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坪蘇維埃政府委員馮舉英甯死不屈的故事

作者:山寨大小姐

馮門四英烈 壯舉動荊楚

—薛坪蘇維埃政府委員馮舉英甯死不屈的故事

在南漳縣活動的黨史人物群英燦爛,發生在南漳的黨史故事更是感人肺腑,革命先烈們為革命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高尚品質,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傳承。1928年,南漳縣發生了震驚鄂北的“荊山農民暴動”,蘇維埃政府委員馮舉英一家出了4名共産黨員4位烈士。年僅20歲的馮舉英因叛徒出賣被捕後英勇就義,馮舉英的父親馮應增(蘇維埃政府軍械處負責人)和叔父馮應規(“荊山農民暴動”中32名先鋒敢死隊員之一)在大刀會叛亂中被殺害,堂弟馮舉海(“荊山農民暴動”中的中隊長)被清鄉隊捕殺。馮舉英家“一門四英烈”的感人故事蕩氣回腸,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革命正氣歌。

薛坪蘇維埃政府委員馮舉英甯死不屈的故事

荊山農民暴動烈士紀念園

薛坪蘇維埃政府委員馮舉英甯死不屈的故事

紅色公園

薛坪蘇維埃政府委員馮舉英甯死不屈的故事

烈士們用過的馬鞍

鳳山中學的進步青年

1908年,馮舉英出生在臨吉鄉(今薛坪鎮)一書香門第,父親馮應增是讀書人,二叔馮應規是教師。馮舉英自幼飽讀詩書,聰明好學,富于同情心,經常幫助窮人孩子,接濟他們。13歲時,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西靖鄉冥陽洞公立國小,和張道南(1927年任臨吉鄉黨支部書記)是同窗好友,二人後來又一同考進南漳最早的一所公立初級中學---鳳山中學。

1925年底,中共襄陽特總支派中共黨員楊轶歐到鳳山中學做革命發動工作,馮舉英在學校結識了共産黨員楊轶歐,并受其熏陶,接觸到一些革命宣傳品,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思想比較進步。

1926年10月,馮舉英和張道南等進步青年加入了當時的先進群衆組織“公益促進會”,鳳山中學也因師生開明進步漸漸成為南漳地下黨組織的活動陣地。鳳山中學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地方勢力的恐懼,1927年5月,僅開辦兩年的鳳山中學被停辦,教師失業,學生失學。

1927年底,中共南漳縣委為了保住鳳山中學這個活動陣地,争取教育青年學生,決定開展複校鬥争,遂策劃了行動方案,并指定原鳳山中學學生、臨吉鄉黨支部書記張道南負責這次鬥争。

馮舉英經張道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一同參加了鳳山中學複校鬥争。鬥争分三步進行:首先由個别同學向教育局長說明求學願望,要求複學;如果被拒絕,就組織三五個同學集體向教育局長說理;如果還無效,再集合全體師生到教育局請願,給教育局施加壓力。頭兩步未成功,馮舉英等數十名進步學生在張道南的帶領下到縣教育局請願,提出三條要求:一是恢複學校;二是免收學生學雜費;三是貧窮學生借公費讀書,為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争取受教育的權力。但此要求遭到教育局長馮龍九的拒絕。這時正臨近農曆年關,鬥争暫停。

1928年2月,縣委機關遷至城南朱家灣,直接上司複校鬥争。張道南、馮舉英等數十名進步青年湧到教育局,再次提出複課要求,遭到拒絕後,他們揪打了局長馮龍九,并将其扭往縣政府說理,沿途揭露教育局扼殺國民教育的醜行,宣傳學生的合理要求。與此同時,還安排了“天襪”聯絡站的郭銘蓮等人配合女生上街張貼智語,揭發教育局長罪行,擴大鬥争影響,争取社會同情。由于發動面不大,尤其沒有得到教育界的支援和知名人士的出面,複校鬥争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揭露了執政當局的醜惡面目,沖擊了國民黨的統治,鍛煉了一批青年學生。

荊山農民暴動中的先鋒隊

1927年10月後,全國革命形勢轉入低潮,革命者深入到農村山區做艱苦細緻的發動工作,積蓄力量,等待革命時機成熟,發動武裝起義。1928年1月,調整後的鄂北特委在襄陽城内召開了特委擴大會議,具體部署年關暴動工作。擴大會議以後,鄂北各地加緊了武裝暴動的步伐。同月,中共南漳縣委在青泥灣召開有黨支部書記參加的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在臨吉鄉首先舉行暴動。

張道南、馮舉英等積極發動群衆開展農運工作。馮舉英和謝堯協在果賀坪等地教唱革命歌曲,鼓舞大家鬥志,當時提出的口号是“打倒貪官污吏”“取消苛捐雜稅”“沒收豪紳的土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順應農民對土地的要求。

一次在青龍寺召開的群衆大會上,馮舉英列舉了反動政府和地主豪紳的種種罪狀,引導農民大算剝削賬:“為什麼土豪劣紳吃山珍海味,穿绫羅綢緞,住深宅大院?為什麼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一簍苦菜一天糧,赤身露體抗冰霜?他們的富貴是我們農民的血汗。”慷慨陳詞,群情激憤,激發了群衆的鬥志。通過算剝削賬,那些長工佃戶明白了命運悲慘的根子,對土豪劣紳咬牙切齒,紛紛要求起來打倒土豪劣紳。

根據中共臨吉鄉黨支部關于籌備暴動武器的決定,馮舉英、謝堯協、謝見钊一面組織鐵器勞工制造大刀長矛,一面調集農民武裝隊員集中搜繳地主團防武裝的槍支彈藥。

薛家坪農民暴動前,馮舉英協助張道南發動陳氏佃戶長工,一起到黑河卡搜繳副團總陳天恕的槍支。到黑河卡的有張道南、劉輝亭、馮舉英、謝見钊等18人,但團防卡早有防備,槍沒搜到,反被捉去4名隊員。奪槍失敗,過早暴露了農民暴動的企圖,剛剛發動起來的農民運動面臨着被殘酷鎮壓的危險。情況緊急,張道南迅速向縣委報告情況,決定提前暴動。

1928年3月12日晚上,馮舉英等32名先鋒隊員在張道南的帶領下,奔赴順流,擊殺了土劣、團總陳南亭,繳槍兩支。13日晚,農民武裝又連夜攻打團防哨卡,包圍了薛家坪的大土劣陳相斌,張胡子坪的團總陳相樂,溝堰的團總陳相國,洛浴河的團總陳相時、陳相明、陳相勤,尹家垭的尹五等7戶大土豪劣紳。這些土豪劣紳及家人,多數被殺,财産被沒收,房屋被燒毀。别的土豪劣紳聞訊驚恐萬狀,紛紛逃命。薛坪地區的農民暴動其規模和聲勢很大,各地紛紛響應,人數達到數千人。南漳縣沐浴(今城關鎮胡營一帶)、長坪及南保(南漳、保康)邊界,南遠(南漳、遠安)邊界農民也參加了暴動。

3月14日縣委在薛家坪召開群衆大會,成立了薛家坪蘇維埃政府和農民自衛軍,馮舉英被選為蘇維埃政府委員,擔任農民自衛軍第二團指導員,在雷家坡、關廟垭、三景莊、白洛河等四次反圍剿中協助劉輝亭指揮作戰,打退了敵人對蘇區的猖狂進攻,是荊山農民暴動中一位英勇的年輕上司人。

1928年4月17日,因叛徒郭學普洩密,原大刀會壇主詹志千和傳法師呂雲貴等人發動叛亂,乘主力團遠離薛家坪蘇區之機,以通訊員郭學譜為内應,策動受他們控制的二、四兩個團200餘人,向蘇維埃政府發動突然襲擊。當時,縣委及政府一些上司人正在政治部開會,猝不及防,寡不敵衆。縣委書記李協一、臨吉鄉黨支部書記張道南、馮舉英的父親馮應增和叔父馮應規等12位烈士壯烈犧牲。

誓死不屈的共産黨員

荊山農民起義因内部叛變,大刀會壇主、傳法師策動二、四團殺害起義主要上司人李協一、張道南等而慘遭失敗。

4月17日,大刀會叛亂時,蘇維埃政府委員馮舉英正陪同鄂北特委特派員楊轶歐在農會柴家山分會開展工作。他們得知大刀會叛亂殺害革命上司人的消息後,非常悲痛,在群衆的幫助下躲進東垭天坑裡。但是,由于叛徒郭學譜出賣,大刀會壇主詹志千派詹志剛、萬宗知等人将馮舉英和楊轶歐二人捕獲,并押往薛家坪審訊。

馮舉英和楊轶歐在臨時牢房裡互相鼓勵:“要學松樹甯斷不彎,柏樹四季長青,就是犧牲個人,決不背叛革命!”在審訊時,暴徒們把他們吊起來打得皮開肉綻、血肉模糊、鮮血淋漓,昏死過後又用涼水潑醒再打,但馮楊二人隻字不吐,一身正氣。詹志千惱羞成怒,喝令斬首。窮兇極惡的劊子手郭學譜和董國政用大刀砍下了他們的人頭。

年僅20歲的馮舉英面對敵人的屠刀大喊:“殺我爹(馮應增)主義不死!殺我叔(馮應規)主義不死!殺我主義不死!再過二十年必定是共産黨的天下!”楊轶歐高呼:“無産階級萬歲!共産黨萬歲!”這聲音在山谷中回響,展現了共産黨人甯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心的堅定信念。

馮舉英為革命獻出了20歲年輕的生命,南漳人民永遠懷念他!

在荊山農民起義中馮舉英一家出了4個共産黨員4位烈士。父親馮應增是讀書人,他受到二弟馮應規和兒子馮舉英的影響參加革命入了黨,1928年3月參加薛家坪農民暴動,任蘇維埃政府軍械處負責人,兼管沒收的浮财,4月17日在大刀會叛亂中被殺害;二叔馮應規,教師出身,後來考入南漳鳳山中學,曾參加革命組織公益促進會,後來加入中國共産黨,在1928年的薛家坪農民暴動中是32名先鋒(敢死)隊員之一,4月17日在大刀會叛亂中遇害;堂弟馮舉海,是薛家坪農民暴動中的中隊長,蘇維埃政府失敗後,他繼續活動,後被清鄉隊捕殺。馮氏一門四英烈的遺體後來被鄉親們安葬在薛家坪中央的“松樹包”,現在的荊山農民起義烈士陵園。

曆史定格,英雄長眠。在那個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千千萬萬個“馮舉英”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拼搏,繼承先烈遺志,方能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