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湖北省騰雲聯盟2022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考國文試題

高三10月聯考國文參考答案

C(A 原文中沒說“唐詩宋詞閱讀價值高于《詩經》《楚辭》和明清詩詞”,屬于無中生有;B“多是”不當,原文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保家衛國英雄行為的贊美”是舉例證明“詩詞中表達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價值觀”,不存在範圍、數量上的判斷;D 文中沒有說唐宋詞人“為貯存豐厚的人生意蘊”而寫作,而是說“雖然唐宋詞人在主觀上或許并無此種意願,但在客觀上他們又通過寫詞而把其生命活動和人生體驗‘抓住’并‘固定’了下來”,進而使創作出的作品“貯存豐富的人生意蘊”。)

D(“對原作的意蘊……原作的思想意蘊”錯,材料二最後一段說的是“讀者在閱讀和欣賞……并将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到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了解之中,這就會……”。)

3.B(B項“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展現的是“詩緣情”。)

4.(1)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首先提出觀點:讀詩是我們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徑,如果兼顧作品的經典意義、閱讀難度等因素,唐詩宋詞則是我們首選的閱讀對象;接着從兩個方面分析唐詩宋詞對于現代讀者的價值和意義;最後總結唐詩宋詞中的典型作品,讓現代讀者在審美享受中受到詩人人格境界的感染,回扣了觀點。

(2)運用了引用論證和舉例論證。引用清人葉燮的話,用以說明“古詩是古人心聲的真實記錄,讀詩就是讀人”;引用清人沈德潛的話,證明了“公認的大詩人,是人品與文品并重之人”的觀點;引用初唐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的言論,表達了詩歌中“情”與“志”相統一的特質。以李、杜、蘇、辛為例,論證了唐詩宋詞中的典範作品可以提升現代人的情操、氣質和人格境界,具有深遠的教育作用。(每點2分,答對兩點給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給分。)

5.①況周頤認為讀詞應“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王國維選取了李璟詞中意境絕佳的兩句來鑒賞;②況周頤主張讀詞應“将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澄思渺慮”,王國維從李璟詞蕭瑟秋景的描寫中體會到哀怨的心境;③況周頤提出讀詞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觀感悟投入詞作中與詞人對話),王國維以己推人,發出了“知音難覓”的感慨。(每點2分,答對3點給6分。意思對即可。)

6.B(B“作者對齊競的做法持批評态度”分析錯誤。這不能看出作者對齊競的批評,齊競隻是覺得汪可逾不教課練琴也是可以的,隻是對事件的看法不同而已。)

7.D(D“揭示主旨”錯誤,選項對小說的主旨表述準确,但從畫線句子中并不能解讀出小說的主旨,選項屬過度解讀。)

8.①主動工作。衆人一般樂意休息,她卻待不住,主動要求調換工作。②不拘正常。她放棄智語常用的美術字,而用自己熟悉的楷書。③工作較真。部隊開拔,别人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就走,她卻堅持寫完智語。④淡泊名利。政治部給予她工作上的表彰,她卻不願接受榮譽。(答對1點給1分,答對4點給滿分)

9.①本文雖然沒有正面描繪戰争,未将筆墨側重于硝煙滾滾的戰争場面,但戰争的緊張感、殘酷性卻在作品的多處細節描寫中得以展現。②小說主人公汪可逾出身于書法世家,她純真、多才,作者通過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達了對文明的禮贊和對先進知識分子的讴歌。③本文雖然是戰争題材,但卻落足于“寫智語”這樣一件日常小事,人物身上的純真詩意融合在戰争生活中交相輝映。

D (解析 “鄩伏兵五千于河曲叢林間”,“河曲”是“叢林間”的定語,不可斷開,排除B、C;“帥騎馳突”,主語“晉王”省略,其前應斷開,排除A。本句譯為:此時正好遇上天氣陰暗,劉鄩在河流拐彎處的叢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邊呼叫一邊擊鼓沖了出來,把晉王包圍了好幾層。晉王策馬騰躍,大聲疾呼,率領騎兵突圍,所向披靡。故選D。)

A(解析“嗣,指諸侯傳位給長子”錯誤。應是“傳位給嫡長子”。)

12.C(解析“隻身突圍”錯誤。原文“王躍馬大呼,帥騎馳突,所向披靡”,意思是晉王策馬騰躍,大聲疾呼,率領騎兵突圍,所向披靡。可見并非“隻身”突圍。)

13.(1)(後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數以萬計,丢棄的物資糧草和軍用器械堆積如山。

(得分點:“失亡”,逃跑的死亡的;“委棄”,丢棄;大意2分。)

(2)晉王在魏縣慰勞軍隊,趁機率領百餘騎兵沿河而上,偷偷地察看劉鄩的軍營。

(得分點:“因”,趁機;“觇”,偷偷地察看,偵察;大意2分。)

①不與他們協力抗拒對方,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②做大事的人不應該顧念小的仇怨;

③用恩德安撫他們,能成就自己的威名。

(答對1點給1分,答對3點給滿分。)

B(解析:B.聯系全詩,尤其是結合尾聯可知,詩人期望朋友能盡快“趨丹陛”“雞樹親”,重回朝廷,以有用之身造福百姓。整個颔聯的“求”和“不厭”主要是對于房明府被罷的委婉表述。因而“對隐居生活的祝福與贊美”屬主觀臆斷。)

16.①内容表達:頸聯寫遠峰因晴顯得更近、柳樹因雨顯得清新,由上文記叙、議論結合轉為描寫景物,顯得波瀾起伏,避免平鋪直叙;②情感抒發:由上文對朋友政績及品德的贊美,轉為表達對朋友的深情與不舍,也蘊含對朋友未來再展宏圖的美好祝福,情感變化自然,寫得鮮活動人。(答對1點3分,答對2點給滿分。)

17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人道寄奴曾住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六朝舊事随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若有其他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得分。)

D (解析:第一處:轟轟烈烈:形容氣魄雄偉,聲勢浩大。如火如荼:像火那樣紅,像茶那樣白。原形容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旺盛、熱烈或激烈。方興未艾:事物正在興起、發展,一時不會終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發展。此處說的是“傳統民俗活動”,不是新生事物,“方興未艾”不合語境,排除C項。第二處:趨之若鹜:像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形容許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種事物(含貶義)。紛至沓來:紛紛到來;接連不斷地到來。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接踵而至:一個跟着一個到來,形容很多人接連到來,也形容事情接連不斷地發生。此處修飾“旅遊勝地”應為褒義詞。“趨之若鹜”不合語境,排除A項。第三處,從容不迫:非常鎮靜、不慌不忙的樣子。趾高氣揚:高高舉步,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信心百倍:形容信心很足。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此處是說“中國鄉土”文化已經取得了成就,“趾高氣揚”不合語境,排除B項。第四處:飽經風雨:形容經曆過很多艱苦生活的磨煉。飽經滄桑:形容經曆過很多世事變遷。前者強調磨難,後者強調世事變遷,根據前文“曆經劫難而不亡”,選用“飽經風雨”更符合語境,排除B、C兩項。)

A(解析:劃線句子存在以下語病:一是搭配不當,“保持……文化”“傳承……特色”搭配不當,可把“保持”改為“傳承”,把“傳承”改為“保持”;二是重複贅餘,“一緻”和“共識”連用會造成語意重複,可删去“一緻”。綜合以上分析,隻有A項修改最為正确。)

20.①分析對仗構成: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上聯“掌燈”對應下聯“開卷”,上聯“清影立”對應下聯“暗香流”。上下聯音韻相協(上下聯節奏點上平仄相對),尾字仄起平收。

②表達效果:上下聯對仗工整,語言凝練,句式整齊,富有節奏感與音樂美,富有感染力,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挑燈夜讀鄉土文化文章時的情态和由此而生的濃濃情味。

21.D(解析:從前文來看,前面說“朝貢是……其中也包含了……”,說的是“朝貢”,此處應該緊承前面;從後面來看,括号後是冒号,表明後面是對括号中内容的解釋,後面說“諸邦向天朝納貢,中國獲得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政治榮耀”,這是解釋“朝貢貿易”,是以此處應是以“朝貢貿易”為主語,這就排除ABC。

22.①天朝高于諸邦;②但在經濟上則得到了巨大的實惠;③可以滿足中國王朝的政治虛榮心。

(解析:第一處,前面是冒号,這就表明補寫的内容是對前面“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解說,再結合前面對朝貢貿易的解說來看,“諸邦向天朝納貢,中國獲得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政治榮耀”,此處應填寫“天朝高于諸邦”。

第二處,由前面“經濟上的不平等則反過來”可知,諸邦“在政治象征意義上表示臣服”,那麼在經濟上應該是“得到了巨大的實惠”,“政治意義上”和“經濟上”是相反的,是以此處要使用表轉折的關聯詞“但”。

第三處,由“換言之”可知,後面是從另一個方面對前面的内容進行解說,再由“而在經濟收益上則是得不償失的”可知,此處應是說“朝貢貿易”可以“滿足中國王朝的政治虛榮心”。)

23.審題立意

材料中的“時代”指社會環境、時代精神、時代要求等,我們每個個體都被時代塑造着;而個體又不隻是被動的接受,它可以積極地行動,個人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對時代産生影響,個人是時代的推動者。

考生既可以側重于時代或個人某一方對另一方的作用和意義展開論述,或者将二者有機結合來談,都是符合題意的。

附【參考譯文】

劉仁恭向河東李克用請求救援,前後一百餘次。李克用痛恨劉仁恭反複無常,始終沒有答應,他的兒子李存勖說:“現在天下的形勢,歸降朱全忠的藩鎮已經十之七八,自黃河以北,能成為朱全忠憂患的,隻有我們河東與幽州、滄州了,現在幽州、滄州被朱全忠圍困,我們不與他們協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顧念小的仇怨,況且他們曾經使我們困窘而我們卻解救他們的危急,用恩德安撫他們,這才是一舉而名實相合啊。這是我們再振興的時機,不能失掉啊。”李克用認為對,于是應允劉仁恭和好。後梁太祖開平二年,晉王病情十分嚴重。晉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甯、監軍張承業、大将李存璋、吳珙、掌書記盧質擁立他的兒子晉州刺史李存勖為繼承人,并說: “這個孩子從小志向遠大,定能完成我的事業,你們可要好好教導他啊。”又對李克甯等人說道:“我就煩勞你們替我照看亞子了!”李克用說完就死了。将吏們想要進見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裡邊悲傷哭泣,很久沒有出來。張承業于是就進去對李存勖說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業,哭泣再多又有什麼用?”随即将李存勖攙扶出來,繼位做了河東節度使、晉王。五月辛未朔(初一),晉王埋伏軍隊在三垂岡下,次日清晨,大霧,晉軍進兵直達夾寨。後梁軍沒有偵察放哨的士兵,也沒有預料到晉軍的到來,将士們還沒有起床,軍中一片驚慌混亂。晉王李存勖指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兩路,填溝燒寨,擂鼓呐喊而入。後梁兵潰不成軍,向南逃跑。後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數以萬計,丢棄的物資糧草和軍用器械堆積如山。後梁太祖聽說潞州夾寨沒有守住,大驚失色,過了一會兒長歎說:“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克用家業可以不亡了!”晉王李存勖回晉陽,休整軍隊,進行賞賜,任命周德威為振武節度使、同平章事。诏命州縣舉薦有才德的人,罷斥貪婪殘暴的官吏,減輕田租賦稅,撫恤孤寡窮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盜,境内太平。晉王在魏縣慰勞軍隊,趁機率領百餘騎兵沿河而上,偷偷地偵察劉鄩的軍營。此時正好遇上天氣陰暗,劉鄩在河流拐彎處的叢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邊呼叫一邊擊鼓沖了出來,把晉王包圍了好幾層。晉王策馬騰躍,大聲疾呼,率領騎兵突圍,所向披靡。正好這時李存審的援兵趕到,這才得以幸免于難。晉王回過頭來對随從騎兵說:“差點兒成為俘虜被人譏笑。”騎兵們說:“這次正足以讓敵人見見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晉王在魏州築壇,即皇帝位,國号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