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 圍剿” 失敗後, 并不甘心, 1931 年2 月初, 又派軍政部長何應欽去江西, 代行總司令職權, 重組南昌行營, 他從各地搜羅了20 萬雜牌軍, 開始了第二次“ 圍剿” ; 并瘋狂叫嚣, 要在三個月内消滅紅軍。1931 年4 月1 日, 敵人以江西的甯都為主要目标, 全線發動了進攻。 敵人吸取了第一次“ 圍剿” “ 長驅直入, 分進合擊” 失敗的教訓, 改用“ 穩紮穩打, 步步為營, 緊縮包圍” 的作戰方針。 敵人為了防備冒進深入, 被紅軍各個擊破, 規定部隊每天行進5 裡、 10 裡或20 裡, 而且在大隊人行進的前一天, 要預先進行偵察。 每到一地, 馬上修築堅固的工事。4 月中旬, 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上司機關從黃陂來到甯都西南面的青塘。 在青塘, 舉行了蘇區中央局的擴大會議, 讨論了第二次反“ 圍剿” 的戰略方針問題。 會上, 剛剛到達的王明派遣的代表們認為由于敵我力量懸殊, 紅軍無法打破“ 圍剿” , 提出應采取“ 分兵退敵” 的政策。 毛澤東在會上詳細地介紹了紅軍第一次反“ 圍剿” 勝利的經驗, 全面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 認為紅軍是能以少勝多, 打破第二次“ 圍剿” 的。 并提出采取“ 集中兵力, 先打弱敵, 并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 的作戰方針。 當時, 雖然王明路線的代表們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但最後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确意見占了上風。4 月19 日, 毛澤東和朱德在青塘的紅軍總司令部下達了《戰前部隊集中的指令》, 強調“ 決心以極迅速行動首先消滅王金钰敵軍, 轉向敵軍攻圍線後方與敵軍作戰, 務期各個消滅敵軍” 。
王金钰指揮的敵第五路軍, 4 月1 日開始分左中右三路進攻, 另一部鞏固後方, 維持交通。 4 月7 日, 右路的公秉藩師及王冠英旅侵占富田及固陂圩。 這些雜牌軍, 害怕步張輝瓒的後塵, 到了富田和固陂圩就開始大修工事, 以免被紅軍吃掉。4 月23 日, 紅軍主力先後到達集中地, 為了及時捕捉戰機, 紅軍大膽接敵, 再向西移動40 裡, 集結于東固。東固位于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前部, 在吉安、 吉水、 興國、泰和、 永豐幾個縣的交界處, 四面群山環抱, 地勢險要, 這裡又是著名的老根據地, 群衆基礎很好。東固、 富田兩地相距40 裡, 中間隔了一座大山, 名叫白雲山, 山勢陡峭, 其中, 九寸嶺、 觀音崖是富田通向東固的兩個必經的險要山隘。紅軍3 萬多人隐伏在東固山上, 等了又等, 但王金钰和公秉藩硬是不肯出來。 總司令何應欽多次督催逼迫, 但膽怯而又狡猾的王金钰和公秉藩, 用所謂大雨沖垮道路、 橋梁等各種借口, 死死地蹲在富田和固陂圩堅固設防的陣地裡不出來。 紅軍中有些人不耐煩了, 要求快打。 但毛澤東要求紅軍繼續潛伏待機, 一定要等敵人脫離陣地後, 在運動中加以殲滅。紅軍迫敵而居, 在東固山區足足等待了25 天之久, 敵人終于脫離職地, 象蛇一樣爬出洞來了!盡管王金钰、 公秉藩在富田和固陂圩徘徊觀望, 但是坐鎮南昌督戰的總司令何應欽卻發來一道又一道“ 金牌” , 嚴令他們在南京召開國民會議之前, “ 如期攻下東固, 樹各路之先聲” , 否則, 就要“ 取消番号, 撤職查辦。”5 月15 日, 紅軍初建的第一部電台抄收到了公秉藩師部電台與該師駐吉安留守處電台的通報。
從敵台的電報, 從紅軍偵察員、 地方群衆向紅軍總部報告的敵軍動态, 都一緻證明了, 第二天王金钰的第四十七師王冠英旅和公秉藩的第二十八師将分别從富田和固陂圩向東固進發。敵人終于出動了! 事實證明以毛澤東、 朱德為首的紅軍總部的判斷和決心是完全正确的。于是, 紅軍總部立即作出具體作戰部署: 派紅三軍為中路軍, 沿東固通中洞的大道前進, 設下埋伏, 準備奇襲敵公秉藩師; 派紅四軍、 紅十二軍為右路軍, 搶占九寸嶺和觀音崖, 迎擊敵人第四十七師王冠英旅, 另派第三軍團為左路軍,迂回包抄, 直搗敵人的後方陣地富田和固陂圩, 端他的老窩,斷其歸路。晚上, 黃公略正在紅三軍指揮所裡, 借着松明的微光, 伏在軍事地圖上研究着行軍的路線, 他在思考着: 敵人将在明天中午之前搶占制高點—— 将軍帽, 而我軍如何尋找一條捷徑, 縮短行軍時間, 先敵到達将軍帽呢?就在這緊要的時刻, 毛澤東親自來到了紅三軍的指揮所,他和黃公略一起帶着警衛員連夜去調查行軍路線。 經過一位70 多歲老農民的指點, 他們終于找到了一條可以縮短半天行程的小道。紅三軍出發後, 沿黃土坳、 雞公坳一帶山徑小道, 直向橋頭崗、 伯佐、 中洞穿進。 他們以急行軍的速度, 穿峽谷攀峭壁, 終于搶先占了将軍帽和接近中洞方向的幾個制高點。
在當地獨立團、 赤衛隊戰士的幫助下, 又趕修了工事, 嚴陣以待。5 月16 日清晨, 毛澤東身着舊灰布軍裝, 肩上斜背着挎包和一把油紙傘; 朱德背着竹葉鬥笠, 手裡拿着望遠鏡, 兩人健步登上白雲山的指揮所。 這兩位出生入死, 同呼吸共命運的革命戰友, 每逢重大的戰鬥, 總是在離火線不遠的地方,親自指揮作戰。白雲山上, 白雲缭繞, 一場關門打狗的戰鬥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那公秉藩從固陂圩吃過早飯便率領師部直屬隊出發了。由于山道狹窄, 他們隻好擺成一字長蛇陣, 1000 多人的隊伍,他們就拉的有五、 六裡長。敵軍在山間艱難地爬行, 隐蔽在白雲山上的紅三軍, 正待機破敵。突然, 發動進攻的信号槍聲一響, 紅三軍由山上以戰鬥隊形猛沖下來, 高山滾石, 勢不可擋。 正在山間行進的敵軍,遇到紅軍如此猛烈的側擊, 兵力無法展開, 機槍重炮也不能發揮作用, 有的被打死, 有的被打傷, 橫七豎八地倒卧山道兩旁。 那些尚未死傷的官兵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弄得暈頭轉向, 紛紛驚呼: “ 紅軍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呀!”這時, 紅軍在前, 獨立團、 赤衛隊在後, 不斷向敵人沖殺。死到臨頭, 敵公秉藩仍妄圖負隅頑抗。
他一面指令特務營組織抵抗, 一面命電台發出緊急呼救信号。 公秉藩訓示位于他前後的兩個旅“ 着率所部輕裝跑步前進, 支援山坑” , 并且向鄰近的敵王金钰的第四十七師發出十萬火急的求援電報。但是, 公秉藩是枉費心機, 敵人苦心經營的富田、 固陂圩的堡寨, 已全部被第三軍團攻占了; 敵人囤積于該地的大批糧食、 軍火等物資, 全部被紅軍繳獲了, 敵人的後路也完全被切斷。 而位于公秉藩師部直屬隊前後的兩個旅, 也落得同公秉藩一樣的可悲下場。在九寸嶺和觀音崖, 紅四軍、 紅十二軍同樣向敵四十七師的王冠英旅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雖然, 敵王冠英旅比紅軍早到達該地, 搶占了兩座山頭,憑險頑抗。 但紅四軍立即發動強攻, 迫擊炮集中向麇集山頭的敵人猛射, 為奪回這兩個制高點, 紅軍師長曾士峨和政委羅瑞卿站在火線前沿, 指揮作戰。 國瑞卿的腮部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打穿, 傷勢很重, 但他頑強屹立, 繼續指揮部隊。
在紅軍指揮員英勇果敢的指揮和鼓勵下, 戰士們手執刀槍, 向山頭沖去, 同敵人展開了白刃戰, 終于把敵人壓了下去, 打垮了敵人。從白雲山到富田, 紅軍各路部隊在幾十裡的戰線上, 展開了殲敵大競賽。這一仗, 繳槍5000 多支, 機槍30 多挺, 迫擊炮30 多門。同時, 還繳獲了公秉藩自備的100 瓦的大電台。 從此, 紅一方面軍不但可以在内部用電台聯絡, 而且可以同遠在上海的黨中央, 以及鄂豫皖、 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直接通電報了。打勝了第一仗, 紅軍勝利會師于富田。王金钰所部郝夢齡師害怕被遨, 連夜由藤田逃回永豐縣城。 為了追殲王金钰第五路軍的另一個師—— 郭華宗的第四十三師, 紅軍總司令部率領大隊人馬, 冒着大雨, 由富田穿過圳頭, 直指水南。
敵郭華宗率部由陂下倉皇逃到水南, 一看浮橋被炸過不了河, 又從水南逃到白沙, 準備天亮後繼續逃跑。 但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 紅軍擊潰郭華宗駐水南的一個團後, 5 月19日天沒亮就追到了白沙。 兵分三路, 立即發起攻擊。 郭華宗前臨大河, 後有追兵, 被打得狼狽不堪, 紅軍順利地殲滅了郭華宗師一部連同逃竄到這兒來的敵第四十七師一個旅的殘部, 繳槍4000 餘支和大量物資。 同時還繳獲了兩門75 山炮和160 多發炮彈, 建立了紅軍的第一個炮兵團。位于白沙東側的是敵孫連仲第二十六路軍的高樹勳的第二十七師。5 月20 日, 高樹勳的第二十七師在甯都縣的南團, 接到南昌行營何應欽來電, 奉命馳赴沙溪增援王金钰的第五路軍。5 月22 日, 高樹勳師在中村被紅軍緊緊包圍。 戰鬥進行了兩天一夜, 23 日上午, 紅軍發起總攻擊, 高樹勳懾于被殲, 急忙率領殘部狼狽東逃。紅軍在中村擊潰了高樹勳師, 勢如破竹, 日夜不停地向東奔襲。王金钰的第五路軍和孫連仲的第二十六路軍分别被紅軍打垮後, 東線朱紹良的第六路軍更感岌岌可危了。
朱紹良為儲存實力, 除留胡祖钰的第五師守衛廣昌外, 慌忙率部向南豐撤退。 胡祖钰則在廣昌城内拼命地加強工事, 修築了一條5 裡多長的土牆, 牆外加挖戰壕, 還修了許多碉堡, 妄圖堅守廣昌。5 月26 日, 紅軍追到了廣昌, 把城團團圍住。 胡祖钰率領14 個團的兵力負隅頑抗, 作困獸之鬥。 第二天, 紅軍發動了攻城戰, 在紅軍猛烈的炮火轟擊和奮勇沖殺下, 敵軍不得不丢掉外圍工事, 縮進城内。這時, 毛澤東、 朱德到前沿陣地, 親自指揮戰鬥。 他們同軍以上幹部共同仔細地研究和部署了攻城的方案。 考慮到敵軍已集中了14 個團的守城兵力, 并且擁有堅固的防守工事, 而紅軍的力量還不足以達到兩倍或三倍于敵的絕對優勢,一口吃不下這麼多敵人, 毛澤東決定, 一方面集中兵力, 采用聲勢浩大的總攻勢逼退敵人; 另方面, 網開一面, 放一部分敵軍逃去, 以便迅速奪取廣昌城, 為紅軍下一步的行動打開通路。27 日傍晚, 紅軍開始總攻。 戰地上, 近200 挺重機槍和幾十門迫擊炮齊射, 地方武裝在煤油桶裡點燃爆竹噼啪作響,城外大小山頭上前來助戰的城郊農民殺聲震天。
守城的敵軍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紅軍攻城, 一個個吓得膽顫心驚, 師部慌忙向朱紹良發出呼救的急電。總攻發動以後, 紅軍又悄悄地把廣昌東北面的渡橋開放了, 給敵軍讓出了一條逃命的路子。 時不多久, 敵人象潮水般地向這座橋湧來, 橋窄人多, 不少人被擠得跌下河去。後來, 紅軍對殘敵展開了政治攻勢, 晚上9 時, 紅軍終于順利進入廣昌城。廣昌戰鬥獲勝後, 我紅軍一部分兵力北上追殲逃敵, 毛澤東等人則率領主力部隊1 萬多人向東進入福建, 攻打建甯。建甯是閩贛邊界的一個重鎮, 山地縱橫, 地勢險要, 沒有大的河川阻隔, 行動比較友善, 而且這裡是閩西北的“ 魚米之鄉” , 我黨有良好的群衆基礎。 紅軍在這裡建立根據地,征集資财, 便于對付敵人新的“ 圍剿” 。 是以, 毛澤東預定第二次反“ 圍剿” 的最後一仗, 就是打建甯。駐守建甯的劉和鼎第五十六師, 共4 個團, 約七八千人,裝備精良, 号稱“ 福建第一師” 。 當劉和鼎得知廣昌城破, 紅軍向建甯進軍時, 便破壞了通向石城、 甯化的木橋, 燒毀河裡的船隻和竹筏, 閉城嚴守。但是, 紅軍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直搗建甯。
5 月30日, 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向縣城發起攻擊。 紅三軍團在大霧中迅速地對各個山頭上的守敵進行分割包圍, 奪取了外圍陣地, 一直打到了城下。 這時, 紅十二軍也迅速從右翼截斷敵人通往甯化的道路, 占領水南東面山頭。 經過半天的戰鬥, 紅三軍團從西門、 北門突破缺口, 紅十二軍也從南門突破缺口。敵軍被迫湧向東門城樓和大橋, 倉皇逃命, 劉和鼎從建甯逃到将樂, 他手下的七八千人馬, 連同被紅軍俘獲後釋放的在内, 總共隻剩下了五六百名殘兵敗将。從5 月16 日開始, 到5 月30 日結束, 15 天中, 紅軍由西向東橫掃, 走了700 裡路, 五戰五捷, 殲敵3 萬餘人, 繳槍2 萬餘支。 徹底粉碎了敵人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大“ 圍剿” 。事後, 毛澤東曾賦詞一首, 以記其事, 即《漁家傲· 反第二次大“ 圍剿”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将軍自重霄入。七百裡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七百裡橫掃敵軍, 生動地反映了紅軍打運動戰的鮮明特點。 這種大步前進, 大步後退的運動戰, 毛澤東用極簡單的話概括為: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走。打運動戰, 而不打陣地占, 這在紅軍沒有擴大兵力, 沒有彈藥補充, 每一個根據地打來打去僅有一支紅軍的條件下, 是完全必要的。 當然, 一切的“ 走” , 又都是為了“ 打” 。 走, 你就打不着我, 打, 我就看準了打, 集中優勢兵力狠狠地打, 堅決、 徹底、 幹淨、 全部地把你消滅。