,并迅速上報了該艦坐标、航速。得知蔣軍軍艦來襲,指戰員們的疲憊之心一掃而空,迅速投入到戰位之中。

根據艦形與外觀,雷達兵們準确判斷出,該艦是常來溫州、台州、三門灣一帶竄擾的“太平号”!零時21分,太平号距離高島僅15.5海裡了。

緊盯熒光屏上敵艦的陶勇司令員即刻下令:“出擊!”

155、156、157、158号四艇随即躍出錨地,成單縱隊向目标駛去。4艘魚雷艇時刻與岸上指揮所保持聯系,擷取敵艦方位。朱鴻禧指導員與錢江海副中隊長所在的155艇一馬當先。當得知距離“太平号”僅10海裡時,各艇便又加大了馬力。

1時28分,155号艇槍炮手王月林大聲報告:“報告!左舷5度,距離20至30鍊(1鍊為0.1海裡,約185米)有燈光!”

“繼續加強瞭望,發出戰鬥警報,按原航向繼續前進!”艇長指令。

魚雷艇第一時間向岸上指揮部發出報告。得知此事後,陶勇抓起話筒,沉着指令:“按照第一作戰方案,開始攻擊!”

31大隊副大隊長紀智良回了一聲:“明白!”後,便按計劃,讓155、156艇擔任主攻,157、158挺擔任阻擊,艇隊以左梯隊接敵。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蔣軍“太平号”護衛驅逐艦,原屬美軍“戴克爾”級,全艦滿載排水量1430噸,編有官兵200人,主武器包括4門76毫米艦炮,4門40毫米“博福斯”高炮及10門“俄利空”20毫米機關炮,另有多組火箭/深水炸彈發射架,火力足以摧毀當時的所有輕型艦船】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參加擊沉“太平”号的紀智良與朱鴻禧,攝于2016年

與此同時,“太平号”上也響起了警報。指揮此次航線的是“太平号”副艦長宋季晃,他被警報聲吵醒後,看到海面上漆黑一片。第一反應便是跑到雷達室,從螢幕上看到了數個小白點。

雷達兵報告:“我軍艦右舷發現解放軍海軍魚雷快艇!”

當時,我軍還沒有魚雷艇擊沉敵艦的先例,是以宋季晃十分不以為然:“知道了,屈屈小艇,不足為懼!”同時,他讓“太平号”做好戰鬥準備,加速向蔣軍重火力控制下的漁山列島開進。

4艘魚雷艇知道,如果讓敵人逃到漁山列島,那就再無擊沉它的機會。是以,31大隊副大隊長紀智良指令:“再靠近一點,務必抓住機會,不要讓敵人逃回漁山列島!”

155艇于1時35分30秒,在艇長錢江海的指令下,在“太平号”舷角120度,距離10鍊(約1852米)之地放出魚雷。兩顆3米的魚雷如海豚般躍入大海。

157艇于1時36分20秒在距離目标5鍊(約926米)之地以提前角5度發射魚雷,随即放出煙霧高速退出。

随後,156、158号也先後投出魚雷。8枚魚雷如深海怒鲨般撲向“太平号”,在水面上劃出8道暗烏色軌迹。每枚魚雷的自重達1噸之多,發射後依慣性制導尋覓目标。其内部裝藥高達半噸,大型軍艦即便被一發命中,也會緻命。這次連射8枚魚雷,主要是為確定一次擊中目标。

投完魚雷後,4艇便快速返航。回程之際,艇員們聽見了沉悶的一聲巨響。大家回頭望去,“太平号”左舷已騰起一個巨大水柱,駕駛台前升起一股沖天之火。紀副大隊長随即向上級彙報:“發射8枚魚雷,1枚命中敵艦,我艇無人員傷亡!”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蔣軍“太平号”副艦長宋季晃中校

被擊中後的“太平号”亂作一團。這艘巨大的護衛艦右舷已受緻命傷,被撕開一股1米見方的大洞,喪失機動能力。連一向沉穩的宋季晃也慌了神,一邊揮舞着手槍穩住軍心,一邊高呼:“快發報,快發報!叫基地來救援!”

蔣軍海軍司令官梁序昭的寓所内,突然響起了電話鈴聲。他打開燈,看了一眼表,是2時30分。接起電話後,這位聽到消息的海軍總司令竟一時之間說不出話:堂堂美式“太平号”,居然被解放軍魚雷擊中,現正火速求援!

陶勇海上埋伏14天,8發魚雷擊沉敵艦,蔣氏看三遍戰報,仍不信

擊沉太平号

3時20分,蔣軍大陳島派出3艘掃雷、護衛艦與護衛艇前來救援慢慢下沉的“太平号”。但由于傷勢緻命,艙内已大量進水,局勢已無法挽回。7時45分,“太平号”與宋季晃副艦長以下的200名官兵一起,沉入了漁山列島的深海之中。獲救者僅有寥寥數人。

北京中南海,偉人聽聞秘書讀了“太平号”覆滅的戰報,露出了微笑。

1954年11月14日上午,蔣氏收到了“太平号”沉沒的報告。寥寥數行字,他連看了三遍,仍不解、不信,最後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昨日失東矶列島,今日沉沒‘太平’,這可不是好兆頭啊!”

後來,英雄的158号魚雷艇被送進了北京軍博兵器館,作為文物陳列。指揮此次作戰的紀智良,于2017年6月4日逝世,享年92歲。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