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來,張瑞敏的試驗,看上去有點寂寞,但是在我看來,他也許會越來越重要。
文 / 吳曉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1</h1>
烤鴨,很多人喜歡吃,不過要自己在家裡做,不容易。從制鴨胚到烤制完成端上餐桌共有40道工序。
如果做成配送到家的半成品,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速凍後的鴨胚,解凍就要一個多小時,一般的烤箱溫度不比對,肉質的口感無法與堂食相比。
去年四月份,張偉利、丁宜幫和張瑜決定挑戰一下這個難題。
張偉利是道地的北京人,幹了35年廚師,是知名的國宴大廚,他獨創的“一口酥”北京烤鴨,飄香京城。丁宜幫在京郊的雁栖湖辦了一家養鴨場,老丁家養北京填鴨三十年,是很多烤鴨店的原料供應商。張瑜的身份就有點奇怪,他是海爾智家廚電部門的一位創客。

三人的這個局是張瑜攢起來的。他找到老張和老丁,說疫情來了,店堂生意斷了,我們要不開發一款好吃友善的北京烤鴨,通過海爾的冰箱和烤箱管道銷售出去?
就這樣,三個老男人遠端合作,在6個多月的時間裡,做了一遍遍的實驗,最終找到了幾個關鍵性的資料:鴨胚在零下18℃的環境下配送,不需要解凍,可以直接送入烤箱;烤箱的溫度要維持在200℃,能夠智能設定;整個烤制過程,要保持70%的濕度……
去年11月,這隻“海爾造”的北京烤鴨,通過海爾的訂單系統預售,兩天時間就訂出一萬隻。
我算了一下,海爾每年銷售1200萬台廚電商品,如果一年能賣出100萬隻北京烤鴨,鐵定是全國排名前三的“烤鴨大王”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02</h1>
如果僅僅是烤鴨,似乎無法滿足海爾的“胃口”。
去年12月16日,海爾在青島舉辦了一場智慧美食的開發者大會,從全國23省趕來了100多位大廚,他們都想成為下一個張偉利。
來自山東的中國烹饪大師王永貴的香烤乳鴿聞名廚界,它以21種調味料和秘制香料腌制入味,工藝極其複雜,以前要吃到一隻,非得飛到金陵不可。現在,通過海爾的食聯網平台,可以把王大師的烤乳鴿配送到家,放入烤箱,一鍵可得。
今年1月中旬,我去海爾調研,張瑜告訴我,目前已經有9位中國烹饪大師開發出了自己的菜品,除了張偉利的北京烤鴨和王永貴的烤乳鴿,還有徐溶的剁椒魚頭、胡滿榮的焗鮑魚、羅永存的手抓脆皮香雞、陳斌的西北烤羊排等等,八大菜系,無一遺漏。
在這個平台上,大廚開發“數字菜單”,食材企業精選優質的食材,食品加工企業對菜品進行工廠量化落地,包裝企業以嚴密的包裝保障食品品質,使用者一鍵下單購買食材,物流企業将食材送入使用者家中。而使用者隻需通過手機掃碼,就可檢視食材的産地、來源以及物流配送等資訊。
最要緊的是,海爾智家的卡薩帝烤箱已實作智能化,背景有一個“智家大腦”,為這些食物都設定了專門的烤制程式,使用者隻需一鍵操作,美味即唾手可得。
春節期間,海爾以16道全國名廚的拿手菜組成一份“年夜飯”,售價從666元到1888元,通過食聯網平台賣出了12萬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1">03</h1>
如果僅僅是年夜飯,還是無法滿足海爾的“胃口”。
海爾的洗衣機銷量已經連續十一年排名全球第一,占國内市場佔有率的四成,全年要賣出近3000萬台。圍繞着洗衣場景,海爾推出了衣聯網。
它融合了服裝、家紡、家電、物聯網技術等13個行業,打破行業的邊界,打造了集幹洗店、服裝店、洗護管家功能于一身的衣物全周期管理的智慧零售與服務,實作洗、護、存、搭、購等全場景覆寫。
我在現場看到一項“一天換一個陽台”的服務: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對陽台的功能進行自我定義,海爾衣聯網可以提供包含家裝設計、水電改造,以及陽台櫃、洗衣機、幹衣機、晾衣機、收納櫃等軟硬體在内的一站式服務。
在這個衣聯網平台的背後,承載了5300家專業公司的制造和服務能力。
海爾的空調産品在全國也名列前三強,它的自清潔空調更是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一,占到40%的市場佔有率。全球唯一的空調“燈塔工廠”就在海爾的黃島智能工業區。
圍繞着全屋空氣場景,海爾智家推出了智慧卧室、兒童房等21類細分場景的解決方案。
2020年9月,海爾智家釋出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以“雲體驗”、全鍊路服務、個性化智慧終端,為使用者提供衣、食、住、娛的全場景解決方案。除了食聯網、衣聯網和空氣網,還有水聯網、視聽網和娛聯網等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1">04</h1>
“網器”這個新名詞,是張瑞敏在2013年發明出來的,那個時候還沒有網際網路+的提法。在他看來,任何一台冰冷的電器,都可能成為滿足使用者需求的一個入口,把電器變成網站,不僅僅連上網,關鍵是要使用者提出要求共同打造一個智慧家庭,把使用者都聚集在平台上,進行互動和交流。
自2015年之後,我每年會赴青島海爾調研一次,長時間的不間斷觀察,可以讓變革的細節和架構更容易被捕捉到。
有一次,張瑞敏問我:“什麼是冰箱?”
這麼一個問題,從一位做了近四十年冰箱的企業家口裡蹦出來,還是有一種很陌生的震撼感。
如果在冰箱裡裝一個傳感器,它就可以知道你一周吃幾個雞蛋;如果把它與食品公司連結在一起,就可以提供食品配送到家的即時性服務。這個原理并不太複雜,核心的要點還是組織能力的重構。
卡奧斯COSMOPlat是海爾正在推動的一個超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它以使用者體驗為中心,實作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轉型,提供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有2萬多家企業入駐平台,涉及十多個行業,除了家電,還包括機械、農業、醫療,乃至戶外露營房車等細分門類。
在去年12月30日的吳曉波年終秀上,我講述了一則案例:
在新冠疫情暴發時期,各類醫療防護物資嚴重短缺。卡奧斯率先搭建了國家級的防疫物資供需比對平台。在卡奧斯的系統支撐下,山西省在48小時内,完成核心産線、裝置、原材料等資源配置,建成首條日産10萬隻醫用口罩的全自動生産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0">05</h1>
海爾正在變得越來越陌生,也越來越讓人着迷。
中國的商業界,很多年來,人們都熱衷于讨論模式、管道或資本,而對管理變革則興趣寥寥。張瑞敏的試驗,看上去有點寂寞,但是在我看來,他也許會越來越重要。
從2005年嘗試“人單合一”,到2013年提出“網器”、2017年推出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台、2020年9月釋出場景品牌“三翼鳥”,海爾的生态化戰略正成為值得中國乃至全球管理學界認真研究的重大變革案例。
“張瑞敏變革”的核心要旨是緊緊圍繞“人的價值”這一名額展開。在他看來,美國式管理哲學中的“為股東創造價值”的治理目标,有重大的缺陷,因為“股東隻分享價值,而并不直接創造價值”。
“創造價值的人”又分為兩類:一是公司内部的員工;二是因購買而發生連結關系的使用者。十多年來,張瑞敏先是通過“人單合一”和“平台主—小微主—創客”的兩次重大組織變革,打破科層式管理,釋放了人的生産積極性和創新力;繼而在網際網路的能力支援下,讓電器變成“網器”;進而通過新的場景化建構,實作整個供應鍊的智能互動和利益增值。
張偉利的北京烤鴨和山西的醫用口罩,是兩個非常生動的試驗案例。
“張瑞敏變革”給全體商業界帶來了三個啟迪:
其一,行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跨界和降維打擊将成為未來市場競争的主流模式。當生産冰箱和烤箱的海爾開始做烤鴨和剁椒魚頭的時候,生産資料和使用者将在新的供應鍊系統内重新配置。
其二,從科層型組織向生态型組織的疊代,是所有大中型公司必須面對的組織變革課題。高高在上的決策層不可能比一線的戰鬥人員更聰明和敏感,是以,唯有通過組織再造、文化認同和技術及資本賦能,才足以應對所有不确定性的挑戰。
其三,在産業網際網路的大浪潮中,制造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和“Know-How”能力将進一步被放大和鞏固。由“被革命者”向“主動革命者”的姿态轉變,是2021年以後的重要方向,它同時将是一場“刀刃向内”的艱難長征。
張瑞敏的辦公室有一百來平米,分成兩部分,一塊是辦公區,一塊是書房區。那裡有二十多個書櫃,每一個格子上都寫着幾個作家的名字,有新書,有老書,絕大多數翻開來,都有他劃寫過的痕迹。
從1984年“砸冰箱”,到最近十年的“砸組織”,再到現在的“砸邊界”“砸品牌”,我很好奇,在某一天,張瑞敏肯定會“砸”了他的那個安靜的書房。
作者 | 吳曉波 | 當值編輯 | 麻醬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